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摩洛

摩洛

(Molech)〔词根的意思是:作王或王;如果加上boʹsheth博谢特(意即羞耻)的元音,则指憎恶〕

摩洛主要是亚扪人的神(王上11:5,7,33;徒7:43;另见摩5:26),可能等同于米勒堪。(王上11:5,33耶利米书32:35将摩洛和巴力并列,显示两者如非等同,也肯定息息相关。不少学者认为“摩洛”是个头衔而不是神名,因而有人说“摩洛”这个称呼也许不仅仅专指某个神,也可泛指不同的神。

学者普遍认为,撒母耳记下12:30和历代志上20:2提到的玛勒堪,是指亚扪人的米勒堪神或摩洛神神像,不过这个希伯来语也可译作“他们的王”。(参看撒下12:30,新译)既然之前的经文说当时的亚扪王叫哈嫩(撒下10:1-4),撒母耳记下12:30如果是指亚扪王而不是指神像,按理会直接说哈嫩而不会说玛勒堪。再说,又有哪个王愿意把重34公斤(92金衡磅)的冠冕戴在自己的头上呢?同样道理,大卫看来也只是把玛勒堪的冠冕戴一戴,可能只想表示自己挫败了假神。根据广受译者认可的《塔古姆》的诠释,这个冠冕只有一块宝石;因此有人认为大卫戴的是这块宝石而不是冠冕。

以儿童为祭献给摩洛 上帝赐给以色列的律法规定,凡把子孙献给摩洛的,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族人,都必须处死。(利20:2-5)尽管这样,在犹大国和十部族的以色列国中,叛道的以色列人罔顾律法,仍然把儿女投进火里献作祭物。(王下17:17,18;结23:4,36-39

有人说把儿童“投进火里”只是指为他们行洁净礼,好奉献给摩洛;也有人说这是实际的献祭仪式。无论如何,迦南人和叛道的以色列人曾以儿女为祭却是铁一般的事实。(申12:31;诗106:37,38)亚哈斯王“用火焚烧自己的儿子”。(代下28:3列王纪下16:3也有类似的记载,说他“把自己的儿子投进火里”。由此可见,“投进火里”可以指献祭仪式。当然,崇拜摩洛的仪式也可能会因时而变,因地而异。比如说,所罗门王受外邦妻妾怂恿,为摩洛和别的假神建造丘坛,不过以儿童为祭却是亚哈斯王在位期间才有的事。(王上11:7,8)这种令人发指的习俗如果在历代君王在位时早已出现,就必定会跟其他形形色色的偶像崇拜同受谴责了。一些评注家因此认为,“投进火里”起初指洁净礼,后来却指实际的献祭仪式。

在《新世界译本详注本》(英语),利未记18:21的脚注说“[经过火]献给”摩洛,显然是指把儿童奉献给假神摩洛。以下是这节经文的不同译法:“你不可把你的儿子献给摩洛”(新译);“不可将你的后裔烧献为祭给摩洛”(吕译);“你不可使你任何一个子女经火祭献给摩肋客”(思高);“不可把你的子孙奉献给摩洛”(新世)。

虽然圣经只提到犹大王亚哈斯和玛拿西曾把儿女投进火里,可是国内的歪风却因他们而渐长,使这个习俗在以色列人中生根,后患无穷。(王下16:3;21:6;耶7:31;19:4,5;32:35;结20:26)在一些事例上,看来被献作祭物的孩子是先被杀死然后投进火里,而不是被活活烧死的。(结16:20,21

约西亚王把犹大境内崇拜摩洛的中心陀斐特加以毁坏,免得有人再到那里把儿女投进火里,献给摩洛。(王下23:10-13)可惜这个习俗并未因而绝迹。以西结是在约西亚王死后16年开始做先知的,但以儿童为祭的习俗在他的日子依然流行。(结20:31

据说,摩洛有人的身躯牛的头;人们会先将他的神像烧得赤热,再把儿童投进他伸出的双臂里,最后掉到下面烈焰腾腾的火炉去。公元前1世纪希腊历史家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曾就迦太基人的克洛诺斯神或摩洛神作过详细的描述,有关摩洛神的模样主要是以他的作品为根据的。(《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第20卷,14章,4-6节)

关于占星术跟摩洛崇拜的关系,见占星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