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典
(Canon)
原文本指用作尺子或量度工具的芦苇(希伯来语qa·nehʹ卡内)。(结40:3-8;41:8;42:16-19)使徒保罗用希腊语ka·nonʹ(卡农)指量出来拨给他的地区,也指基督徒用来衡量自己行为的“准则”。(林后10:13-16;加6:16)后来“卡农”用来指“圣经正典”,也就是上帝所启示的全部经卷,可以作为衡量信仰、教义、行为的尺度。(见圣经)
一部作品尽管是宗教著作,流传了几百以至几千年,受亿万人尊崇,也不足以证明是来自上帝的正典。这部作品必须有凭证,证明它的确是上帝所启示的。使徒彼得说:“预言从来不是人凭自己意思说的,而是人受圣灵感动,把上帝的话说出来。”(彼后1:21)仔细看看圣经正典,就会发现正典的内容在各方面都符合这个准则。
《希伯来语经卷》 圣经的写作始于公元前1513年,第一位执笔者是摩西。这批最早的书卷收录了上帝赐给亚当、挪亚、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诫命和吩咐,以及律法之约的条例。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这五卷,通称为“摩西五经”。约伯记看来也是摩西写的,记载了约瑟死后(公元前1657)到摩西成为上帝忠仆之前的历史。这其间,“地上没有人像[约伯]那样无可指责”。(伯1:8;2:3)摩西也写了诗篇90篇,此外91篇可能也是由他执笔的。
摩西这些著作是上帝启示的正典,是正确崇拜的可靠尺度。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从圣经内部可以找到确凿的证据。摩西不是自己要做以色列人的领袖和统帅的,起初他退缩不敢接受这个重任。(出3:10,11;4:10-14)是上帝兴起摩西,赐予他行神迹的力量,以至法老的魔法祭司也不得不承认摩西的确是上帝差来的。(出4:1-9;8:16-19)由此可见,摩西根本没野心去当众演讲,著书立说。由于有上帝的命令,又有圣灵为证,摩西才鼓起勇气发言,后来更写下圣经的部分正典。(出17:14)
耶和华亲自把律法和诫命写下来,作为用文字记述圣经的先例。在西奈山上,耶和华对摩西说完了话,“随即把两块圣谕版交给他,就是上帝用指头所写的石版”。(出31:18)后来下文记载:“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写下这些诫命’”。(出34:27)因此,是耶和华向摩西传达信息,吩咐他写下圣经正典的头五卷,好让这些信息流传后世。这些著作一写下来,就受上帝所认可,根本不用靠人的会议定为圣经正典。
“摩西把这套律法的诫命写在书上”,就吩咐利未人,说:“你们要把这部律法书放在你们的上帝耶和华的约柜旁,留在那里,好指证你的不是。”(申31:9,24-26)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人承认书卷上记载了上帝所做的事,没有否认这些事实。 既然书卷有很多内容谴责以色列举国的人,照理他们本该竭力拒绝这些书卷,但看来以色列人从没有质疑过摩西五经的正典地位。
上帝除了任用摩西,也任用祭司去保存这些成文的诫命,教导民众认识他的吩咐。摩西开始写五经之后差不多五百年,约柜放进所罗门的圣殿里(公元前1026),当时约柜里仍放着两块石版(王上8:9)。此后又过了385年,也就是约西亚在位第十八年(公元前642),有人“在耶和华的殿里发现了律法书”,当时的人同样深深尊重摩西律法。(王下22:3,8-20)类似的是,以色列人从巴比伦获释回乡后,以斯拉在一个为期八天的大会上朗读律法书,群众都“大大欢喜”。(尼8:5-18)
摩西死后,约书亚、撒母耳、迦得、拿单所写的书卷(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得记、撒母耳记上、撒母耳记下)也成了圣经正典。大卫王和所罗门王也是圣经正典的执笔者。此后,从约拿到玛拉基等先知的著作也是圣经的正典。这群先知每一位都从上帝得到说预言的神奇能力,所以每一位都符合耶和华所定的真先知的条件。这些条件就是:先知必须奉耶和华的名说话,他们的预言必须实现,他们必须带领人归向上帝。(申13:1-3;18:20-22)哈拿尼雅和耶利米按着第二和第三点受考验(因为两人都奉耶和华的名说话),只有耶利米的话得以实现。由此证明,耶利米是耶和华的先知。(耶28:10-17)
既然耶和华启示人写圣经,自然也会指引人汇集并保全圣经,而且会监察整个工作,好让人类有一个恒久不变的正确尺度去衡量正确的宗教。根据犹太人传统的说法,被掳的犹太人重新在犹大定居以后,以斯拉曾经参与汇集和保全正典的工作。以斯拉很胜任这个工作,因为他本身是上帝所启示的圣经执笔者,又是祭司和“熟练的抄经士”。(拉7:1-11)只有尼希米记和玛拉基书是在以斯拉的日子之后收为正典的。换句话说,早于公元前5世纪末,《希伯来语经卷》正典就定下来了,所收录的著作跟我们今天的《希伯来语经卷》一样。
传统上,《希伯来语经卷》正典分为三部分:律法书、先知书、圣录,合共24卷,详见附表。有些犹太权威把路得记和士师记合成一卷,又把耶利米哀歌和耶利米书合成一卷,于是正典的数目就变成22卷,刚好跟希伯来字母的数目一样。哲罗姆虽然看来喜欢22卷的划分方法,却在撒母耳记和列王纪的序言中说:“有些人把路得记和耶利米哀歌列入圣录……于是共计二十四卷。”
公元100年左右,犹太历史家约瑟夫斯在他的著作《驳斥阿比安》中回答反对的人时确认,当时《希伯来语经卷》正典已经定型许久了。他说:“我们没有成千上万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经书。我们那些正确地受认可的经书,只有二十二卷,记载了古往今来的事。其中五卷是摩西写的,包含了律法,以及从人类出生到立法人去世的传统历史。……从摩西去世直到亚达薛西(继薛西斯成为波斯王)的日子,摩西以后的先知们记下自己时代的历史,共计十三卷。另有四卷是赞美上帝的诗歌和人类生活行为的准则。”
由此可见,一部著作是否属于正典,根本不在乎什么会议、委员会或社团是否接纳。上帝通过他所认可的代表,已经亲自确认哪些书卷属于正典。世人并没有受上帝启示,他们的意见,价值只在于承认上帝的选择。
《希伯来语经卷》的卷数 并不重要(某两卷可能合并为一卷,也可能仍旧分为两卷),各卷的先后次序也没关系,因为正典定下来以后,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各书仍是各自独立的书卷。关于正典各卷的次序,古代书目所列出的各有不同。例如,有一个书目把以赛亚书列在以西结书后。最重要的是,哪些 书卷被列为正典。事实上,只有目前属于正典的书卷,才有确凿的根据可以证明其正典地位。从古时起,就有许多人想把其他著作定为正典,但都劳而无功。大约公元90年和118年,在约帕以南不远的亚夫内(雅麦尼亚),曾经先后两次举行犹太会议,讨论《希伯来语经卷》的问题,结果两次都明确地表示所有次经著作并不属于正典。
约瑟夫斯证实,一般犹太人都是这样看次经的:“从亚达薛西到我们时代的历史,已经完整地记下来,只是在可信性方面不能跟之前的记载相提并论,因为这个时期的先知不能够传承不断。我们的实际行为,可以证明我们多么尊崇自己的圣经。虽然过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是没有人胆敢增删或修改一个字。每个犹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本能地把这些经书视为上帝的法令,谨守遵行,有需要的话,甚至乐于为圣经舍命。”(《驳斥阿比安》第1卷41,42节[8段])
犹太人长久以来对《希伯来语经卷》正典的立场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保罗在写给罗马人的信中指出,“上帝的圣言托付了”犹太人,包括负责写下圣经正典,加以保全。(罗3:1,2)
早期的教会会议(老底嘉会议,公元367;卡尔西登会议,公元451)都承认(不是确立)圣灵所认可的圣经正典。所谓的教父绝大多数也赞成接纳早已确立的犹太正典,并否定次经的地位。这些早期教会人物包括基督教护教士殉道者查斯丁(约公元165年去世)、撒狄“主教”美利托(公元2世纪)、圣经学者奥利金(公元185?-254?)、普瓦捷“主教”奚拉里(公元367?去世)、康斯坦蒂亚“主教”伊皮凡尼乌斯(公元367年起就任)、纳西昂的格列高利(公元330?-389?)、“奥利金著作的博学译者”阿奎莱亚的鲁菲努斯(公元345?-410)、拉丁教会的圣经学者兼《通俗拉丁文本圣经》的编者哲罗姆(公元340?-420)。在撒母耳记和列王纪的序言里,哲罗姆列出《希伯来语经卷》的22卷书,然后说:“这些书卷以外的任何著作,都必须列为次经。”
关于《希伯来语经卷》正典,耶稣基督和《希腊语经卷》的执笔者所说的话无可置疑,是最有力的证据。虽然他们没有说过圣经正典确实有多少卷,但从他们所说的话可以得到一个毫无疑问的结论,那就是次经并不属于《希伯来语经卷》正典。
假如他们以及他们的听众和读者不知道、不承认圣经有一个固定的集子,他们就不会用以下的措辞:“圣经”(太22:29;徒18:24;罗1:2;提后3:15);“律法”,常指圣经全书(约10:34;12:34;15:25);“律法和先知”,泛指《希伯来语经卷》全书,不单指圣经的最初两部分(太5:17;7:12;22:40;路16:16)。例如,保罗提到“律法”上的话,引用的却是以赛亚书。(林前14:21;赛28:11)
最初的希腊语《七十子译本》不大可能收录了次经。(见次经)不过,就算后来在耶稣时代流传的《七十子译本》抄本掺杂了这些来历不明的著作,耶稣和《希腊语经卷》的执笔者引用《七十子译本》的时候,都没有引述过任何次经。他们从没有把次经当作圣经或受圣灵启示的著作。因此,次经本身缺乏上帝启示的证据,又得不到上帝启示的《希伯来语经卷》执笔者的确认,更没有耶稣和使徒们的认可。耶稣却认可希伯来语正典,把《希伯来语经卷》全书称为“摩西律法、先知书 和诗篇 ”。诗篇正是圣录的头一卷,也是最长的一卷。(路24:44)
马太福音23:35(和路加福音11:50,51)记载了耶稣以下一段话,也十分重要:“这样,流在地上的义人的血,全都要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到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这撒迦利亚就是你们在圣所和祭坛之间杀害的。”撒迦利亚在约阿施统治末年被杀害,乌利雅先知则在约雅敬统治期间被处死。(耶26:20-23)从时间先后来看,乌利雅遇害比撒迦利亚遇害晚了二百多年。既然耶稣指的是所有殉道者,为什么不说“从亚伯起,到乌利雅 为止”?显然这是因为撒迦利亚的事载于历代志下24:20,21,在传统希伯来语正典接近结尾 的位置。因此,耶稣的话确实包括《希伯来语经卷》中所有被杀害的耶和华见证人,从头一卷(创世记)的亚伯起,到最后一卷(历代志)的撒迦利亚为止。这就好比我们说“从创世记到启示录”一样。
《希腊语经卷》 组成《希腊语经卷》正典的27卷,在写作和汇集方面的情况,跟《希伯来语经卷》差不多。基督“把人赐下,作为恩赐”。“他所赐下的人,有的做使徒,有的做先知,有的传福音,有的做牧人、做导师”。(弗4:8,11-13)由于上帝的圣灵作用在他们身上,他们为基督徒会众阐明健全的教义,并且复述许多已经写在圣经上的话,好提醒基督徒。(彼后1:12,13;3:1;罗15:15)
除了圣经本身的话,有其他证据显示早在公元90-100年,保罗的书信至少有十封已被汇集起来。可以肯定的是,基督徒很早就开始汇编上帝所启示的基督教著作了。
据说,“大约1世纪末,罗马主教克雷芒很熟识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此后,安提阿主教依纳爵和士每拿主教波利卡普都证实,保罗的书信在2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已经广泛流传”。(《国际标准圣经百科全书》,G.W.布罗米利编,1979,第1卷,603页)文中提到的都是早期的基督教作家——罗马的克雷芒(公元30?-100?)、波利卡普(公元69?-155?)、安提阿的依纳爵(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他们引用《希腊语经卷》中很多卷书的话,节录片段,显示他们很熟识这些正典著作。
殉道者查斯丁(约公元165年去世)在他所著的《与犹太人特里风谈话录》(第49章)里,用“经上记着说”去介绍马太福音的引文,就像福音书引述《希伯来语经卷》的情形一样。一篇成书时间更早的匿名著作《巴拿巴书》(第4章)也跟查斯丁的做法一样。殉道者查斯丁在《第一护教文》(第66,67章)里,把“使徒们的回忆录”称为“福音书”。(《尼西亚前教父》,第1卷,220,139,185,186页)
安提阿的提阿非罗(公元2世纪)说:“律法吩咐人秉公行义,先知书和福音书都有相同的话,因为这些著作全都是上帝用同一股灵启示的。”提阿非罗接着所用的措辞包括“福音说”(引录太5:28,32,44,46;6:3)和“上帝的话语吩咐我们”(引录提前2:2和罗13:7,8)。(《尼西亚前教父》,1962,第2卷,114,115页,《提阿非罗致奥托吕科斯》[第12,13章])
到了公元2世纪末,再没有人怀疑《希腊语经卷》正典是否已经完成。我们看到伊里奈乌、亚历山大的克雷芒、德尔图良等人都承认:《希腊语经卷》各卷跟《希伯来语经卷》有相同的权威。伊里奈乌引用圣经时,其中起码有200次以上引自保罗的书信。克雷芒说,他会用“我们所相信来自全能权威的圣经”去回答他的对头。他所说的圣经就是“律法书、先知书,此外还有福音书”。(《尼西亚前教父》,第2卷,409页,《杂录》)
有人曾经质疑《希腊语经卷》当中某几卷是否正典,但他们的论据非常薄弱。例如,批评的人说希伯来书不是正典,原因只是书中没有保罗的名字,而且风格跟保罗其他书信稍微不一样。这样的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B.F.韦斯科特说:“这封信是否正典跟是否保罗的作品,是两个无关的问题。”(《希伯来书》,1892,71页)《切斯特·贝蒂纸莎草纸残片2号》(P46)(鉴定为保罗死后150年内的文物)收录了希伯来书和保罗的另外8封书信。跟这个有力的证据相比,说希伯来书
没有注明执笔者的名字就不是正典,论据实在太软弱无力了。有人曾质疑雅各书、犹大书、约翰二书、约翰三书、彼得后书等篇幅较短的书卷是否正典,他们的理由是早期的基督教作家很少引用这几卷书。不过,这几卷书的篇幅合起来只占《希腊语经卷》全书三十六分之一,引用的机会比较少根本不值得奇怪。其实,伊里奈乌曾经引用彼得后书,认为这卷书跟《希腊语经卷》其余各卷同样有正典的证据。约翰二书的情形也一样。(《尼西亚前教父》,第1卷,551,557,341,443页,《伊里奈乌反驳异端》)另外,有些人认为启示录不是正典,但许多早期评注家,包括帕皮亚斯、殉道者查斯丁、美利托、伊里奈乌,都作证启示录是正典的一部分。
可是,要衡量某一卷书是否正典,正确的标准不是看有什么非使徒作家引用过,或者引用了多少次,而是看书中的内容是否显出证据,证明这是圣灵的作品。因此,书中不可有迷信或崇拜邪灵的成分,也不可鼓吹崇拜受造之物。书中的内容必须跟圣经其余各卷完全一致,从而表明作者是耶和华上帝。每一卷都必须符合上帝那一套“健全的话语”,并且跟基督耶稣的教导和活动一致。(提后1:13;林前4:17)使徒们显然得到上帝认可,而他们都证实其他执笔者(例如路加和耶稣的同母异父弟弟雅各)是受上帝所启示的。凭着圣灵,使徒们“能辨明圣灵启示的话”,可以知道这些话是否来自上帝。(林前12:4,10)随着最后一位使徒约翰去世,上帝所启示的人的可靠传承就中断了。所以,在启示录、约翰福音和约翰的几封信写下来以后,圣经正典就完成,不再增添其他著作了。
我们所拥有的圣经正典(共66卷)互相呼应,彼此吻合,证明圣经浑然一体,完整无缺,确实是耶和华的话语,是他所启示的真理,即使受尽敌人攻击,仍然保全至今。(彼前1:25)关于构成圣经正典全书66卷的卷名、执笔者、成书时间、涵盖时期,见圣经条下的《圣经各卷成书年份表》。(另见个别经卷名称的条目)
[第1146页的附栏]
犹太人接纳为圣经正典的经卷
律法书
1.创世记
2.出埃及记
3.利未记
4.民数记
5.申命记
先知书
6.约书亚记
7.士师记
8.撒母耳记上、下
9.列王纪上、下
10.以赛亚书
11.耶利米书
12.以西结书
13.十二先知书(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约拿书、弥迦书、那鸿书、哈巴谷书、西番雅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
圣录
14.诗篇
15.箴言
16.约伯记
17.雅歌
18.路得记
19.耶利米哀歌
20.传道书
21.以斯帖记
22.但以理书
23.以斯拉记、尼希米记
24.历代志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