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克斯经历动荡不安的岁月
约翰·福克斯经历动荡不安的岁月
人类回首过去,会懂得以史为镜,吸取教训吗?还是会无视前车之鉴,只让历史无声消逝?当你读约翰·福克斯的事迹时,请思考以上问题。这个英国人拿起笔杆子,就是希望读者反思当时残忍得无法形容的暴行,不让残酷的历史重演。
约翰·福克斯在宗教改革期间,用了超过25年写成《教会行传与见证》这本书。此后的悠长岁月里,这部记载深深影响着英国人民。有些人说,这部记载塑造了英国的语言和文化,在这方面的影响力仅次于英语版本的圣经。
动荡不安的岁月
约翰·福克斯在1516或1517年,于英格兰波士顿出生。按传统说法,马丁路德大约在那时候把他的《九十五条论纲》钉在德国维滕贝格一座教堂的门上。福克斯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在那些日子,宗教改革家正力图挑战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和信仰。
福克斯进了牛津大学,学习不同科目,包括希腊语和希伯来语,因此他能看懂圣经的原文,看来也开始质疑自己从小认识的天主教信仰。同学们起了疑心,怀疑他采纳了基督新教的教义,于是向学校的高层告密。从此,福克斯就受到严密监视。
福克斯在1543年取得硕士学位,本可获授予神父的圣职,但他拒绝受任命,原因是他不同意圣职人员必须独身,此举可谓影响重大。当时,任何人被判定为异端教徒,都可能要赔上性命。福克斯因有异端之嫌,在1545年不得不向大学辞职,放弃了这道通往学术成就的阶梯。他到了沃里克郡的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附近当家庭教师,在那里跟阿格尼丝·兰德尔结了婚。
阿格尼丝原本住在附近的考文垂市。她告诉福克斯,有个叫史密斯的寡妇教儿女十诫和耶稣的模范祷告,也就是人称“主祷文”的经文。那个寡妇不是用拉丁语教孩子,而是用英语。这种“罪行”导致她被挂在柱上活活烧死,一同受刑的还有六个男子,罪名都类似。如此不公不正的冤案激怒了人民,于是当地的主教就散播消息,指那些犯人之所以被判火刑,是因为犯下“更严重的罪行”,就是在星期五和其他斋戒日吃肉。
那些殉道者怎么会熟悉圣经英语译本的 *那些传教士随身携带部分经文的抄本,朗读给人听。议会力图阻止这样的活动,在1401年通过法案,赋予主教们权力对付异端教徒,监禁和严刑拷打,甚至把他们挂在柱上烧死。
经文呢?大约150年前,约翰·威克里夫无惧教廷的反对,根据拉丁语译本将圣经译成英语。他还训练传教士巡回宣教,称为罗拉德派。为了免遭逮捕,福克斯带家人搬到伦敦,后来在那里采取立场拥护基督新教的主张,把德国改革家的小册子和一些拉丁语小册子译成英语,他自己也写了些小册子。
除此之外,福克斯着手编写英格兰罗拉德派的历史,1554年成书,在斯特拉斯堡出版,这个城市今天位于法国境内。这本212页的拉丁语小书成了《教会行传与见证》的雏形。五年后,福克斯增加这本书的篇幅,制作成超过750页的对开本。
不容异己,血腥残暴
欧洲掀起宗教改革运动,成千的男女孩童因而丧命。1553年,笃信天主教的玛丽登基成为英格兰女王,她就是人所共知的“血腥玛丽”。英格兰议会在1534年断绝了跟罗马的一切关系,现在玛丽女王决意挽回局面,使英格兰重归教宗的权下。她在位五年间,大约300人负上异端的罪名而被活活烧死,当中包括基督新教的一些领袖,还有很多人死在狱中。
玛丽即位不久,福克斯就带家人到瑞士巴塞尔,避过她的血腥统治。1559年,玛丽那信奉基督新教的妹妹伊丽莎白登基成为女王。次年,福克斯和其他流亡异地的人回到 *,成为英教会的最高主管。到了1570年,教宗庇护五世还以颜色,革除伊丽莎白在天主教会的教籍。此后不久,对付英格兰的国际阴谋陆续曝光,包括暗杀新教女王的行动。在这样的氛围中,许许多多的天主教徒被控以叛国罪,女王于是下令把他们处死。
英格兰。伊丽莎白就在那年重新确立《最高权力法案》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自称跟随耶稣的天主教会和基督新教会都大大偏离了耶稣所教的道理!基督教导门徒:“总要爱你们的仇敌,为迫害你们的人祷告。”(马太福音5:44)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徒都无视耶稣的清晰吩咐,因而为基督教带来了很大的羞辱,这种情况圣经早已预告。使徒彼得说,正因为那些争权控制基督教会的人,所以“真理之道就被人诋毁”。(彼得后书2:1,2)
著作大功告成
福克斯回到英格兰后,着手为自己的书编写增补版,其中记载的细节也许是当时的一些读者亲眼目击的。第一个英语版本在1563年出版,约1800页,载有许多木刻插画,面世后随即成了畅销书。
第二版在七年后面世,分为两册,合共2300页,有153幅插画。接着那年,英国国教(圣公会)颁令,英格兰的每座大教堂内都要摆放福克斯的这本著作,而且要跟圣经放在一起。在高层神职人员的家里也要这样做,供仆人和访客阅读。不久,教区教堂也跟随这个做法。书中的插画令人印象深刻,一见难忘,就连目不识丁的人也能得益。
那时候,福克斯加入了清教徒的行列,这些基督新教徒认为单单脱离罗马教廷并不足够,还要在教会里把天主教色彩彻底除掉,不留半点痕迹。他们采取这样的立场,反而使自己跟英格兰的基督新教会冲突起来,因为新教会保留了很多天主教的传统和教义。
约翰·福克斯挥笔著书,揭露了那段动荡日子的许多宗教暴行。在随后的数百年里,英格兰人民对宗教和政治的态度,都深受他的著作所影响。
[脚注]
^ 请看《守望台》1981年2月1日刊《罗拉特人,勇敢的圣经宣扬者》一文。
^ 蒙哥马利的《英格兰重要史实》指出,1534年议会通过《最高权力法案》,“宣布亨利毫无疑问地是教会的惟一元首,拒绝此法案就等于叛国。亨利在法案上签字,一笔就推翻了千年的传统,大胆地使英格兰脱离教宗的指挥,成立自己的国教。”
[第28页的附栏或图片]
福克斯的《殉道史》
天主教会打压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欧洲专门记录殉道者事迹的学者,例如让·克雷斯潘,都将自己国家的迫害事件和殉道事迹详细地写下来。 *故此,福克斯所写的《教会行传与见证》又称为《殉道史》。后来,修订本和缩略本陆续出版,福克斯所用的书名就渐渐被别名取代了。
[脚注]
^ 参看本刊2011年3月刊《让·克雷斯潘的〈殉道者传奇〉》一文。
[鸣谢]
© Classic Vision/age fotostock
[第27页的图片]
约翰·威克里夫差传教士巡回宣教,称为罗拉德派
[鸣谢]
取自The Church of England: A History for the People, 1905, Vol. II
[第26页的图片鸣谢]
取自福克斯的《殉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