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国如何变成这世界的一部分
基督教国如何变成这世界的一部分
终于,罗马帝国——早期基督教开始的地方——崩溃了。许多历史家声称罗马帝国瓦解之日,就是基督教最后战胜异教之时。可是英国圣公会主教E.W.巴恩斯却表达一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写道:“随着正统文化崩溃,基督教不再是耶稣基督所主张的崇高信仰了:它变成一种被用来维系这个分崩离析的世界的宗教。”——《基督教的兴起》。
历史记录表明,在公元第二、三、四世纪期间,在罗马帝国垮台之前,许多自称跟从耶稣的人都是与罗马世界保持分离的。可是历史也同时显示,在教义、行为与组织方面,基督教的叛道发展正好跟耶稣和使徒所预告的情形一样。(马太福音13:36-43;使徒行传20:29,30;帖撒罗尼迦后书2:3-12;提摩太后书2:16-18;彼得后书2:1-3,10-22)最后,叛道的基督教与希腊罗马世界妥协,有些以基督徒自居的人采纳了这个世界的异教崇拜(诸如庆祝节日、对母神和三合一神的崇拜等)、它的哲学(例如相信人有个不死的灵魂),以及它的组织架构(从教士阶级的兴起足以见之)。这个变了质的基督教颇迎合异教人民的口味。结果构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罗马皇帝起初试图将它剿灭,可是后来却跟它和解,并力图加以利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被世界征服
教会历史家奥古斯塔·尼安达曾表明“基督教”与世界缔结的新关系所存在的危险。他坦率指出,基督徒若不再与世界保持分离,“后果便是,教会与世界混淆起来;……这样,教会便要赔上自己的贞洁。教会虽然看来征服了世界,其实却被世界征服了。”——《基督教的宗教与教会历史》,第2册,161页。
这正是实际发生的情形。第四世纪初期,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企图利用当日的“基督教”去巩固他那四分五裂的帝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给予基督徒宗教自由,并将异教祭司所享的若干特权授予“基督教”的教士阶级。《新大英百科全书》说:“君士坦丁将教会从避世的情况带出来,接受社会责任,并帮助异教社会接受教会。”
国教
君士坦丁之后,罗马皇帝尤里安(公元361-363年)试图反对基督教及复兴异教崇拜;可是他失败了。约20年之后,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禁止异教崇拜,并将信奉三合一神的“基督教”奉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法国历史家亨利·马罗写道:“到狄奥多西统治的末期,基督教,或说得较正确一点,正统的天主教,已成为整个罗马世界的官方宗教。”正统的天主教取代了纯真的基督教,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这个国教跟耶稣早期跟从者所信奉的宗教有天渊之别。因为耶稣曾毫不含糊地对他的跟从者说:“你们不属世界。”——约翰福音15:19。
法国历史学家兼哲学家路易斯·鲁吉耶写道:“随着基督教传播开去,教会经历了不少异乎寻常的改变,甚至变得难以辨认。……早期那靠赈济过活、属于贫苦大众的教会摇身一变成为一个飞扬跋扈、锐不可当的教会。教会既无法压倒世俗的政权,就转而与之携手合作。”
公元第五世纪初期,罗马天主教“圣者”奥古斯丁写下他的重要著作《天主之城》。他在书中描述两个城,“天主的城和世界的城”。这部著作是否强调天主教与世界之间的分离呢?并不然。拉图雷特教授说:“奥古斯丁坦白承认这两个城——属地的和属天的——是打成一片的。”奥古斯丁主张“天主的国已随着[天主教]教会的建立而在世上产生”。(《新大英百科全书》,第4册,506页)因此,无论奥古斯丁原来的用意是什么,他的理论却使天主教更深深卷入这世界的政治事务中。
一个分裂的帝国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驾崩,罗马帝国正式一分为二。东部帝国,或称拜占庭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从前的拜占庭,今日的伊斯坦布尔)为首都,西部帝国的首都(公元402年之后)则是意大利的拉韦纳。结果,基督教国不但在政治上分裂,在宗教上亦然。至于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东部帝国奉行凯撒利亚的优西比乌斯(与君士坦丁大帝同时期)的理论。优西比乌斯不理会基督徒与世俗保持分离的原则,认为皇帝和帝国若成为基督徒,教会与国家便会成为单一的基督徒社会,而皇帝便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大体说来,东正教会奉行这
种政教合一的关系已有多个世纪。东正教主教蒂莫西·韦尔在他所著的《正统教会》一书中透露事情所导致的后果,说:“过去十个世纪,国家主义一直是东正教信仰的祸根。”在西部帝国,最后一位罗马皇帝于公元476年被入侵的日耳曼民族所废黜,从而结束了西罗马帝国的统治。关于接踵出现的政治真空,《新大英百科全书》写道:“一股新势力应运而生:罗马教会,亦即罗马主教所统治的教会。这个教会认为自己是灭亡了的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这部百科全书继续说:“罗马教皇……将教会在世俗政府中的权力伸展至教会所属国家的疆界以外,并形成了所谓的双剑论。这项主张认为,基督不但把掌管教会属灵事务的权力授予教会,同时也将管理世上各国的世俗权力付托给教会。”
国家性的基督新教教会
在整段中世纪期间,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都深深卷入政治、世俗阴谋和战争之中。可是,16世纪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否表示基督教国恢复了纯真的基督教信仰而与世俗保持分离呢?
并不然。我们从《新大英百科全书》读到:“路德宗、加尔文派以及安立甘宗的基督新教改革分子……仍紧紧依附奥古斯丁的主张;他们对奥古斯丁的神学理论特别感到亲切。……16世纪欧洲三个主流基督新教教派,每一个……都从萨克森[德国中部]、瑞士、英国等世俗权威获得支持;他们对国家仍旧怀持一贯的宗旨,与中世纪的教会毫无二致。”
宗教改革运动并没有恢复真正的基督教;反之,它制造了许多国家性和地区性的教会。这些教会对世上的政府曲意逢迎,并积极支持政府所发动的战争。事实上,天主教和基督新教都曾先后煽动多场宗教战争。在《从历史家的角度看宗教》一书中,阿诺德·汤因比论及这些战争说:“在法国、荷兰、德国、爱尔兰,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互相斗争;在英国和苏格兰,基督新教的不同派系彼此对立;两者都试图以残暴的手段压倒对方。”今日存在于爱尔兰和前南斯拉夫的宗教冲突清楚表明,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及基督新教的各教会均深深介入这个世界的政治事务中。
这一切是否意味到,与世界保持分离的纯真基督教已不复存在呢?下一篇文章会解答这个问题。
[第10,11页 的附栏或图片]
“基督教”如何成为国教
基督教绝不想成为这世界的一部分。(马太福音24:3,9;约翰福音17:16)可是,历史典籍却告诉我们,“基督教”在公元第四世纪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事情的始末是怎样的呢?
从尼禄的日子(公元54-68年)直至公元第三世纪,每个罗马皇帝若非猛烈逼迫基督徒,便是包庇那些迫害他们的人。加列努斯(公元253-268年)是第一个向基督徒颁发宽容宣言的罗马皇帝。但甚至在当时,基督教仍是罗马帝国境内一个饱受排斥的宗教。加列努斯之后,逼迫持续下去,到戴克里先(公元284-305年)和他的继承者的日子,情势甚至变本加厉。
公元第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归信基督教,这使事情来到一个转捩点。关于君士坦丁的这项“归信”,法国《新天主教百科全书》说:“君士坦丁自称是信奉基督教的皇帝。实际上,他是在临终时才受洗的。”不过,君士坦丁在公元313年跟与他一起执政的皇帝李锡尼颁布了一项法令,规定基督徒可与异教徒享有同等的宗教自由。《新天主教百科全书》说:“君士坦丁给予基督徒崇拜自由一事足以表明,基督教已像异教一样获正式认可为合法宗教。此举是一项革命性的行动。”
可是,《新大英百科全书》却宣告说:“他[君士坦丁]没有把基督教立为帝国所信奉的宗教。”法国学会的成员,历史家让-雷米·帕朗克,写道:“正式来说,罗马帝国……仍旧信奉异教。君士坦丁虽然归附基督的信仰,却没有杜绝这种情况。”埃内斯特·巴克在《罗马遗风》一书中说:“[君士坦丁的胜利]并没有即时使基督教摇身一变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认可基督教为帝国境内的一种公开崇拜已令君士坦丁感到满意。在接着的七十年期间,古代异教崇拜的仪式继续以官方的名义在罗马举行。”
至此,“基督教”已成为罗马帝国境内的一种合法宗教。但在最完满的意义上,它在何时才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呢?我们在《新天主教百科全书》读到:“君士坦丁的继承者继续实行[君士坦丁的]政策,只有尤里安[公元361-363年]除外;他大肆逼迫基督教,直至他去世,这些逼迫才突告终止。在公元第4世纪的最后25年间,狄奥多西大帝[公元379-395年]将基督教立为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并制止公开的异教崇拜。”
圣经学者兼历史家F.J.福克斯·杰克逊证实了这件事,并向我们透露罗马的这个新国教是个怎样的宗教。他写道:“在君士坦丁治下,基督教与罗马帝国结盟。在狄奥多西的日子,两者结合为一。……自此之后,天主教这称号专指那些对父、子、圣灵作同等崇敬的人。这个皇帝的全盘宗教政策就是要达到这个目标,结果天主教遂成为罗马帝国的惟一合法宗教。”
让-雷米·帕朗克写道:“狄奥多西一面压抑异教,同时也大力支持正教[天主教]教会。他在公元380年颁下法令,规定治下臣民要信奉教皇达马苏斯和[提倡三位一体教义的]亚历山大主教的信仰,并取消异己分子所享的宗教自由。君士坦丁堡会议(公元381年)再度谴责异端邪说,皇帝也留意不让任何主教支持这些见解。采纳尼西亚信经[主张三位一体]的基督教已真正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教会与国家打成一片,如胶似漆,并获得国家的全力支持。”
因此,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的基督教绝不是使徒日子那纯洁无瑕的基督教。它其实是第四世纪提倡三位一体道理的天主教。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这个宗教强加于臣民身上。自古至今,罗马天主教会一向都是世界的一部分。
[鸣谢]
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Real Academia de la Historia, Madrid (Foto Oronoz)
[第8页的图片鸣谢]
Scala/Art Resource, 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