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比埃及的财宝更贵重

比埃及的财宝更贵重

比埃及的财宝更贵重

在历代伟人中,摩西的确卓尔不群。圣经用了差不多四卷书的篇幅,从出埃及记到申命记,详述上帝怎样对待摩西所领导的以色列人。摩西率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成了律法之约的居间人,最后把以色列人带到应许之地的边缘。摩西虽然在法老家里长大,却蒙上帝授权做他子民的首领。摩西既是先知又是审判官,也是圣经的执笔者。尽管肩负重任,他“处世为人比地上任何人都要谦和”。——民数记12:3

关于摩西的生平,圣经所记述的主要是他在世最后40年的事迹,也就是从他拯救以色列人脱离苦役,到他在120岁去世这段时期所发生的事。摩西由40到80岁,一直在米甸牧羊。据说,“在摩西的一生中,最让人感兴趣但又最鲜为人知的阶段”就是头40年,即从他出生到逃离埃及的那段日子。关于摩西早年的生活,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父母的教养对摩西日后的为人有多大影响?成长环境对他又有什么影响?他要面对什么考验?这一切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在埃及为奴

出埃及记叙述,以色列人移居埃及之后,繁衍兴旺,叫法老惶恐不安。为免以色列人多起来,法老用苛暴的手段奴役他们,满以为这个“巧计”一定成功。在监工无情的鞭挞下,以色列人不但要负重担、和泥制砖,而且天天都要完成规定数量的砖块。——出埃及记1:8-14;5:6-18

摩西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关于当时的埃及,圣经的记载跟出土文物所显示的完全相符。古代的纸莎草纸文献提到奴隶制造泥砖这件事。在古墓的壁画中,至少有一幅描绘奴隶和泥制砖的情景。这些古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前2000年期间或更早的年代。负责供应砖块的官员,把数以百计的奴隶分成一个个工组。每组都有工头或组长,组员由6到18人不等。要制造砖块,就得采掘制砖的粘土,也要把草运送到制砖场。不同族裔的工人分工合作,有的打水,有的用锄把粘土、草和水混和在一起。他们把混合料倒进成行成列的长方形模子里,晒成砖块。工人挑担把晒干的砖块送往建筑工地,有时要爬上斜坡才能到达。埃及监工手持棍棒,监督工人劳动。他们时而坐下来,时而在工地上来回巡视。

古代一份账单登记了以下的项目:602个工人制造了3万9118块砖,每个当班工人平均制造65块。公元前13世纪的一份文献说:“工人……天天完成规定数量的砖块。”这一切不禁使人联想起,以色列人在埃及所服的劳役,就像出埃及记所描述的一样。

希伯来人尽管饱受压迫,但人数一点也没减少。恰恰相反,“压迫越大,他们就人数越增,分布越广。埃及人惶恐不安,非常害怕以色列人”。(出埃及记1:10,12)法老于是命令希伯来接生妇,把初生的以色列男孩通通杀死。后来,法老又向全体人民颁布同一的命令。就在这么可怕的环境下,暗兰和约基别生了一个非常俊美的男孩,名叫摩西。——出埃及记1:15-22;6:20;使徒行传7:20

绝处逢生

摩西的父母不理法老的命令,把孩子藏起来。法老打发人四出巡查,又派人到处搜寻初生的男孩。摩西的父母是否不顾危险,继续保全孩子的性命呢?我们无法确知实情。不管怎样,摩西的父母把孩子藏了三个月,就再也藏不住了。他母亲急忙拿了一个用纸莎草做的箱子,涂上沥青柏油,把孩子放进里面,搁在尼罗河边的芦苇丛中。既然法老颁令,凡初生的希伯来男孩,都要扔进尼罗河里,约基别这样做虽然违背了法令的精神,却可以说遵守了法令的字面条文。摩西的姐姐米利暗就在附近站着,要看看有什么事发生。——出埃及记1:22-2:4

约基别是不是有意让法老的女儿遇见摩西,我们无从知晓,但事情果然是这样。公主在尼罗河里沐浴的时候,发现了箱子。她看出箱子里的孩子是希伯来人。她打算怎样做呢?会不会服从父王的命令把孩子杀死?公主并没有这样做。就像大多数妇女一样,她显出母性,对孩子动了恻隐之心。

米利暗很快就走到公主身旁。她对公主说:“要我去给你特地找个希伯来妇人做乳母,替你乳养这个孩子吗?”有些人认为,米利暗胆敢向公主提出这样的建议,真是一大讽刺。法老跟他的策士密谋“用巧计对付”希伯来人,摩西的姐姐却公然违背法老的意旨。不用说,米利暗的建议必须得到公主的同意,摩西才能活下来。法老的女儿回答说:“好,你去吧。”米利暗立刻去叫自己的母亲来。这样,约基别就受雇做亲生孩子的乳母,还得到埃及王室的保护,真是求之不得。——出埃及记2:5-9

公主宅心仁厚,父王残酷无情,两人的确形成强烈的对比。公主并没有受骗,她清楚知道孩子是希伯来人。她有一副热心肠,见孩子这么可怜就收养他。不但这样,她还雇用一个希伯来妇人做乳母。由此可见,公主跟父王可不一样,对希伯来人没有偏见。

成长与教育

约基别“把孩子抱去,乳养他。孩子长大了,[约基别]把他带到法老的女儿那里,他就做了法老女儿的儿子”。(出埃及记2:9,10)圣经并没有说,摩西跟亲生父母一起生活了多久。有些人认为,摩西在父母家里至少住上两三年,直到断奶的日子,或者更长的时间。出埃及记只说“孩子长大了”。当时摩西岁数多大,我们实在无法确定。不管怎样,暗兰和约基别必定抓紧时机,让儿子明白自己的身世,教他认识耶和华。他们悉心教导儿子信赖上帝、喜爱正义。摩西有没有把父母的谆谆教诲铭记在心,日后就见分晓。

摩西做了法老女儿的儿子之后,“就学了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使徒行传7:22)摩西所受的训练,使他能够担任官职。在埃及,摩西涉猎的知识十分广博,包括数学、几何学、建筑学、建造术和其他文理学科。此外,王室还可能要摩西接受埃及的宗教教育。

摩西也许跟其他公子王孙一起接受第一流的教育。这种精英教育也惠及“外国君主的儿女。他们不是奉派,就是被掳到埃及去接受‘文明教育’,然后回国做藩王”,效忠法老。(《图特摩斯四世的统治》,贝琦·布赖恩著)王宫附设的少年宫,培养有为的少年出任朝廷官员。 *有些铭刻可以上溯到古埃及的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这些铭刻显示,朝廷有些侍卫和高级官员尽管过了青春年华,但仍然保留“少年宫之子”这个称号。

在宫廷里,摩西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金银财宝、奢侈享受、权势地位,垂手可得。宫廷的道德风气非常堕落。摩西处身在这么腐败的环境中,会怎样应付呢?他究竟忠于谁?他衷心敬拜耶和华吗?关心受欺压的同胞吗?还是向往埃及的异教信仰、宫廷的荣华富贵?

重大决定

摩西40岁的时候,“到弟兄们那里去,要看他们所负的重担”。其实,经过这么多年,他本可以被埃及人同化。摩西后来采取的行动却表明,他真切关心自己的弟兄,很想帮他们一把。摩西不是出于好奇,才随便看看他们。他看见一个埃及人打一个希伯来人,就挺身维护自己的同胞,把那个埃及人杀了。由此可知,摩西十分关心弟兄们的处境。死者也许是个官员,在履行职务期间被杀。在埃及人看来,摩西理当忠于法老。摩西却主持正义,挺身维护自己的弟兄。第二天所发生的事,进一步表明摩西喜爱正义。他告诫一个希伯来人,劝对方不要欺负自己的同胞。摩西很想拯救希伯来人脱离苦役。可是,法老听见摩西变了节,就想法子杀他。为了躲避法老,摩西逃到米甸地去居住。——出埃及记2:11-15;使徒行传7:23-29 *

摩西渴望拯救上帝的子民,但他选择的时机跟耶和华所定的时间不相配合。不过,他的行动却表明他有信心。希伯来书11:24-26说:“摩西因有信心,长大后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的儿子,宁愿选择与上帝的子民同受虐待,也不愿享受暂时的罪中之乐。”为什么呢?“因为在他看来,受膏者所受的羞辱,比埃及的财宝更贵重。他定睛注视的,是将来所得的奖赏。”圣经把摩西称为“受膏者”,只此一次。这样做是恰当的,因为耶和华后来直接把特别的任务委派给他。

想想看,摩西所受的教育,是专为埃及贵族提供的。身为法老女儿的儿子,摩西不但前途无量,还可以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他不惜放弃这一切。摩西深爱耶和华,喜爱正义,所以跟苛暴的法老格格不入,不愿过宫廷生活。他常常思念上帝对先祖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所作的应许,一心想取悦上帝。结果,摩西有幸蒙耶和华重用去成就他的旨意。

我们人人都要自行决定,哪些事对我们至为重要。像摩西一样,你也许面对艰难的抉择。你应该不惜任何代价戒除某些恶习,或放弃某些利益吗?如果你面对这样的抉择,请谨记摩西的榜样。在他看来,耶和华的友谊比埃及的一切财宝更贵重。摩西绝没有感到遗憾。

[脚注]

^ 17段 少年宫提供的培训课程,类似但以理和他的同伴在巴比伦担任官职之前所接受的。(但以理书1:3-7)请参看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要留意但以理的预言!》第3章

^ 20段 摩西流亡米甸期间,看见一些牧羊姑娘被牧人欺负,就挺身帮助她们。可见,摩西的确喜爱正义。——出埃及记2:16,17

[第11页的附栏]

雇用乳母的合同

在古代,母亲通常亲自哺养婴儿。可是,学者布雷瓦德·蔡尔兹在《圣经著作杂志》里说,“有事例表明,中东的贵族人家曾雇用乳母去喂养孩子。要是母亲不能给孩子喂奶,或者母亲身份不明,惯常的做法就是找其他妇人做乳母。乳母不但要教养孩子,还要在合同规定的时期内给孩子哺乳”。在中东的古物中,有些雇用乳母的纸莎草纸合同存留下来。这些文件表明,从苏美尔文明时期到希腊化时代的后期,雇用乳母的做法一直在埃及盛行。合同的条款大同小异,内容包括立约双方的名字、有效期、工作条件、孩子必须吸收的营养、违约罚款、工资,以及怎样支付工资。蔡尔兹指出,一般来说,“合同为期两三年。乳母在自己家里乳养孩子,但也要不时把孩子带到亲生父母那里,让他们看看孩子的情况”。

[第9页的图片]

以下的古画显示,在摩西时代埃及人制砖的情况,跟现代相比,并没有多大改变

[鸣谢]

上图: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下图:Erich Lessing/Art Resource, 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