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
“我越来越喜爱派书者的工作”
188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镇的圣经书屋把100本《千禧年黎明》第1册运到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查尔斯·泰兹·罗素希望读者可以在书店里找到这本新书。美国最大的宗教书店之一答应让《千禧年黎明》在店里寄卖。可是两个星期后,整批书被退回圣经书屋。
据说,一个著名布道家看见《千禧年黎明》跟他的书放在一起,就气得不得了,大声地喊,如果《千禧年黎明》留在架上,他和他的著名布道家朋友们都不会再在这家店卖书——书店也就会失去很多生意。尽管不情愿,书店老板也不得不退回《千禧年黎明》。本来《千禧年黎明》的广告已经安排好在报纸上刊登,但反对真理的人却耍手段令报馆解约。那么,寻求真理的人怎样能读到这本新书呢?
当时有一群叫派书者 *的人解决了这个问题。1881年,《锡安的守望台》征求1000个传道员,全职分发圣经书刊。虽然当时只有几百个派书者,他们却把蕴含真理种子的书刊分发到广远的地区。到了1897年,已经差不多有一百万本《千禧年黎明》分发出去,分发工作主要由派书者完成。如果有人订阅《守望台》或接受书刊,派书者就会得到少量津贴。大部分派书者都是靠这些津贴生活的。
这些勇敢的派书者是怎样的人呢?他们有的十几岁就开始做派书者,有的在年纪较大时才投入这个工作。很多派书者都是单身的,或是没有儿女的夫妇,但全家一起做派书者的例子也不少。正规派书者的工作时间很长,辅助派书者每天工作一两个小时。每个人的健康或生活情况都不一样,不是人人都能做派书者,但对那些能够做的人,上帝的组织在1906年的一个大会说,他们“不必学问渊博、才华横溢,也不必有天使般的口才”。
几乎每个大洲都有派书者,这些平凡人成就
了不平凡的事。一个弟兄估计,他7年内分发了1万5000本书。不过他指出:“我做派书者不是为了卖书,而是要为耶和华和真理作见证。”派书者到哪里传道,真理的种子就在哪里扎根,圣经研究者的小组也不断增加。教士们看不起派书者,说他们只是兜售书籍而已。1892年的《守望台》说:“只有很少人承认他们是真正代表主的人。在主的眼中,他们的谦卑态度和牺牲精神十分崇高,看出这点的人却少之又少。”一个派书者说,派书者的生活并不是“优哉游哉”的。他们到各地工作,靠的是一双结实的鞋和自行车。在有的地方,人们不习惯用钱买东西,派书者就会让人用食物换书。整天在外头工作后,他们就回帐篷或租来的房间休息,尽管疲倦,却很快乐。后来还出现了自制的活动房屋,叫做“派书者马车”,节省了很多时间和金钱。 *
1893年,上帝的组织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大会。从那一年起,大会期间会举行特别的派书者聚会。聚会讲述传道技巧,提出实用的劝告,此外派书者也会交流经验。有一次,罗素弟兄劝这些辛勤传道的人,要吃丰富的早餐,上午小休时喝一杯牛奶,天气热的日子可以喝加了冰淇淋的汽水。
大会的时候,正在找传道同伴的派书者会佩戴黄丝带。经验较浅的派书者跟经验丰富的搭档。新的派书者确实很需要训练,其中一个新人介绍书刊的时候非常紧张,说:“你不会想要这些书吧?”幸好那个住户接受了书刊,后来还成了我们的姊妹。
曾有一个弟兄拿不定主意,问:“现在我的工作能赚很多钱,我该维持现状,每年捐1000美元资助主的工作,还是该成为派书者呢?”他得到的答案是:两个做法都会得到主的悦纳,但如果能把时间直接用来为主服务,喜乐就会更大。玛丽·海因兹认为派书者的工作是“让最多人得到最大裨益的最好方法”。艾芭塔·克罗斯比是个内向的姊妹,她说:“我越来越喜爱派书者的工作。”
今天,不少人都是当年热心的派书者的子孙和属灵后代,他们都很珍惜自己的属灵产业。要是你的家族中还没有派书者或先驱,大可以从你开始。你也会越来越喜爱先驱工作。
[脚注]
^ 从1931年起,“派书者”改称“先驱”。
^ 日后会有另一篇文章详细谈谈活动房屋。
[第32页的精选语句]
他们“不必学问渊博、才华横溢,也不必有天使般的口才”
[第31页的图片]
派书者A.W.奥塞,1930年前后摄于加纳
[第32页的图片]
上图:派书者伊迪丝·基恩和格特鲁德·莫里斯,1918年前后摄于英国;下图:斯坦利·科萨博姆和亨利·诺恩基斯,身边是他们分发书刊后剩下的空箱,摄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