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慟
(Mourning)
聖經中有關舉哀的記載顯示,古時在中東地區,一般人很習慣把心中的悲痛和哀傷表露出來,毫不掩飾。以聖經的耶利米哀歌為例,整卷書都是執筆者對耶路撒冷慘遭摧毀的綿綿哀思。
哀慟的原因 悲傷哀慟的原因很多,比如表示悔意(尼9:1,2;拿3:5-9),大禍臨頭(斯4:3;耶6:26;摩5:16,17),身陷危難(珥1:5-14)等,而最主要的原因應該就是親友離世。至親一旦去世,舉哀的日子就隨即開始了。(創23:2;27:41;37:33-35)最叫人傷感的,莫過於一個人為父母或為獨生子舉哀的場面。(詩35:14;摩8:10;亞12:10)為君王或領袖舉哀的日子可長可短,由七天到三十天不等。(民20:29;申34:8;撒上31:8,12,13)約瑟的父親雅各去世後,埃及人為他哀哭了整整七十天,隨後在迦南地舉行的喪禮則長達七天。(創50:3-11)
表達哀傷 除了大哭大喊,有些人會把面容弄得難看、禁食或暫時不做某些日常慣事,以示哀傷。另外也有些人大聲痛哭(撒下1:11,12;斯4:1),傷心捶胸(賽32:11,12;鴻2:7;路8:52),撕裂衣服(士11:35;王下22:11,19),把灰撒在頭上、穿上哀服(撒下13:19;王下6:30;伯2:11,12),赤腳、蒙頭、蒙臉(撒下15:30;19:4),拔掉頭髮、剃去鬍鬚(伯1:20;拉9:3;耶41:5),或者跟隨異教的習俗去自割身體(耶16:6;47:5)。除了禁食,有些人會暫時不用油抹身,不洗衣服(撒下14:2;19:24;但10:2,3),或坐在地上和灰燼中(撒下13:31;伯2:8;賽3:26)。
撒下1:17-27;3:33,34;代下35:25)詩篇7篇的題記中出現過的希伯來語詞shig·ga·yohnʹ(什加永)就是指某種形式的輓歌,另一個相關詞語則見於哈巴谷書3:1。「什加永」用輓歌體裁譜寫,節奏明快多變,情感特別豐富。以詩篇7篇和哈巴谷書3:2-19這兩首哀歌為例,內容描寫了當事人如何身陷絕境,痛苦不堪,懇求救助,得蒙救助以及因耶和華而歡欣,細膩而生動。
吟唱哀歌也是寄託哀思的一個方法。(古人舉行葬禮時,有時也雇用職業送葬人和彈奏哀樂的樂師。(耶9:17,18;太9:23)耶穌在世的時候,有些孩子在市集廣場上模仿大人舉哀送殯,當作遊戲。(太11:16,17)簫或笛是喪禮上比較常見的樂器。(耶48:36;太9:23;見《猶太戰記》,約瑟夫斯著,第3卷437節[9章5段])
死者埋葬後,婦女都會按慣例到墳墓那裡去哭,哀悼死者。(約11:31)看來舉哀之家會設宴招待親友,有的宴席還辦得比較隆重。(何9:4;耶16:5,7)
跟舉哀有關的禁令 上帝曾經吩咐個別或全體以色列人,不可為某些死者哀哭,比如不可哀悼被處死的罪犯。(利10:1,2,6)上帝吩咐以西結先知不可為亡妻舉哀,不可有任何流露哀傷的舉動,好給跟他一起在巴比倫的以色列人一個預兆,就是上帝對不忠的耶路撒冷執行判決時,他們必因為驚慌過度而全無反應,不會悲傷哀慟。(結24:15-24)上帝給耶利米的吩咐也類似。(耶16:5-13)
摩西律法嚴禁人跟隨某些舉哀的習俗,包括自割身體,「為死人而剃光額頭」(利19:28;申14:1),或在舉哀的事上濫用當奉的十分之一(申26:12-14)。祭司可以公開哀悼去世的血緣之親,但大祭司卻不可以這樣做。(利21:1-6,10-12)
有哀慟的時候 傳道書3:1,4說:「有哀哭的時候,有嬉笑的時候;有哀號的時候,有歡躍的時候」。聖經說死亡是所有人的結局,因此有智慧的人「心在舉哀的家」,不在設宴的家。(傳7:2,4;另見箴14:13)換言之,有智慧的人會到舉哀的家致以同情和慰問,不會若無其事,只顧尋歡作樂。這樣,他就不會忘記人生苦短的這個現實,更決心以正確的態度敬奉造物主。
根據聖經,人為某些原因哀慟是恰當的,比如為親人去世而哀慟悲傷(創42:38;44:31),因錯誤宗教的醜行羞辱上帝而嘆息悲哀(結9:4;另見林前5:2),或者為自己的過犯而傷心難過(詩38:4,6-10)。耶和華呼籲那些背棄了他的人,「要禁食、哭泣、哀號,全心歸附我。你們要撕裂內心,而不是撕裂衣服」。(珥2:12,13;另見雅4:8,9)另一些經文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也就是說,重點不在於一個人表面上多麼傷心難過,而在於他是否因真誠悔改而深深悲痛,這樣的悲傷才不是偽裝的。(詩31:9,10;箴14:10;15:13;可14:72;約16:6)
聖經說,耶和華也曾感到「痛心」(創6:6;另見賽63:9),上帝的聖靈也會「憂愁」(弗4:30)。聖靈在上帝的僕人身上發揮作用,能使他們結出正義的果實。(加5:22-24)因此,誰不珍惜上帝所賜的聖靈,令聖靈無法暢行無阻,拒絕聽從聖靈的引導,就等於令聖靈「憂愁」了。(參看賽63:10;帖前5:19)
流露哀傷但不走極端 耶穌在世的時候,有些人哀悼死者時會號啕大哭,場面亂哄哄的。(可5:38,39)雖然耶穌也曾「心裡悲嘆」,甚至傷心落淚(約11:33-35,38;路19:41;可14:33,34;來5:7),但他卻從不用誇張的方式來表達哀傷。(參看路23:27,28)耶穌的門徒也有過悲傷哀慟的時候。(太9:15;約16:20-22;徒8:2;9:39;20:37,38;腓2:27)保羅曾因不信基督的同胞而「大大憂愁,痛苦不絕」。(羅9:2,3)保羅為哥林多會眾裡犯了罪而仍未悔改的人擔心哀慟。(林後12:21)另外,他也「流淚提到」一些背棄真道的人,說他們是「基督苦刑柱的仇敵」。(腓3:17-19)保羅真心關愛基督徒的會眾(林後2:1-4),因此他絕對有資格提出勸勉,鼓勵基督徒要「和哭泣的人一同哭泣」,體恤和同情別人。(羅12:15)
可是,悲慟哀傷往往令人感到心力交瘁。(詩6:6,7;路22:45;徒21:13;林後2:6,7)因此, 基督徒儘管悲傷,也不會失去平衡,沒有分寸,他們會用希望掩蓋哀慟,以給人力量的喜樂取代憂傷。(太5:4;林前7:29,30;林後6:10;另見尼8:9-12)對於哀悼死者,大衛王看得比較理性平衡。拔示巴和大衛通姦所生下的兒子病重垂危時,大衛刻苦禁食,徹夜躺在地上,為孩子懇求上帝。可是孩子一死,大衛就從地上起來洗澡、抹油、更衣、向耶和華禱告,並吩咐人預備食物給他吃。臣僕看見都很驚訝,大衛對他們說:「現在孩子死了,我為什麼還要禁食呢?我能領他回來嗎?我必往他那裡去,他卻不能回到我這裡來。」(撒下12:16,19-23)不過,大衛後來卻因兒子押沙龍被殺而悲痛欲絕,到約押給他當頭一棒,才把他從痛苦的幽谷拉上來。(撒下18:33;19:1-8)
目前「受造的眾生都一同痛苦呻吟」,但跟未來的光明希望相比,基督徒所受的苦就顯得微不足道了。(羅8:18-22;彼前1:3-7)再說,他們有復活的希望,不該「像沒有希望的人那樣悲傷」。(帖前4:13,14)
一個人不聽從耶和華的話,就算哀哭禁食也毫無益處。(亞7:2-7)但如果是「出於敬神的態度而傷心」,就必悔改而得救。這個人傷心難過,是因為看出自己得罪了上帝,誠心懇求他寬恕,並決心痛改前非。但如果是「為了世俗的因素而傷心,就必招致死亡」。這個人傷心難過,是因為自己的過犯被揭發,蒙受損失,根本沒打算求上帝寬恕。(林後7:10,11)以撒的兒子以掃就是一個例子。他是為了自私的理由流淚懇求,妄想得回自己賣掉的長子權,他的眼淚絕不能叫以撒或者上帝回心轉意。(來12:16,17)
用做比喻和預言 在比喻的意義上,土地經入侵的敵軍或災禍蹂躪後,也會「悲哀」。(耶4:27,28;珥1:10-12;對照詩96:11-13)雜草叢生、滿目荒涼的土地看上去活像一個舉哀的人,蓬頭散髮、面容難看、不修邊幅。同樣,大地上的農作物受天災破壞,顯出一片淒涼。
基督顯露出來時,地上所有民族都必因「人子顯現的憑證」而「悲慟捶胸」。(太24:30;啟1:7)聖經預告,含有象徵意義的「大巴比倫」大禍臨頭了,死亡、哀慟、饑荒都要在「一天之內」來到。屆時,從她那裡得過好處的人都必悲慟哀哭。(啟18:2,7-11,17-19)另一方面,新耶路撒冷一到,大地必氣象一新,到時眼淚、死亡、哀慟、呼號和痛苦都必永遠消逝。(啟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