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墳地
(Burial,Burial Places)
在聖經時代,埋葬死人的遺體是件大事。聖經首次直接提到的喪葬跟亞伯拉罕有關,他付出一大筆銀子,買下一塊地做墳地。(見買)亞伯拉罕從赫人(赫的後代)那裡買下「最好」的墳地做產業。(創23:3-20)後來,亞伯拉罕買下的洞穴成了家族墳地,最先葬在那裡的是他妻子,接著是亞伯拉罕自己,然後是以撒、利百加、利亞和雅各。(創25:9;49:29-32)雅各臨終時,叮囑兒子千萬要把他葬在父祖的墓裡,不要葬在埃及。(創47:29-31)正因為這樣,他的遺體必須先用香料加以保存,免得屍身從埃及運送到麥比拉洞途中,因天氣炎熱而腐爛。 (創50:1-3,13)約瑟也表達過類似的遺願。他死後,人用香料保存他的遺體,放進棺材裡,等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一併帶走。(創50:24-26;書24:32)從這些忠僕留下的遺命,可以看出他們對上帝滿懷信心,深信上帝的應許必定實現。(來11:13-22,39)
亞伯拉罕買了地作為家塚後,這樣的做法看來漸趨普遍。(撒下19:34-37)談到基甸、參孫和亞撒黑,聖經說他們都葬在各自「父親的墳地裡」。(士8:32;16:31;撒下2:32)不過,說某某「歸到列祖那裡去」「隨祖先長眠」或「葬在祖先旁邊」,卻不一定表示他跟祖先葬在同一個祖墳裡,因為聖經也曾這樣形容某些人,但他們顯然並非跟列祖葬在一起。(創15:15;申31:16;32:50;王上2:10;徒13:36)因此,這些說法顯然是指他們跟祖先一同長眠,到人類共同的、抽象的墳墓去了。聖經說這個地方是「為眾生所定的會集處」。(伯30:23)
安葬死者是對死者表達忠貞之愛的一種方式,基列的雅比人就曾冒生命危險,把掃羅和他兒子的屍體埋葬。(撒上31:11-13;撒下2:4-6)死後得不到安葬被視為災禍(耶14:16),顯示當事人因為作惡犯罪而被上帝棄絕。(耶8:1,2;9:22;25:32,33;賽14:19,20;另見啟11:7-9)這樣的人必暴屍野外,給走獸以及愛吃腐肉的飛鳥做食物。(詩79:1-3;耶16:4)聖經記載,利斯巴日夜守護著兒子的屍體,也許達數月之久,直到他們入土為安才肯罷休。死者得到安葬在古人心目中是何等大事,就可想而知了。(撒下21:9-14)
對於埋葬罪犯的屍體,耶和華通過摩西賜下的律法也有特定的安排。(申21:23;另見書8:29)亞希多弗雖然上吊自盡,但也被葬在墳地裡。(撒下17:23)所羅門下令處死約押,同時吩咐人要把他埋葬。(王上2:31)耶戶顧念邪惡的耶洗別畢竟是「王的女兒」,本打算把她埋葬,可是還沒來得及辦理,她的屍體已被狗吃掉,「像田間的糞土」了,跟耶和華所預告的一模一樣。(王下9:10,34-37;另見代下22:8,9)
除了雅各和約瑟的事例,以色列人一般在死者去世當天就把死者埋葬。在中東地區,氣候一般比較炎熱,屍體若不儘早埋葬,很容易腐爛。亞拿尼亞因說謊而被處死,約三個小時內就被埋葬了。(徒5:5-10)另外,摩西律法規定,誰觸摸了屍體,就不潔淨七天。這個規定無疑是要說明死亡是罪和不完美的結果,但同時也有助於防止細菌滋生,保障以色列人的健康。誰不遵守摩西律法中自潔的規定,就是犯了該死的罪。(民19:11-20;另見申21:22,23)為了毀壞供奉假神的祭壇,約西亞使那裡布滿偶像崇拜者的骸骨,並搗毀他們的墳地。(王下23:14-16;代下34:4,5)
對於如何看待死人的遺體,聖經的觀點是清楚不過的。因此,上帝手下一些德高望重的僕人去世後,他們的遺體並沒有被人崇拜供奉。摩西死後,上帝把他葬在一個隱祕的地方,後世的人根本不可能到他的墓地去朝拜。(申34:5,6;另見猶9)
墓址的選擇很多。土葬在西方十分普遍,在中東卻不如西方的流行。利百加的乳母底波拉被葬在大樹下,掃羅王和他的兒子(至少最初的時候)也一樣。(創35:8;代上10:12)不過在巴勒斯坦,人們比較喜歡以天然的或人工開鑿的洞窟作為墓穴(比如亞伯拉罕所買下的家塚),而且墓主大都在生前就已經買下來。(創50:5;賽22:16;代下16:14)有些人選擇在家的附近,比如在一個園子裡,埋葬死去的親人(撒上25:1;王上2:34;王下21:25,26);只要比較一下歷代志下33:20以及列王紀下21:18,不難看出聖經說把死者葬在「家裡」或「宮中」,其實不是指葬在某座建築物裡。
墳墓可以是在地面挖的坑,也可以是在山邊開鑿的岩洞或墓室;居高臨下的地方看來是最受歡迎的地點。(書24:33;王下23:16;代下32:33;賽22:16)有的墓室只能放一具屍體,是個土坑。有的墓室可放許多具屍體,是在石壁上鑿出一個個縱向洞穴,每個洞足以容納一具屍體,屍體從窄窄的洞口放進去,然後用一塊石頭封住洞口。另一種墓室是在牆壁上開長方形的橫凹槽(可16:5),若分成兩層則可存放更多屍體。有的 墓穴可有多於一個墓室,不過猶太人比較喜歡單一的墓室。當然,屍體如果擺放在橫槽裡,不加以封閉,墓穴的進口就必須封住,以免野獸潛入。這種墓穴大都用大石頭封口,有時做成石門,有時就是一塊可以在淺坑裡滾動的大圓石;這些大圓石可重達一噸或以上。(太27:60;可16:3,4)
猶太人早期的墳墓布局簡單,異教徒的墓穴則大都滿布圖畫和種種裝飾,兩者形成強烈的對比。雅各在拉結墓上立的柱子,也許是一根石柱(創35:20),看來用作墳墓的標誌而不是紀念碑。(撒上10:2)另外,列王紀下23:17說的「墓碑」,同樣只是墓穴的標誌而已。耶穌說有些墓穴十分隱蔽,「人在上面行走也不知道」。(路11:44)誰接觸了屍體或墳墓,在禮儀方面就不潔淨,因此猶太人把墳墓刷上白灰,讓路過的人可以提高警覺。(太23:27)根據傳統,猶太人習慣在每年逾越節之前,把墳墓重新粉刷一番。(《密西拿》中的《舍客勒》1:1)
一個人去世後,屍身會被清洗(徒9:37),抹上香膏和馨香油;如果這算是為屍身作防腐處理的話,也肯定跟古埃及人保存屍體的複雜程序不是同一回事。(參看可14:3-8;約12:3,7)抹過香膏香油後,遺體會用布包裹,一般是用細麻布。(太27:59;約11:44)按照慣例,包裹屍身時會放上沒藥和沉香等香料。(約19:39,40)另一種做法是把遺體放在滿是香膏和馨香油的床上,比如亞撒王的遺體就是以這種方式處理的。(代下16:14)聖經記載,人為亞撒王「燒了極多的香料」,使香氣彌漫。另外,死者的頭會用另一塊布包裹。(約20:7)
耶穌死後第三天,一些婦女拿著香料來為他的遺體抹馨香油,看來是想為耶穌被匆匆埋葬的遺體做更徹底的防腐處理,好能保存得久一點。(可16:1;路23:55,56)
一般來說,死人的遺體會放在用枝條製成的擔架上,抬到墓地,隨行的送殯隊伍中也許有樂師,一面走一面彈奏哀樂。(路7:12-14;太9:23)到達墳地以後,送葬的人除了悲慟哀哭,也可能用其他方式表達哀傷之情。(撒下3:31-34;代下35:23-25)
隨著死去的人增多,墳場也逐漸多起來。一般來說,墳場大都設於城外。但猶大列王的墳地卻在「大衛的城」裡,以色列諸王的墳地則位於北方以色列國的首都。(撒上25:1;王上22:37;代下9:31;24:15,16)J.G.鄧肯在《發掘聖經的歷史》(1931,第2卷,186頁)中說:「按照慣例,希伯來人都在城外的山邊開鑿洞窟做墳墓,只有少數人會在城內埋葬死者。哪個山坡有墓窟,就表示附近必然曾有一些村落或鄉鎮;如果沒有,則可以肯定那裡從來沒有人聚居了。」在耶路撒冷城附近的山上,人們開鑿的墳墓多不勝數。(參看賽22:16)汲淪溪谷有個「平民的墓地」,看來是低下階層的墓地。(耶26:23;王下23:6)另外,聖經也提過「陶匠的地」,即埋葬異鄉人的墓地。(太27:7;見亞革大馬)
後來,巴比倫人、希臘人和羅馬人都普遍用火葬,但這種葬禮在猶太人中卻十分罕見。掃羅和兒子們的屍體雖然被焚燒,但剩下的骸骨後來還是被人埋葬了。(撒上31:8-13;另見摩6:9,10)
在《希伯來語經卷》,qeʹver凱貝(意即「墳地」;創23:4)和qevu·rahʹ凱布拉(意即「墳墓」;創35:20),跟希伯來語sheʼohlʹ(希屋爾)的詞義並不相同。「希屋爾」是指人類共同的、抽象的墳墓,不是指某個實際的墳墓或墳地。類似地,在《希臘語經卷》中,希臘語taʹphos塔福斯(意即「墳墓」;太27:61),mneʹma姆內馬(意即「墓穴」;可15:46)和mne·meiʹon姆內米翁(意即「紀念墓」;路23:55),也跟haiʹdes海地斯(等同希伯來語sheʼohlʹ希屋爾)的詞義截然不同。(見墳墓;紀念墓)
列王之墓或大衛之墓 公元33年五旬節,彼得向一群聽眾說:「大衛去世了,也埋葬了,他的墓地今天還在我們這裡。」(徒2:29)可見,大衛的墓當時還在以色列境內。
根據列王紀上2:10,大衛是葬在「大衛城」的,看來這個地方更成了猶大列王共用的墳地。大衛以後相繼有20個王,聖經直接提到其中12個被葬在大衛城,不過這不表示他們都葬在「列王 的墳地」,例如約蘭,約阿斯(又名約阿施)以及亞哈斯就明顯不是了。(代下21:16,20;24:24,25;28:27)其實,「列王的墳地」很可能是指大衛城內的某個地區,即列王的墳墓的集中地,不是指某個分成不同墓室的大陵墓。聖經記載,亞撒王「葬在大衛城他為自己所鑿的陵墓裡」(代下16:14),希西家則「葬在大衛子孫的山陵上」。(代下32:33)患痲瘋病的烏西雅王「跟列祖葬在同一個地方,但只埋在列王墳場的地裡,因為人們說:『他是個痲瘋病人』」。這段記載看來顯示,烏西雅的遺體被土葬,而不是放在鑿出來的岩洞裡。(代下26:23)
其他猶大王被埋葬的地方則各有不同,例如瑪拿西和亞們都被葬在「烏薩園子裡」。(王下21:18,23,26)亞們的兒子,即忠心的約西亞王,「葬在列祖的墓地」,可能指大衛城內的王陵,也可能指瑪拿西和亞們被埋葬的那個墳地。(代下35:23,24)另外,有三個王死於異鄉,包括約哈斯(在埃及);約雅斤和西底家(在巴比倫)。(王下23:34;25:7,27-30)約雅敬死後像驢一樣被埋葬,他的屍體「被人丟棄,日受炎熱,夜受寒霜」,正如耶利米所預言的一樣。(耶22:18,19;36:30)
大祭司耶何耶大為人忠義,死後被「葬在大衛城,跟列王葬在同一個地方」,是非王族子孫中惟一得享這個殊榮的人。(代下24:15,16)
聖經提到的列王墳地的確切位置很難確定。根據尼希米記3:16所說的「大衛陵墓」,以及歷代志下32:33談及「大衛子孫的山陵」,有人認為這個王陵可能位於城內東南面的山上,在汲淪溪谷附近。有人曾在這一帶發掘出一些從岩石裡開鑿的古代墓窟,入口像長方形的井口。不過,有關王陵的確切地點始終難有定論,不單單因為耶路撒冷先後在公元70年和公元135年被摧毀,也因為羅馬人曾把城南地區用作石礦場。因此,上述墳墓早已毀壞殆盡了。
在現今的耶路撒冷城北面,是阿迪亞貝納的海倫娜陵墓,它被譽為「列王的陵墓」實有誤導之嫌。這座陵墓建於公元1世紀,跟聖經提到的列王墳地,不能混為一談。
「君王的死屍」 在以西結書43:7-9,耶和華譴責以色列家和他們的王,因為「他們行淫亂,拜他們那些君王的死屍」,玷污了他的聖名。上帝說:「現在他們要除去淫亂,使他們君王的屍體遠離我,我就萬世住在他們當中。」有評注家認為,經文顯示猶太人在聖殿範圍內埋葬他們的王,因而得罪上帝。大約二十個希伯來語抄本、譯本以及《塔古姆》都在第7節有「死後」這個詞組,馬所拉文本則說「他們的丘壇」,希臘語《七十子譯本》說:「在他們中間」。
可是,即使經文真的有「死後」這個詞組,也不足以證明某些猶大王死後被葬在聖殿範圍內。原因是:根據摩西律法,屍體是不潔淨的,因此把死人葬在聖殿附近就等於公開侮辱上帝。然而,聖經卻沒有記載,甚至沒有暗示,在列王統治期間曾經發生過公然褻瀆聖殿的事。至於沒有被葬在「列王的墳地」或「大衛子孫」墳地的王,就更不可能被葬在聖殿附近這麼特殊的地方了;按理來說,他們的墳地應該位於不那麼顯眼的地方才對。
只要仔細分析以西結書43:7-9,不難看出經文談的是崇拜偶像的問題。正如經文所說的「淫亂」是有象徵意義的,主要指屬靈的淫亂,因此「君王的死屍」也是個比喻的說法,象徵以色列家和他們的王所崇拜的有如死屍的偶像。利未記26:30記載,耶和華警告以色列人,他們要是悖逆不忠,上帝「必摧毀你們的丘壇,砍倒你們的香壇,把你們的屍體堆在如糞偶像的屍體 上」。(參看耶16:18;結6:4-6)根據聖經報導,有人確曾把這些偶像帶進聖殿範圍內。(結8:5-17)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假神偶像也被稱為王,例如「王」一詞就包含在摩洛(王上11:7),米勒堪(王上11:5)以及瑪勒堪(耶49:1)這些假神的名字裡了。至於北方以色列國的假神偶像,先知阿摩司(摩5:26)說:「你們抬的是你們的王撒固神,你們的星神迦溫,也就是你們所造的偶像。」因此種種證據顯示,上述經文看來是譴責以色列人崇拜偶像,而不是說他們曾在聖殿範圍內埋葬君王而褻瀆了神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