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
(Christ)
這個頭銜源自希臘語Khri·stosʹ「克里斯托斯」一詞,相當於希伯來語的Ma·shiʹach「馬希阿」,意即「彌賽亞;受膏者」。(參看太2:4,Rbi8 腳注)「基督」並非只是一個區別主耶穌和其他同名人的稱呼。相反,這是個官式頭銜。(見耶穌基督;彌賽亞)
耶穌誕生之前好幾個世紀,聖經已預告基督會來臨,耶和華會以聖靈膏他,立他為彌賽亞君王。(但9:25,26)耶穌誕生的時候還未是受膏者(基督)。天使預告他的誕生時囑咐約瑟,說:「你要給他取名叫耶穌。」(太1:21)但天使向伯利恆附近的牧羊人作出宣布時,卻預告了耶穌未來會擔任什麼角色:「你們的救主誕生了,他就是主基督」,意思就是說,「他要成為 主基督」。(路2:11,Rbi8 腳注)
將「基督」這頭銜放在耶穌的專有名字後面,是要令人注意耶穌是耶和華所立的受膏者。這件事發生在耶穌大約三十歲的時候。他在水裡受了浸,隨即受耶和華的靈所膏,當時聖靈以鴿子的形狀降在他身上。(太3:13-17)彼得在五旬節強調這個要點,說:「[這位]耶穌,上帝已經立他做主做基督了。」彼得看來記得曾聽見耶穌首次使用「耶穌基督」這個稱號。(徒2:36-38;約17:3)《希臘語經卷》的起頭也使用「耶穌基督」這個稱號。(太1:1)
反過來,將頭銜放在名字前面,即「基督耶穌」而非「耶穌基督」,則是要強調耶穌所持有的職位。「基督耶穌」這稱號把注意力集中在職稱上,持有職位的人並不是強調的重點,就像說「省長所羅巴伯」一樣。「基督耶穌」這稱號使人想起耶穌身為耶和華的受膏者所持有的獨特職位。他的門徒雖然也受聖靈所膏,卻不持有「基督」這尊貴職位,只有耶和華的愛子才擁有「基督耶穌」這稱號。保羅受聖靈啟示所寫的第一封信曾經使用這個稱號。(帖前2:14)路加在使徒行傳24:24(新世,和合,呂譯)談及保羅向人作見證時,也使用過「基督耶穌」這稱號一次。
有時在希臘原文,「基督」這頭銜之前有個定冠詞(希臘語ho Khri·stosʹ霍·克里斯托斯,英語the Christ),這樣做是要強調耶穌的職稱。(太16:16;可14:61;見Rbi8)但是,用不用定冠詞取決於句子的語法結構。W.E.瓦因指出:「一般來說,如果[『基督』]這頭銜是句子的主語,就有定冠詞;如果只是謂語的一部分,就沒有定冠詞。」(《瓦因新舊約詞語詮釋詞典》,1981,第1卷,190頁)
提摩太後書1:10提及「我們的救主基督耶穌」。在希臘原文裡,「我們的」這個詞組是在「救主」和「基督」之間的(即「耶穌基督我們的救主」),目的是要表明救主是誰。這個說法跟「我們救主基督耶穌」一樣。(多1:4)提摩太前書2:5說我們有一位居間人,就是「成為人的基督耶穌」,但「人」並不是一個頭銜。這句話只是要說明基督耶穌曾經一度降世為人。
聖經從不在「耶穌」這專有名字之前或之後連用幾個頭銜。如果名字之前有個頭銜,別的頭銜就只會加在名字之後。我們從沒有見過像「主基督耶穌」或「君王基督耶穌」一類的組合,但卻有「主耶穌基督」這樣的講法。在使用「基督」這頭銜方面,一個例外是保羅將摩西而非耶穌稱為「基督」。他寫道:「在他[摩西]看來,受膏者[Khri·stouʹ克里斯圖,即『基督』]所受的羞辱,比埃及的財寶更貴重。他定睛注視的,是將來所得的獎賞。」(來11:26)摩西從沒有像以色列的大祭司或君王那樣實際被香油所膏。(出30:22-30;利8:12;撒上10:1;16:13)耶穌和他的門徒也沒有實際被香油所膏,但聖經卻說他們受到膏立。(徒10:38;林後1:21)在這些事例上,他們雖然沒有實際被香油所膏,卻受上帝的聖靈所膏,從而表明他們已蒙上帝任命或差派了。摩西也在類似的意義上接獲一項特別的委派,所以保羅能夠說摩西是耶和華的「受膏者」(即「基督」)。摩西在燃燒的荊棘叢那裡接獲上帝交託給他的任務,而他把這項任務看得比埃及所有的財寶更貴重。(出3:2-4:17)
聖經談及基督徒會眾以及會眾與主耶穌基督的關係時,也使用「基督」一詞。在屬靈的意義上,「你們就是基督的身體,每個人都是身體一部分」。(林前12:27)「受浸歸入基督耶穌的人,全都受浸歸入他的死」,但卻有希望「和基督一同承受產業」,在天上的王國裡與他一起作王。(羅6:3-5;8:17)他們「為基督的名受人責難」,「同受基督的苦楚」。(彼前4:13,14;5:1)有若干次,聖經把這種關係描述為「跟基督聯合」或「在基督裡」,有時也反過來說「基督跟你們聯合」。(羅8:1,2;16:10;林前15:18;帖前4:16;西1:27)「跟基督聯合」的人本應堅強才對,但若靈性軟弱,就可說是「基督裡的嬰孩」了。(林前3:1)到了上帝所定的時候,天上的和地上的眾生都會被召集起來,「由於基督而重歸一體」。(弗1:10)
假基督 論到制度末期的徵象,基督警告門徒說:「你們要當心,免得受人迷惑,因為必有很多人冒我的名而來,說『我就是基督』,很多人就受迷惑。因為必有假基督[希臘語pseu·doʹkhri·stoi『普休多克里斯蒂』]和假先知興起,行大神跡和奇事,如果可能,就連蒙揀選的人也想迷惑。」(太24:4,5,24)這些惡人妄圖奪取主耶穌基督的頭銜和職位,無疑是「基督的敵人」(希臘語an·tiʹkhri·stos「安蒂克里斯托斯」)。使徒約翰曾經五次提及這些跟基督作對的人。(約一2:18,22;4:3;約二7;見基督的敵人)
「基督」的其他用法 《希伯來語經卷》的《七十子譯本》使用同一個希臘語khri·stosʹ「克里斯托斯」四十多次,時常用作受膏的祭司、君王和先知的頭銜。大祭司亞倫是「受膏的」,「奉派替人辦理關於上帝的事」。(利4:3,5,16;8:12;來5:1)耶和華宣告他對以利家的判決時,也應許要興起一個忠心的祭司,常在上帝「所膏立的人」(克里斯托斯)面前行走。(撒上2:35)
以色列的君王與耶和華有特殊的關係,得以享有「受膏者」的榮銜。希臘語《七十子譯本》的撒母耳記上12:3,撒母耳稱掃羅為「所膏立的人」(克里斯托斯)。大衛則說:「動手傷害耶和華所膏立的人[khri·stonʹ克里斯通,LXX,指掃羅]是萬萬不該的!」(撒上26:11)大衛不許他的外甥亞比篩傷害掃羅。(撒上26:8,9)後來一個亞瑪力人聲稱殺了「耶和華所膏立的人[克里斯通,LXX]」掃羅,大衛就下令把這人處死。(撒下1:13-16)大衛也獲賜這個頭銜,蒙上帝立為君王,此後他自稱是耶和華「所膏立的人[khri·stoiʹ克里斯蒂,LXX]」。(撒上16:12,13;撒下22:51)以大衛後代的身份掌權統治的希西家王,則被稱為「耶和華膏立的王[khri·stosʹ克里斯托斯]」。(哀4:20)
詩篇105:15同時提及上帝的先知和耶和華「所膏立的僕人」,表明先知也可以稱為「受膏者」。耶和華吩咐先知以利亞:「[要]膏立……以利沙接替你做先知」,雖然聖經並沒有記載以利沙實際受膏的經過。(王上19:16)
希臘語《七十子譯本》也在預言裡使用「克里斯托斯」一詞。詩篇曾十次提及「克里斯托斯」,詩篇2:1,2的經文尤其值得留意。經文說地上的列國擾擾攘攘,一同集結,「要對抗耶和華,對抗他所膏立的主」。使徒們曾引用這個預言,將「他所膏立的主」這句話套用在耶和華所「膏立的聖僕耶穌」身上。(徒4:24-27)「受膏者」這頭銜曾被用來稱呼波斯王居魯士,這樣的用法不太尋常。早在居魯士還沒有出生之前,以賽亞的預言已宣布:「我耶和華膏立[khri·stoiʹ克里斯蒂,LXX]居魯士,我握著他的右手」。(賽45:1-3)居魯士從沒有像以色列眾王那樣實際被聖油所膏,但像聖經的其他例子一樣,由於他蒙上帝委派和任命,就得以稱為「受膏者」。(見受膏,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