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Heaven)
譯作「天」的希伯來語詞sha·maʹyim(沙馬因,大多以複數形式出現)的基本含義看來是極高或崇高的事物。(詩103:11;箴25:3;賽55:9)譯作「天」的希臘語詞ou·ra·nosʹ(烏拉諾斯)的詞源不詳。
實際的天 在原語裡,「天」這個詞所涵蓋的範圍很廣。要知道在不同的經文裡「天」指的是哪個範圍,往往可以根據上下文來判斷。
大氣層以內的範圍 「天」可指大氣層覆蓋的整個範圍。在這個空間內,有露水冰霜(創27:28;伯38:29), 有雀鳥飛翔(申4:17;箴30:19;太6:26),有大風刮起(詩78:26),有閃電劃過(路17:24),有雲彩飄浮,有雨雪冰雹降下(書10:11;王上18:45;賽55:10;徒14:17)。「天」有時也指「天空」,即地球上空的圓拱形天幕。(太16:1-3;徒1:10,11)
這個「天」大致上就是創世記1:6-8描述的,在第二個創造時期出現的「天空[希伯來語ra·qiʹaʽ 拉基阿]」。創世記2:4和出埃及記20:11;31:17記述上帝造「天地」,指的就是這個「天」。(見天空,穹蒼)
上帝造出天空,把地球表面的水分開,天空以下有水,天空以上也有水。這跟聖經描述挪亞日子的大洪水所用的措辭完全一致:「浩瀚深淵的泉源盡都裂開,天上的水閘都打開了。」(創7:11;另見箴8:27,28)大洪水降在地上期間,天空以上的水傾盆而下,彷彿水閘被人打開了。這個大貯水池被倒空後,「天上的水閘」就「關閉了」。(創8:2)
外太空 「天」還可以包括大氣層以外的範圍,即外太空和「天上的萬象」,如太陽、月亮、星星和星群。(申4:19;賽13:10;林前15:40,41;來11:12)聖經一開頭就說,上帝創造了天地,說的就是這個繁星密布的「天」,後來上帝才著手預備地球給人居住。(創1:1)天和天上的一切,包括大氣層,大大彰顯上帝的榮耀,都是他「指頭」所造的。(詩8:3;19:1-6)各星體都按上帝制定的「天的律例」運行,井然有序。無論天文學家擁有多麼先進的儀器和高超的數學知識,也始終無法完全理解這些「律例」。(伯38:33;耶33:25)他們的研究結果倒證實了一件事:人根本無法量度「天」的大小,無從計算星星的數目。(耶31:37;33:22;見星)然而,耶和華不但知道星辰的數目,還能一一點名呼喚。(詩147:4;賽40:26)
「中天」和「天邊」 「中天」指地球大氣層以內的範圍,即飛鳥(比如鷹)翱翔的地方。(啟8:13;14:6;19:17;申4:11;[希伯來語詞的意思是:天的中央])另一個說法是「半空」。(代上21:16;撒下18:9)聖經說入侵的巴比倫大軍從「天邊」而來,顯然指他們從地平線那端(即天地交接、太陽升起落下之處)而來。(賽13:5;另見詩19:4-6)類似地,「天邊四方」看來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意即地的四極。(耶49:36;另見但8:8;11:4;太24:31;可13:27)正如「天」從四面八方圍繞地球,耶和華的眼也遍察「天下」萬物。(伯28:24)
雲霄 另一個指「天」或天雲的希伯來語詞是shaʹchaq(沙哈克),也譯做「雲霄」。(申33:26;箴3:20;賽45:8)「沙哈克」的詞根包含「被打成或磨成粉末」的意思,比如以賽亞書40:15就把這個詞譯做「一層塵埃」。因此,把「沙哈克」譯做雲霄或天雲特別恰當,原因是:雲之所以形成,是因為熱空氣上升後遇冷,達到「露點」,結果水氣凝聚為微粒,稱為「水塵」。(參看伯36:27,28;見雲)不但這樣,天空之所以呈蔚藍色,也是因為陽光穿越大氣時,光線被氣體分子和固體微粒(包括塵埃)散射。聖經說得對,上帝創造大氣層時已為藍天定出界限,彷彿「錘出天空來,使天空硬如鑄成的鏡子」。(伯37:18)
「天上的天」 「天上的天」指天的最高處,因此包羅整個物質的天。物質的天無論多麼浩瀚,都包含在其中了,因為天是從地球向四面八方延伸的。(申10:14;尼9:6)
建造耶路撒冷聖殿的所羅門王說,「天和天上的天」都不足以容納上帝。(王上8:27)天是耶和華創造的,所以他的地位遠遠高於「天和天上的天」,「惟有他的名至高無上,他的尊嚴超越天地。」(詩148:13)耶和華「量高天」,就像人用手量物件那麼輕而易舉,張開五指一量就行了。(賽40:12)不過,所羅門的意思不是說耶和華沒有固定的「居所」,也不是說耶和華時時刻刻都處身於宇宙的每個空間。正如所羅門接著指出,耶和華在天上(即靈界)「定居之所」垂聽人的禱告。(王上8:30,39)
由此可見,「天」的涵蓋面很廣,既可指無垠宇宙的最深處,也可單純指某件特別高的東西或事物。例如,聖經說船隻在驚濤駭浪中「被拋到空中,又沉入海底」。(詩107:26)另外,建巴別塔的人本想這座塔能「塔頂通天」,即現在所謂的「摩天大廈」。(創11:4;另見耶51:53)另外,阿摩司書9:2預告,有些人企圖「上到高天」去逃避耶和華的審判,意思是跑到高山上避難。
賽57:15),因此用希伯來語詞「沙馬因」(基本意思是「高」或「崇高」)來形容上帝的居所是再恰當不過的;聖經稱之為「在高處那聖潔華美的居所」。(賽63:15;詩33:13,14;115:3)「天」是耶和華一手創造的(創14:19;詩33:6),他名副其實是天地的主人。(詩115:15,16)上帝在「天」這個範圍內喜歡怎樣做就怎樣做,比如在天上顯異能奇事。(詩135:6)
屬靈的天 聖經原語中,有些詞語既可指實際的天,也可指屬靈的天。上文說過,耶和華上帝是個靈體,並非住在肉眼可見的天空。上帝的地位「崇高尊貴」,而且住在「崇高」之處(很多經文都以「天」去代表上帝和他的至高地位。上帝的寶座在天上,即受上帝統治的靈界。(詩103:19-21;代下20:6;太23:22;徒7:49)耶和華居高臨下,從天上「垂看」,俯察天地。(詩14:2;102:19;113:6)他從高處發言、垂聽禱告和施行審判。(王上8:49;詩2:4-6;76:8;太3:17)難怪希西家和以賽亞遭遇危難時「向天呼求」,祈求上帝幫助。(代下32:20;另見代下30:27)耶穌問一些宗教領袖,約翰的浸禮「是從天上來的,還是從人間來的」時,就是以「天」來比喻上帝的。(太21:25;另見約3:27)在浪子的比喻中,浪子承認自己得罪了「天」,也得罪了父親。(路15:18,21)因此,「天上的王國」一詞不單單表示這個王國是從天上施行統治的,也表示這是「上帝的王國」。(但2:44;太4:17;21:43;提後4:18)
另外,由於上帝的寶座在天上,人和天使向上帝求助(出9:22,23;10:21,22)、起誓(但12:7)、禱告(王上8:22,23;哀3:41;太14:19;約17:1),往往都向天伸開雙手或抬頭望天。申命記32:40說,耶和華「向天舉手起誓」,意思是耶和華指著自己發誓,這跟希伯來書6:13的話完全一致。(參看賽45:23)
天使居住的地方 屬靈的天也是上帝的靈體兒子「居住的地方」。(猶6;創28:12,13;太18:10;24:36)「天上的萬軍」大多指星辰,也可指上帝的靈體兒子。(王上22:19;另見詩103:20,21;但7:10;路2:13;啟19:14)聖經執筆者曾用擬人法,以「天」比喻天使所構成的「聖民的會眾」。(詩89:5-7;另見路15:7,10;啟12:12)
象徵統治權 上文說過,「天」可指至高主宰耶和華上帝。因此但以理說,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經歷是要讓他知道「是上天 掌權」,意思就是讓他知道「至高者 擁有統治人類的王權」。(但4:25,26)
除了指至高主宰耶和華之外,「天」也指凌駕於人民之上的統治勢力。例如,以賽亞書14:12把尼布甲尼撒所代表的巴比倫王朝描述為「明亮之星、黎明之子」。公元前607年,巴比倫王摧毀耶路撒冷,因而「凌駕上帝手下的星」,即出自大衛家的猶大諸王(正如大衛的王位繼承人耶穌基督在啟22:16被稱為「明亮的晨星」;另見民24:17)。由於巴比倫王推翻上帝所設立的大衛王朝,就彷彿把自己的寶座高舉,升到天上去了。(賽14:13,14)另外,尼布甲尼撒在夢中所見「高得頂天」的大樹,同樣代表巴比倫王朝的統治權,不但高高在上,而且遠至地極。(但4:20-22)
新天新地 一旦明白「天」跟統治權有關,就不難理解使徒彼得在彼得後書3:13(引述以賽亞書65:17和66:22的話)提到的「新天新地」有什麼含義了。關於這一點,麥克林和斯特朗合編的《百科全書》(1891,第4卷,122頁)說:「以賽亞書65:17所說的新天新地是指新的政府、新的國家、新的人民。」
正如「地」可指人類社會(創11:1;見地球),「天」也可指在「地」之上的統治勢力或政府。以色列人從巴比倫獲釋回鄉、經歷復興時,「新天新地」這個預言就初次應驗了。以色列人重返故土後,彷彿走進了一個新的天地、新的制度。當時,上帝任用波斯王居魯士,促成以色列國的復興。在耶路撒冷,所羅巴伯(大衛的後裔)被任命為省長,約書亞被任命為大祭司。這個新政府或「新天」按照耶和華的旨意,全面督導和管理治下的臣民。(代下36:23;該1:1,14)因此,正如以賽亞書65:18預告,耶路撒冷「使人快樂……城裡的居民使人歡欣」。
彼後3:13)彼得後書3:4透露,上帝的應許跟耶穌基督的臨在有關,因此「新天新地」也必然跟上帝的彌賽亞王國及王國對順服上帝的人施行的統治息息相關。耶穌基督復活後升到天上,坐在上帝的右邊,從此「比天更高」(來7:26),也就是說,耶穌的地位「遠遠超越一切執政的、當權的、有能的、統治的……不但是這個制度的,連將來制度的也超越了」。(弗1:19-21;太28:18)
然而,彼得的話顯示,根據上帝的應許,「新天新地」的預言還會有進一步的應驗。(上帝定意讓「同得天召」(來3:1)的基督徒「跟基督聯合,一同承受產業」,並通過基督「把一切召集起來」。以弗所書1:8-11中,「天上的」指通過基督被召到天上享永生的人,他們會首先被召集起來,他們的產業「留存在天上」。(彼前1:3,4;西1:5;另見約14:2,3)他們在天上已經記了名,是「天上的公民」。(來12:20-23;腓3:20)他們必組成「新耶路撒冷」,即約翰在異象裡所見「由上帝那裡從天而降」的城。(啟21:2,9,10;另見弗5:24-27)既然約翰看到的是「新天新地」的異象(啟21:1),他接下來描繪的按理就是新天新地所象徵的事物了。換言之,「新天」顯然指基督和他的「新娘」,即「新耶路撒冷」;「新地」則指上帝在「人間」的「子民」(啟21:3,4),他們會在「新天」統治下大大蒙福。
三重天 在哥林多後書12:2-4,使徒保羅說有一個人被接到「三重天」和「樂園」去。由於沒有其他經文記述過類似的經歷,這個人很可能就是保羅自己。儘管有人想用保羅這番話去證明早期拉比的說法,認為「天」劃分成好幾重,甚至多達「七重」云云;但這種說法並沒有聖經根據。上文說過,聖經從沒有把「天」說成有一重兩重的,不同經文裡的「天」究竟指什麼(是大氣層以內的範圍,是外太空,是靈界還是別的意思),都得根據上下文來判斷。看來,這段經文提到的「三重天」,很可能是指彌賽亞王國極為優越的統治形式。在以賽亞書6:3,以西結書21:27,約翰福音21:15-17和啟示錄4:8裡,某些話或字眼重複三 遍,是表示深度或強度,要達到強調的效果。
從前的天地都必消逝 在異象中,約翰看見「從前的天、從前的地」都消逝了。(啟21:1;另見啟20:11)《希臘語經卷》中有不少經文表明,世上的政府和人民都受撒但統治。(太4:8,9;約12:31;林後4:3,4;啟12:9;16:13,14)使徒保羅曾提到「天上的邪靈」以及那些執政的、當權的、統治世界的。(弗6:12)因此「從前的天」必消逝,意味著受撒但和邪靈操縱的政治勢力終必消失。這跟彼得後書3:7-12所說的完全一致,經文說「現在的天」必遭毀滅,彷彿用火焚燒。同樣,啟示錄19:17-21描述,普世的政治制度以及支持者都必被滅盡,有象徵意義的野獸也必「被摔到燒著硫磺的火湖裡去」。(參看啟13:1,2)另外,啟示錄20:1-3指出,魔鬼必被摔到「無底深淵」一千年,之後被「釋放一會兒」。
從高天被貶黜 天可指被提升到更高的位置,因此天被「震動」被搖撼,有時也用來比喻被貶黜的情況,指失去尊貴的地位。談到以色列地必荒涼,聖經說耶和華把「以色列的榮美從天上扔到地上」,意思是以色列國、其中的首領和他們的權柄都必煙消雲散,好像被火燒掉一樣。(哀2:1-3)後來,征服以色列的巴比倫也經歷了一場「天搖地撼」的劇變。巴比倫被米底亞和波斯人推翻時,他們所拜的天神都證明是無能的假神,根本無法保住他們的土地。(賽13:1,10-13)
另外,聖經預告雄踞高山峻嶺的以東,也絕對逃不過毀滅。耶和華必對以東執行判決,他的劍要在「高天」喝飽以東的鮮血,任何「天上」的力量也救不了她。(賽34:4-7;另見俄1-4,8)有些人高傲自大、自吹自擂、惡言惡語,「以口褻瀆上天」,卻終必「跌倒敗亡」。(詩73:8,9,18;另見啟13:5,6)迦百農城的居民本應因耶穌向他們傳道而自覺蒙恩得寵,只可惜他們對耶穌所行的異能無動於衷。難怪耶穌說:「迦百農啊,難道你會被捧到天上去嗎?」然後說:「你必被貶到墳墓裡去!」(太11:23)
高天昏暗無光 聖經常以日月昏暗,星宿無光來比喻失寵失利的情況,即前景由光明變為暗淡,彷彿烏雲蔽天,日月無光。(參看賽50:2,3,10)阿拉伯人有句古諺說:「這個人的天掉到地上來了」,就是以「天」比喻際遇,形容一個人的優勢或家財盡失。上帝有時也會以實際的天象奇觀,比如使黑暗籠罩大地,來表達不悅和義憤。(出10:21-23;書10:12-14;路23:44,45)
耶和華通過約珥先知向猶大國宣布他的判決,預告漆黑昏沉的日子快到了。猶大地被巴比倫摧毀,淪為荒涼時,這個預言就完全應驗了。(珥2:1,2,10,30,31;另見耶4:23,28)猶太人別指望有救星從天而降;正如申命記28:65-67預告,他們必「日夜擔驚受怕」,早晨看不見太陽,晚上也沒有月光,而且根本看不見出路,毫無希望。不過, 耶和華也同時通過約珥向猶大國的仇敵發出警告,耶和華對他們執行判決時,他們的處境必同樣絕望。(珥3:12-16)以西結和以賽亞也分別用過類似的措辭,預告上帝必對埃及和巴比倫執行判決。(結32:7,8,12;賽13:1,10,11)
公元33年五旬節,使徒彼得引述約珥的話,勸勉在場的人要「救自己脫離這一代不正直的人」。(徒2:1,16-21,40)三十多年後,罔顧警告的人親身經歷了一段昏暗淒涼的日子,他們目睹耶路撒冷被羅馬大軍圍困,最後被完全摧毀。公元33年五旬節以前,耶穌預告在他臨在期間,必有類似的事發生。(太24:29-31;路21:25-27;另見啟6:12-17)
天必永遠長存 提幔人以利法說:「上帝連自己的聖僕也不信任;在他眼中,天尚且不潔淨」。耶和華駁斥以利法和他的兩個同伴,說:「你們講論我,不如我僕人約伯所說的正確。」(伯15:1,15;42:7)跟以利法的話剛剛相反,出埃及記24:10以「天」來象徵純淨。聖經從沒有表示,上帝要消滅實際的天。
聖經常以「天」或天體來比喻永恆的事物,比如說上帝的兒子繼承大衛的王位後,和平安泰必如日月長存;可見實際的天必永遠長存。(詩72:5-7;路1:32,33)因此,比如詩篇102:25,26的經文,說天地要「消滅」要「被換掉」,都不能按字面意思去理解。
路加福音21:33記載,耶穌曾說:「天地都會消逝,我的話卻絕不會消逝。」不過,其他經文卻表明「天地」必永遠長存。(創9:16;詩104:5;傳1:4)因此,耶穌所說的「天地」顯然是有象徵意義的,正如啟示錄21:1中「從前的天、從前的地」也是比喻的說法。(參看太24:35)
詩篇102:25-27表明,上帝屹立不移,永存不滅,但天地卻是可以 消滅的(假如上帝定意要這樣做的話)。跟萬世長存的上帝不同,任何受造物都不能單靠自己而存立。地上受造的萬物若要活下去,都得經歷持續不斷的更新過程才行。至於天和天上的一切,也同樣得按上帝的旨意,憑著上帝的大能大力,才能存立才能運作,正如詩篇148篇所說的一樣。談到上帝創造的日月星辰,詩篇148:6說上帝「使萬象永遠存立,萬事不變;他立了法則,永不廢止」。
詩篇102:25,26本來形容耶和華上帝,但使徒保羅卻用來指耶穌基督,這是十分恰當的,因為上帝創造萬物時,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是他身邊的得力助手。保羅把天地和上帝的兒子作了一個對比,說耶和華如果容許,天地是可以像「斗篷和外衣一樣」被捲起來扔掉的,但上帝的兒子卻必永遠長存。(來1:1,2,8,10-12;另見彼前2:3,Rbi8 腳注)
用於詩句和比喻 地上萬物能生生不息、欣欣向榮,全靠來自天上的陽光、雨露、清風,以及大氣給人的種種好處,難怪聖經有詩意地把「天」形容為耶和華的「寶庫」。(申28:11,12;33:13,14)聖經說,耶和華敞開「天上的門戶」,施恩給他的僕人,例如使「天上的食物」嗎哪從天而降。(詩78:23,24;約6:31)雲彩彷彿天上寶庫裡的「水瓶」,落下來的雨水好像是經過有「閘門」控制的水道排放似的。換言之,水氣能凝聚成雨點,落在特定的地方,都是經過巧意安排的,關鍵的因素包括山脈的分布和上帝施行的神跡。(伯38:37;耶10:12,13;王上18:41-45)另一方面,上帝如果不賜福,天就彷彿被「封閉」了。例如,迦南地上空的天曾被形容為像鐵一樣堅硬,滴水不漏,活像一塊擦亮了的銅板,到處都因缺水而沙塵彌漫。(利26:19;申11:16,17;28:23,24;王上8:35,36)
明白這一點,何西阿書2:21-23的含義也就好懂了。耶和華預告以色列人因悖逆而自食其果後,指出他們終必復興,得享美福。到那日,耶和華「要回應天,天就回應地;地回應五穀、甜酒和油,這些出產就回應耶斯列」。顯然,這段經文描繪了以色列人對耶和華的請求,求他通過這些大地的出產,賜福給他們。因此,天地五穀都被說成好像人那樣,懂得向上帝提出請求。首先是以色列人求「五穀、甜酒和油」;接著「五穀、甜酒和油」求「地」給予營養和水分;然後「地」求「天」賜下陽光雨露;但「天」會否回應(當時「天」因上帝不再賜福而一直「封閉」),得看上帝會否回應以色列人的請求,再次 施恩,重新啟動糧食生產的循環。何西阿的預言顯示,耶和華答應必再次賜福給以色列人。
在撒母耳記下22:8-15,大衛以風暴為喻,記述耶和華如何出手相救,使他脫離仇敵的手。由於「風暴」來勢洶洶,連天的根基也震動了,天被濃重的黑雲壓得「下垂」。可比較出埃及記19:16-18如何形容一場實際的風暴,以及以賽亞書64:1,2中用詩句所作的描述。
聖經說,「眾光之父」耶和華(雅1:17)「鋪開天空,如鋪帳幔」。(詩104:1,2;賽45:12)從地球往上看,高天猶如一個巨型的圓頂天幕,白天一片蔚藍,晚上繁星密布。以賽亞書40:22把穹蒼比作鋪開的「薄紗」(而非粗厚的帆布),正好說明這個天幕的設計多麼精緻優雅。在清朗的晚上,點點繁星彷彿為黑天鵝絨般無邊無涯的夜空披上一層薄紗。有趣的是,甚至巨大的星系如銀河系(地球所屬的太陽系是其中一部分),從地球看上去也極像一襲朦朧的薄紗,若隱若現。
正如上述,要知道不同經文裡的「天」有什麼比喻義,都得考慮上下文。摩西以「天地」為證告誡以色列人,指的顯然是天上的天使和地上的人,不是沒有智力的受造物。(申4:25,26;30:19;另見弗1:9,10;腓2:9,10;啟13:6)耶利米書51:48說天地要因巴比倫的滅亡而歡呼,意思也一樣。(參看啟18:5;19:1-3)同樣,以賽亞書45:8說「高天」要使「正義」降下,說的必然是屬靈的天或靈界。有時聖經也用擬人法,說實際的天歡呼喝彩。詩篇96:11-13描述,耶和華審判大地時,天、地、海和原野都雀躍歡呼。(參看賽44:23)設計精美的物品可以為設計師或巧匠增添光彩,實際的天同樣可為創造主帶來讚美。難怪聖經說高天述說耶和華的大能、智慧和威嚴。(詩19:1-4;69:34)
升到天上 列王紀下2:11,12記載,先知以利亞「乘著旋風升到天上去」。這裡說的「天」不是指上帝所在的靈界,而是指大氣層以內、有旋風刮起的天。以利亞乘著旋風升到天上後並沒有死去,他離開接替他做先知的以利沙後,繼續活了一段日子。事實上,後來以利亞去世時也沒有升到天上或靈界去,因為耶穌在地上時清楚指出「沒有人升過天」。(約3:13;見以利亞1條下的「任命以利沙為繼任人」)公元33年五旬節,彼得提到大衛時也說「大衛沒有升到天上」。(徒2:34)事實上,沒有任何經文顯示,上帝在基督耶穌降世前曾向他的忠僕提過到天上去的希望。這個希望是耶穌向他的門徒首次提出的(太19:21,23-28;路12:32;約14:2,3),而且他們要到公元33年五旬節後,才充分理解箇中含意。(徒1:6-8;2:1-4,29-36;羅8:16,17)
聖經表明,耶穌基督是第一個從地上升天,到上帝所在之處的人。(林前15:20;來9:24)耶穌升到天上,把贖價祭物的價值呈上,藉此為所有後來者,即受聖靈所膏的基督徒,「開創」了一條新路。(約14:2,3;來6:19,20;10:19,20)這些基督徒必須復活成為靈體,跟「在天上」的耶穌基督的形像相似,才能升到天上或靈界,因為「血肉之軀」是不能承受天上王國的。(林前15:42-50)
仍然在地上的人怎麼能「在天上有一席位」?
在以弗所書,使徒保羅說受膏的基督徒雖然仍然在地上,卻彷彿已經復活到天上去,「跟基督耶穌聯合……在天上有一席位」。(弗1:3;2:6)上下文顯示,由於上帝定意要讓受膏基督徒跟耶穌一同承受天上的產業,因此在上帝眼中,這些基督徒彷彿已跟基督聯合,在天上有一席位了;也因為這個緣故,他們仍在地上時已被大大擢升。(弗1:11,18-20;2:4-7,22)明白這一點,就能明白啟示錄11:12的異象包含什麼象徵意義。事實上,這也是理解但以理書8:9-12的一個關鍵。但以理預告,象徵政治勢力的一隻小角必「越來越大,直逼天上的軍隊」,甚至「把部分軍隊和星辰拋到地上」。但以理書12:3指出,在終結的時期,上帝這些仍在地上的僕人必「如星辰萬世閃耀」。另外,根據上下文顯示,啟示錄1-3章所說的「星」也是有象徵意義的,就是象徵那些住在地上,經歷著人間的事,受到世間的誘惑,負責督導基督徒會眾的人。(啟1:20;2:1,8,12,18;3:1,7,14)
提後1:9,10;太22:14;彼前2:9)為了讓蒙召的人符合資格到天上去承受產業,有一些步驟是不可少的。上帝要採取的步驟包括:使蒙召的基督徒稱義(羅3:23,24,28;8:33,34)、使他成為[由上帝所生的]屬靈的兒女(約1:12,13;3:3-6;雅1:18)、使他受浸歸入基督的死(羅6:3,4;腓3:8-11)、膏立他(林後1:21;約一2:20,27)以及使他成聖(約17:17)。蒙召的人也有一些事要做,就是至死忠心(提後2:11-13;啟2:10),使自己所蒙的呼召和揀選確定不移,一生緊守忠義(啟17:14),這樣他終必復活成為靈體。(約6:39,40;羅6:5;林前15:42-49;見受膏,膏立;稱義;復活;彰顯為聖,成聖)
到天上享永生的希望 然而,一個人是不是有希望到天上享永生,卻並非單憑他是否對基督的贖價有信心,並以行為證明自己服從上帝的吩咐。耶穌的使徒和門徒受聖靈啟示寫下的聖經表明,關鍵在於上帝有沒有通過基督揀選和呼召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