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書、後書
(Peter,Letters of)
《希臘語經卷》中兩封受聖靈啟示的書信,是使徒彼得寫的;他在每封信的起頭都表明自己是執筆者。(彼前1:1;彼後1:1;另見彼後3:1)信的內容提供了額外證據,證明這兩封書信確實出自彼得之手。執筆者說自己曾目睹耶穌基督改變形貌,這個殊榮惟獨彼得、雅各和約翰才享有。(彼後1:16-18;太17:1-9)此外,約翰福音21:18,19的經文作證,只有彼得才能夠說:「我知道我快要離開這個暫時的住處了;這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指示我的。」(彼後1:14)兩封書信的風格不盡相同,原因可能是彼得寫第一封信時請西拉代筆,寫第二封信時卻沒有這樣做。(彼前5:12)兩封書信看來都是寫給猶太裔和非猶太裔的基督徒的。第一封講明此信寫給本都、加拉太、卡帕多西亞、亞細亞和庇推尼各地的基督徒會眾。這些地方都在小亞細亞。(彼前1:1;2:10;彼後1:1;3:1;另見徒2:5,9,10)
彼得的兩封書信跟聖經的其他經卷完全一致,強調品行端正的重要性,並指出這樣做會帶來豐盛的獎賞。他在書信中屢次以上帝的話語作為立論的根據,所引用的經文分別來自創世記(18:12;彼前3:6)、出埃及記(19:5,6;彼前2:9)、利未記(11:44;彼前1:16)、詩篇(34:12-16;118:22;彼前3:10-12;2:7)、箴言(11:31[LXX];26:11;彼前4:18;彼後2:22)、以賽亞書(8:14;28:16;40:6-8;53:5;彼前2:8;2:6;1:24,25;2:24)。彼得指出,聖經的預言是人受聖靈感動將上帝的話寫下來(彼後1:20,21;另見提後3:16),並複述上帝應許的新天新地(彼後3:13;賽65:17;66:22;啟21:1)。彼得後書(2:4-18;3:3)和猶大書(5-13,17,18)有一些相似之處,顯示門徒猶大視彼得的第二封書信為聖靈啟示的話語。值得注意的另一點是,彼得把使徒保羅的書信跟「其他經文」一併評論。(彼後3:15,16)
成書時間 從兩封書信的內容可以看出,信是公元64年尼祿大肆迫害基督徒之前寫成的。彼得寫第一封書信時,馬可跟他在一起,看來表示寫作時間介於公元62至64年之間。(彼前5:13)這段時間之前,使徒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期間(約公元59-61),馬可也在羅馬;保羅第二次在羅馬被囚時(約公元65),他請提摩太和馬可到羅馬跟他會合。(西4:10;提後4:11)彼得寫完第一封書信 後,很可能過了不久就寫第二封書信,時間大約是公元64年。
在巴比倫寫成 據彼得自己說,他第一封書信是在巴比倫寫的。(彼前5:13)他有可能在同一個地方寫成第二封書信。有些人聲稱,「巴比倫」其實是指羅馬;但現有的證據清楚表明,「巴比倫」是指位於幼發拉底河的大城。既然彼得奉派到「受割禮的人那裡」宣揚好消息,他自然會到一些信奉猶太教的地方傳道,巴比倫正是一個這樣的地方。(加2:7-9)巴比倫古城和附近一帶有不少猶太人聚居。論到《巴比倫塔木德》的製作過程,《猶太百科全書》(耶路撒冷,1971,第15卷,755欄)提到公元之後猶太教「在巴比倫所設的高等學府」。彼得的信是寫給「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卡帕多西亞、亞細亞和庇推尼各地寄居的[人]」的(彼前1:1),既然這些地名都是實際的地點,按理說彼得寫信的地點「巴比倫」,也應該是指實際持有這名的地方。聖經從沒有表示巴比倫是指羅馬,也沒有說彼得曾去過羅馬。
最先聲稱彼得在羅馬殉難的人,是公元2世紀下半葉的哥林多主教丟尼修。在此之前,羅馬的克雷芒雖同時提及保羅和彼得,卻指出,兼顧東方和 西方是保羅傳道的一個特點,從而暗示彼得沒有到西方傳過道。當時,羅馬政府(在尼祿治下)對基督徒的殘酷迫害看來還未開始,因此彼得沒理由要用另一個名稱去暗喻羅馬。在寫給羅馬人的信中,保羅指名向當地的許多基督徒問好,卻沒有提及彼得。既然彼得是一位顯要的監督,
如果他在當地,保羅就不可能遺漏了他。再者,保羅在羅馬所寫的書信中(包括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提摩太後書、腓利門書、希伯來書),時常代各人向收信者問好,卻從沒有代彼得這樣做。彼得前書 使徒彼得寫第一封信給某些地區的基督徒時,他們正經歷嚴峻的考驗。(彼前1:6)此外,「萬物的終結」近了,所指的顯然是猶太制度的末日,耶穌曾預告這件事必定會發生。(參看可13:1-4;帖前2:14-16;來9:26)因此基督徒務要「保持警惕,隨時禱告」。(彼前4:7;另見太26:40-45)他們也需要鼓勵,以求能保持忍耐、忠貞不渝。使徒正好給予他們適時的鼓勵。
彼得再三提醒基督徒同工,他們享有許多福分。由於上帝的慈悲,他們獲賜新生,有永活的希望,實在應該為此歡欣鼓舞。(彼前1:3-9)他們是基督用寶血買來的。(彼前1:18,19)通過浸禮的安排,他們能夠有無愧的良心;只要他們所過的生活跟浸禮象徵的意義一致,他們就能享有無愧的良心。(彼前3:21-4:6)他們是活石,以耶穌基督為根基建成一個屬靈的聖殿。他們是「一族蒙揀選的人,是有王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族,是上帝特別擁有的子民」。(彼前2:4-10)
彼得指出,既然基督徒從上帝和他兒子那裡獲得這麼大的恩典,就當甘願忍受苦難,力求品行端正。他們受苦是意料中事,因為「連基督也只一次為人的罪而死,一個義人替代眾多不義的人」。(彼前3:17,18)跟基督一同受苦,本身就是個喜樂的因由,因為到基督的榮耀顯露時,他們就可以歡喜快樂了。人為基督的名受人責難,足以表明上帝的靈留在他們身上。(彼前4:12-14)考驗能使信心的素質受到試煉,而信心正是得救所必須的。(彼前1:6-9)不但如此,他們忠貞不渝地忍受苦難,就能繼續體驗上帝的眷顧。上帝必使他們堅定剛強。(彼前5:6-10)
彼得強調,基督徒絕不該因犯法而受苦。(彼前4:15-19)他們的品行應當堪作模範,從而堵住不明事理的人所說的無知話。(彼前2:12,15,16)這涉及基督徒生活的每一方面,包括與掌權者、主人、家人和基督徒弟兄的關係。(彼前2:13-3:9)他們要好好運用舌頭,良心無愧(彼前3:10-22),不再像世人那樣耽於各種無恥的行為(彼前4:1-3)。 在會眾裡,作牧人的長老不該轄制羊群,反而要甘心樂意履行自己的職責。年輕人應當順服年長的人。(彼前5:1-5)所有基督徒都該慷慨好客,彼此強化,熱切相愛,謙卑相待。(彼前4:7-11;5:5)
彼得後書 彼得後書是為了幫助基督徒,使他們對所蒙的呼召和揀選確定不移,免得被會眾裡的假導師和不法之徒引入歧途。(彼後1:10,11;3:14-18)基督徒要努力養成信心、美德、知識、自制、忍耐、敬虔、弟兄之情、愛心等特質(彼後1:5-11),同時要密切留意聖靈啟示的預言(彼後1:16-21)。彼得舉出好些例證,表明耶和華以往曾對不敬虔的人執行判決,藉此表明捨棄正義之途的人,都不可能逃過上帝的烈怒。(彼後2:1-22)不論好譏誚的人在「最後的日子」怎樣說,耶和華的日子是必然會來到的,屆時他要一舉殲滅不敬虔的人,就像他在挪亞的日子消滅當時的人類世界一樣。再者,上帝應許的新天新地是確切不移的,基督徒務要盡力而為,力求在上帝眼中清白無瑕。(彼後3:1-18)
[第137頁的附欄]
彼得前書的要點
這封信勸勉基督徒要提高警覺,在考驗下忠貞不渝,堅忍不拔
使徒彼得在巴比倫口授,由西拉筆錄,成書時間是公元62-64年左右
基督徒的行為要配得上蒙賜予的奇妙希望
「蒙揀選的人」有永活的希望,可承受天上那不會朽壞的產業(1:1-5)
他們信從耶穌基督,最終可以得救;對於這個拯救,古代的先知十分關注,連天使也深感興趣(1:8-12)
因此基督徒應當振作精神,準備行動;要棄絕以往所懷的慾望,保持聖潔,存敬畏的心行事為人,本著弟兄之情彼此相愛(1:13-25)
務要對「神聖話語純淨的奶」養成切望之心,靠它成長,以至得救(2:1-3)
他們在基督的根基上建成屬靈的聖殿,是聖潔的祭司團,必須獻上蒙上帝悅納的屬靈祭牲(2:4-8)
既是上帝特別擁有的子民,就要宣揚上帝的美德,品行端正,為上帝增光(2:9-12)
按敬虔的原則與人相處
要順服世上的統治者,愛弟兄,敬畏上帝(2:13-17)
家僕應該順服主人,就算主人難以取悅,也要順服;耶穌忍受苦難,堅持不懈,為門徒留下榜樣(2:18-25)
妻子要順服丈夫;就算丈夫不是信徒,妻子的優良品行也可能會感化他(3:1-6)
妻子雖是「較弱的器皿」,丈夫也當尊重她(3:7)
所有基督徒都應體恤別人,不以傷害還傷害,力求與人和睦共處(3:8-12)
萬物的終結近了,所以要思想健全,保持警惕,隨時禱告;要熱切地彼此相愛,以所得的恩賜榮耀上帝(4:7-11)
長老要本著熱忱牧養上帝的羊群;年輕的要順服年長的,人人都該以謙卑相待(5:1-5)
保持忠貞,忍受苦難,必蒙上帝賜福
甚至在嚴峻的考驗下,基督徒仍能大大歡喜,因為他們的信心受過試煉,就顯得更可貴(1:6,7)
他們不該因行惡受苦;如果為正義受苦,就當榮耀上帝而非覺得羞恥;現今是審判的時刻(3:13-17;4:15-19)
基督在肉體上受苦死亡,好把門徒領到上帝那裡;因此基督徒不再順著人的慾望而生活,即使放縱私慾的人因他們與眾不同而詆毀他們,他們也不為所動(3:18-4:6)
基督徒忠貞不渝地忍受考驗,不但在耶穌顯現時可以歡喜快樂,現今也有上帝的靈留在身上(4:12-14)
人人都當在上帝手下謙卑自抑,把一切憂慮卸給上帝;要堅決抵抗撒但,深信上帝必使他的僕人堅定剛強(5:6-10)
[第138頁的附欄]
彼得後書的要點
這封信鼓勵基督徒要盡心竭力,密切留意上帝啟示的預言;鄭重提醒他們提防被叛道的勢力引入歧途
寫作地點可能是巴比倫,時間約公元64年
基督徒務要盡心竭力,信賴上帝啟示的預言
上帝已把一切關於生命和敬虔的事白白賜給人;因此基督徒該盡力回應,養成信心、美德、知識、自制、忍耐、敬虔、弟兄之情和愛心,具有這些特質,就不致沒有行動,不結果實了(1:1-15)
基督徒必須留意上帝啟示的預言;彼得曾在山上目睹耶穌改變形貌,聽見上帝發言,故所得的預言就更加可信了(1:16-21)
務要提防假導師和其他不法之徒;耶和華的日子近了
假導師會混進會眾,暗中引入使人滅亡的教派(2:1-3)
耶和華必定懲罰叛道者,正如他以往懲罰了忤逆的天使、挪亞日子不敬虔的人類世界,以及定了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2:4-10)
假導師毫不尊重權威,縱情作樂,罔顧道德,令基督徒的美名蒙羞,更引誘不堅定的人;他們應許給人自由,自己卻一直是腐敗的奴隸(2:10-19)
這些人的情況,比還未認識耶穌基督時更糟(2:20-22)
要知道,在最後的日子會有好譏誚的人,對基督臨在的應許譏嘲不信;他們故意忘記那定意要毀滅現行制度的上帝曾把洪水以前的世界一舉消滅(3:1-7)
不可把耶和華的耐心視為遲緩;他一直忍耐,是因為盼人悔改;現行制度必定 會在耶和華的日子遭受毀滅,正義的新天新地必定 會取代舊世界(3:8-13)
基督徒要盡力而為,務求「毫無污點、毫無瑕疵、享有平安」;這樣他們就不致被假導師引入歧途,反而能夠不斷長進,得蒙基督的分外恩典,越發認識他(3: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