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卡波利斯
(Decapolis)〔十城區〕
十城聯盟或十城邦聯(源自希臘語deʹka[德卡,意思是「十」];poʹlis[波利斯,意思是「城」])。這個名稱也可指集中了聯盟中多數城邑的區域。(太4:25)
約莫在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之後,這兩個地區成了希臘殖民地,最初的居民看來是亞歷山大軍隊的退伍軍人,後來有些說希臘語的移民也遷到這些地方。很多殖民地建在以往猶太城鎮的舊址上,有些則是完全新建的,地點大都位於約旦河東面。敘利亞的塞琉西王朝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統治期間,這些希臘殖民地蓬勃發展,並擁有相對獨立的地位。但這種地位在猶太馬加比家族(始於公元前168年左右)興起後,受到嚴重的威脅。雖然這些城住著很多猶太人,但仍然是希臘文化和機構的中心,因此跟馬加比家族的目標很不一致。公元前63年,龐培征服巴勒斯坦並重組當地的政府。之後,這些希臘化的城邑得到羅馬政府的保護和優待,獲准自行鑄造錢幣,還有相當大的自治權。不過,這些城邑的居民還是要效忠羅馬,服從敘利亞行省的統治,也必須納稅和服兵役。
聯盟的形成 可能在龐培征服巴勒斯坦後到希律大帝(約公元前1年)去世前的某段時間,這些希臘化城邑中的十座城,組成鬆散的聯盟,稱為德卡波利斯。促成結盟的原因看來是,這些城邑都想締結密切的貿易關係,並共同抵禦敵人,例如巴勒斯坦的反希臘化勢力,或東邊沙漠地區遊牧部落的進侵。「德卡波利斯」一詞首次出現,是在《希臘語經卷》以及約瑟夫斯和老普林尼(兩人都生活在公元1世紀)的著作中。老普林尼把最初德卡波利斯所包括的十座城列出來,但也承認人們對於這點有不同的說法。他所列出的城如下:大馬士革、非拉鐵非、拉法亞那、西徐波利斯、加大拉、希波(希波斯)、迪安、佩拉、格拉撒(格拉森)、民數記32:42提到的基納。
卡納塔(《博物誌》,第5卷,16章[74段])。在這些城中,只有西徐波利斯(伯善)位於約旦河西岸。由於埃斯德賴隆谷(耶斯列)的地理位置具有戰略意義,西徐波利斯成為連接地中海海岸和海港的重要紐帶。大馬士革遠在北方的敘利亞,但由於是重要的貿易中心,所以包括在德卡波利斯中。十座城當中,非拉鐵非(古稱拉巴,今稱阿曼)位於最南端,在死海的東北邊,距離死海北岸只有40公里(25英里)。其餘的城都位於基列或毗鄰的巴珊一帶,土地十分肥沃。人們認為,這十座城大都建在當地的交通要道上,或在主要道路的附近。卡納塔可能就是公元2世紀,托勒密列出德卡波利斯所包含的18座城。這顯示,德卡波利斯可能成了一個籠統的名稱,所包含的城數目不定。有些學者認為,托勒密所列出的阿比拉應該取代拉法亞那,列在最初的十城當中。無論如何,看來德卡波利斯區域沒有明確的邊界,而且各城所管轄的範圍只限於各自的地區,不包括城與城之間的區域。
耶穌的傳道工作與德卡波利斯 在一大群前往加利利聽耶穌講道的人當中,有些來自德卡波利斯。(太4:25)不過,聖經並沒有明確提及,耶穌曾特意去德卡波利斯那些希臘化的城裡傳道。他在加利利傳道期間,確曾進入德卡波利斯的地區,當時他渡過加利利海,來到格拉森人的地區(或據太8:28記載,來到加大拉人的地區)。(可5:1)在那裡,耶穌驅逐邪靈,並准許他們到豬群裡去。結果,豬群被邪靈殺死。住在附近城裡村裡的人知道這事後,就懇求耶穌「離開他們的地區」,他答應了。擺脫邪靈操縱的男子聽從耶穌的吩咐,回去向親戚作見證,並在德卡波利斯宣揚耶穌把他治好的事。(可5:2-20)有些學者認為,那個地區有豬群,這正好進一步表明,當地深受非猶太人的影響。
公元32年逾越節之後,耶穌從腓尼基的泰爾和西頓地區回來,「經過德卡波利斯境內,回到加利利海一帶」。(可7:31)在德卡波利斯某個地方,耶穌治好一個有言語障礙的聾人,後來又施行奇跡,餵飽四千人。(可7:32-8:9)
後期歷史 據優西比烏斯記載,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被滅之前,猶地亞的基督徒留意耶穌預言路21:20,21;《基督教會史》,第3卷,5章,3節)
裡的警告,逃到位於基列山區的德卡波利斯城邑佩拉。(在巴勒斯坦,崇尚希臘文化的絕不只是德卡波利斯各城,但德卡波利斯的希臘化影響卻是最明顯的。德卡波利斯各城在公元2世紀期間達到全盛時期,但到了3世紀,聯盟開始解體。今天,人們可以在格拉森(現稱傑拉什)及德卡波利斯的其他城邑看到劇場、圓形競技場、神殿、浴池、輸水道和其他建築物的宏偉遺跡。這些都表明,德卡波利斯各城深受希臘文化影響,並擁有大量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