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城,挪阿蒙
(No,No-amon)〔源自埃及語,意思是:[埃及神祇]阿蒙之城〕
埃及的一座名城,曾是埃及首都,地處尼羅河上游兩岸,在開羅南面約530公里(330英里)。希臘人稱之為底比斯,這個名稱沿用至今。
以往有些學者認為,這座城的埃及語名稱給譯作希伯來語的「挪城」是不正確的。(耶46:25)不過,T.O.蘭丁教授指出:「根據新近對埃及-科普特語的語音體系的研究,顯示希伯來語的叫法很可能是正確的,反映了早期埃及語的發音……關於埃及語詞由哪些輔音組成,研究古埃及的學者們還不能確定,這使問題變得更為複雜。」(《聖經考釋辭典》,G.A.巴特里克編,1962,第4卷,615-616頁)
古埃及文獻把這座城叫做「阿蒙之城」,原因是這城後來成為崇拜阿蒙神的中心。阿蒙神被人阿蒙神)歷代法老在這座城建造了巨大的紀念碑和廟宇,佔據了尼羅河東岸的大片地區(位於凱爾奈克和盧克索),西岸也有一些宏偉的廟宇和一塊很大的墓地。學者認為,坐落在凱爾奈克的阿蒙神殿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圓柱型建築物,其中有些巨型圓柱的直徑達3.5米(12英尺)。
從次神提升為埃及主神,地位相當於希臘人所崇拜的宙斯(朱庇特)。(見成為埃及首都 在所謂的「新王國或帝國:第十八至二十王朝」期間,底比斯的地位尤其顯赫,成為埃及首都。底比斯距離海岸和通往亞洲的陸橋都很遠,足以防禦從亞洲那邊入侵的敵人。自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後,下埃及的政府變得軟弱無能,威信盡失,上埃及的王室看來趁機取得領導地位。無論如何,證據顯示,那時的埃及宮廷有相當大的變動。
祭司的勢力範圍 雖然權力核心轉到別城,但挪阿蒙(底比斯)仍然是一座富裕的名城,是阿蒙神祭司的勢力範圍。祭司長在權力和財富方面僅次於法老。到了公元前7世紀,亞述王以撒哈頓在位期間,亞述人入侵埃及,佔領埃及各地。以撒哈頓的兒子亞述巴尼拔繼位後,繼續攻打和征服埃及,直搗底比斯,把城洗劫一空。先知那鴻顯然以這場災難為例,預告亞述的首都尼尼微必遭受類似的毀滅。(鴻3:7-10)挪阿蒙的防禦工事(從巴勒斯坦南面邊界伸延至尼羅河),沒能抵禦亞述的入侵,結果挪阿蒙的財寶(經商貿和宗教得來)被亞述人洗劫一空。
淪為廢墟 不過,到公元前7世紀末或公元前6世紀初,挪阿蒙重振聲威。耶利米和以西結都預告,耶和華上帝必通過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手,對挪城的阿蒙神(埃及主神)、法老和埃及眾神執行判決。(耶46:25,26;結30:10,14,15)公元前525年,波斯王岡比西斯又給挪阿蒙帶來一次沉重的打擊,隨後這城就逐漸衰落了。後來,這城的人參與一場反抗羅馬統治的叛亂(公元前30/29),結果加盧斯率領的羅馬軍隊把城徹底摧毀。挪城的眾神無力保護這城,今天,這些神的廟宇都已淪為大片廢墟,周圍只有幾個小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