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染料,染色

染料,染色

(Dyes,Dyeing)

在亞伯拉罕的日子以前,用染料給線、織物和其他材料著色的技術已為人所知,也為人所用。這種技術可能跟紡織技術同樣歷史悠久。以色列人用藍線、胭紅線和紫紅線等物來做聖幕和祭司袍服。(出25-28,35,38,39章)染色最初主要是一種家庭作業,但後來在很多地方盛行起來,成了頗具規模的行業。早期埃及人以色彩豔麗的印染品著稱於世(結27:7),埃及衰落以後,泰爾和腓尼基的一些城鎮就成了重要的印染業中心。

古代的染色程序 各地的染色技術不盡相同,有時染的是線,有時染的是織好的布。工人染線的時候,看來會把線浸染兩次。線第二次從染缸裡撈上來以後,就會擠乾染液(好保留貴重的染料),然後拿出屋外晾曬。

每種材料都必須用不同的染色技術處理。有時候,染料對某些纖維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纖維很容易就能著色,但這種情況不常見。因此,在其他情況下,要先用媒染劑處理被染材料。媒染劑是一種既能跟纖維結合又能跟染料結合的物質,起碼要能跟染料結合,好形成不溶性,使顏色能牢固地附著在纖維上。考古發現顯示,埃及人在染色過程中使用了媒染劑。比方說,他們用的染料有紅、黃、藍三種,據說這些染料必須用砷、鐵、錫的氧化物作為媒染劑,才能增強染色牢度。

獸皮顯然要先鞣製再染色。即使在今天的敘利亞,羊皮也會先在漆葉鞣劑中鞣過,才加上染料著色。染料乾了以後就給羊皮塗上油,然後磨平。貝都因人所穿的鞋子和所用的其他皮製品就是用這種方法染成紅色的,這讓人想起聖幕所用的「染紅的綿羊皮」。(出25:5

亞述王提革拉比列色三世在一處建築上所刻的銘文提到印染品,很值得注意。他描述自己出兵攻打巴勒斯坦和敘利亞,接著說某個叫希蘭的泰爾王和其他統治者都向他進貢,貢品包括「鑲了五彩飾物的細麻衣,藍色毛線,紫色毛線……還有染成紫色的羔羊皮,(以及)雙翼染成藍色的野鳥」。(《古代近東文獻》,J.普里查德編,1974,282-283頁)

染料的來源 染料的來源多種多樣。在巴勒斯坦,黃色染料來自杏葉和碾碎的石榴皮,腓尼基人還用薑黃和紅花。希伯來人從石榴樹皮中提取黑色染料,從染料茜草(學名Rubia tinctorum)的根部提取紅色染料。槐藍(學名Indigofera tinctoria)可能是從埃及或敘利亞引入巴勒斯坦的,可以用來製造藍色染料。羊毛染成紫色的一種方法是,把羊毛在葡萄汁裡浸一整夜,然後灑上茜草粉末。

胭紅色和深紅色染料是已知最古老的染料,來自蟲胭脂(學名Coccus ilicis),是同翅目軟介殼蟲科的一種寄生昆蟲。雌蟲的大小跟櫻桃核差不多,樣子像漿果,所以希臘人把這種昆蟲叫做kokʹkos(科科斯),意思是「漿果」。這種昆蟲的阿拉伯名字是qirmiz或kermez,英語的「深紅色」(crimson)就源自阿拉伯語。這種昆蟲遍布中東,惟獨在蟲卵裡有紫紅色素,富含胭脂酮酸。將近4月底的時候,無翼的雌蟲充滿蟲卵,用喙把自己附在胭脂蟲櫟(學名Quercus coccifera)的枝條或樹葉上。工人收集這些雌蟲,製成乾體,然後放在水裡煮就能得到貴重的染料。聖幕裡的物品和以色列大祭司所穿的衣服都使用了大量的紅色染料。

紫色染料是從環帶骨螺(學名Murex trunculus)和染料骨螺(學名Murex brandaris)等甲殼類生物中提取的。在這些生物的頸部,有一個小小的腺體,裡面只有一滴被稱作精華的液體。最初,這滴液體的外觀和稠度都像奶油一樣,但暴露在空氣和陽光中後,就會漸漸變成深紫色或紅紫色。這些甲殼類生物生長在地中海沿岸,所含的有色物質的色調各不相同,視乎牠們生活在沿岸的哪個位置。大的甲殼生物通常會被小心地逐個取出珍貴的液體,小的就用研缽碾碎。由於每個甲殼生物只有少量液體,要收集大量的液體,製作過程相當昂貴,所以這種染料價值不菲,用染成紫色的布做的衣服,也成了巨商富賈、王公貴族的標誌。(斯8:15;路16:19)據說還有一類貽貝能產一種藍色的染料。

骨螺:昂貴的紫色染料來自螺裡的生物

古代的泰爾因一種紫色或深紅色的染料而遠近聞名,這種染料稱為泰爾紅紫或帝王紫。據說泰爾人採用兩次染色的方法,但得到這種顏色的真正製作方法不得而知。這種染料顯然出自骨螺(學名Murex)和羅螺(學名Purpura)一類的軟體動物,在泰爾沿岸和西頓附近發現了大量環帶骨螺的空殼。耶和華曾提到腓尼基的泰爾城,說城中有紫紅線和五彩繽紛的物品,商人用這些東西跟人交易。(結27:2,7,24;見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