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烏陵」「土明」聖籤

「烏陵」「土明」聖籤

(Urim and Thummim)

當有國家大事要求問耶和華時,用來確定他旨意的工具。

利未記8:8記載摩西給亞倫佩戴上胸牌之後,把「烏陵」「土明」放在胸牌裡。這節經文中譯作「裡」的希伯來語前置詞,也可以譯作「上面」。同一個前置詞也見於出埃及記25:16,經文說兩塊石版給放進約櫃裡。出31:18)有些學者認為「烏陵」「土明」就是鑲在胸牌上的那12塊寶石。可是,在祭司的就職禮上,摩西先給亞倫佩戴上鑲有12塊寶石的胸牌,然後 才把「烏陵」「土明」放在胸牌裡,可見「烏陵」「土明」並不是胸牌上的寶石。有些學者又認為「烏陵」「土明」是大祭司聖褂肩帶上的兩塊條紋瑪瑙寶石,但對比出埃及記28:9,12,30,就知道這個見解是錯誤的。(出28:9-14)兩者顯然有分別。

用途 值得留意的是,亞倫「到耶和華面前來的時候」(無疑是指亞倫站在聖所裡向著至聖所的帷幔求問耶和華時),要把「烏陵」「土明」戴在胸前。這個位置看來顯示「烏陵」「土明」是放在胸牌對疊而成的口袋裡的。當元首有國家大事要求問耶和華時,就會使用「烏陵」「土明」來確定「以色列人所得的判決」。以色列的立法者耶和華會回答大祭司的求問,指示他該怎樣做。(出28:30

掃羅屠殺挪伯的祭司,大祭司亞希米勒也慘遭毒手,他兒子亞比亞他拿著聖褂逃走,投奔大衛,大衛就吩咐他用「烏陵」「土明」求問上帝,因此那件 聖褂該是大祭司的聖褂。(撒上22:19,20;23:6-15

可能是籤 關於怎樣用「烏陵」「土明」求問上帝,聖經記載了一些事件。從這些記載來看,求問之後,耶和華只回答「是」或「否」,或只是給一個非常簡短而直接的答覆。有一次(撒上28:6),經文只提到「烏陵」,但顯然也包括「土明」在內。

有不少聖經注釋家認為「烏陵」「土明」是籤。詹姆斯·莫法特把出埃及記28:30的「烏陵」「土明」譯作「聖籤」。有些學者認為「烏陵」「土明」指三塊石子,一塊刻上「是」,一塊刻上「否」,另一塊則什麼字也沒有。抽到的籤顯示問題的答案,除非抽到的籤什麼字也沒有,那就表示沒有答覆。又有些人認為「烏陵」「土明」可能是兩塊扁平的石頭,一面塗上黑色,一面塗上白色。擲下石頭,如果兩塊都是白色那面朝上,就表示「是」;如果兩塊都是黑色那面朝上,就表示「否」;一黑一白則表示沒有答覆。有一次,掃羅請祭司求問上帝他是否應當繼續追趕非利士人,但上帝沒有答覆他。掃羅推測他手下有人犯了罪,就求問上帝說:「以色列的上帝啊,求你通過『土明』聖籤指示我們吧!」結果挑出了掃羅和約拿單,跟著就用籤確定兩人當中哪一個犯了罪。經文記載掃羅對耶和華說「求你通過『土明』聖籤指示我們」,看來這有別於擲籤,雖然兩者可能有關連。(撒上14:36-42

聯繫國王與祭司申命記33:8-10提到出於亞倫世系的祭司,說:「你的『土明』『烏陵』聖籤在忠於你[耶和華]的人那裡。」這可能指利未部族(出於亞倫世系的祭司來自這個部族)在以色列人崇拜金牛犢時表明自己忠於上帝。(出32:25-29

耶和華有先見之明,賜下「烏陵」「土明」並交在大祭司手裡。這樣,國王就會有求於大祭司,必須跟他合作,而不能獨攬大權。(民27:18-21)耶和華命人寫下他的話語,也通過先知和夢傳達他的旨意。然而,看來耶和華只在特殊場合才通過先知和夢傳達信息,平常總是通過大祭司手裡的「烏陵」「土明」向他子民傳達他的意思。

公元前607年停用 猶太人的傳統認為,公元前607年,尼布甲尼撒王率領巴比倫大軍摧毀聖殿,使耶路撒冷淪為荒土,從此「烏陵」「土明」就沒有再使用了。(《巴比倫塔木德·疑妻行淫》48b)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的記載也支持這個看法。經文說當時有些人自稱是祭司的後人,但未能在公眾戶籍裡找到自己的家系。省長就告訴這些人,不可吃至聖之物,直到有一位用「烏陵」「土明」聖籤斷事的祭司興起為止。聖經沒有說當時有人用「烏陵」「土明」來解決這個問題,其後聖經就再沒有提及「烏陵」「土明」了。(拉2:61-63;尼7:63-65

更偉大的大祭司求問耶和華 保羅在寫給希伯來人的信中說耶穌基督是偉大的君王,按麥基洗德的模式做大祭司。(來6:19,20;7:1-3)耶穌兼任君王和祭司兩職,他的祭司職務由古代以色列的大祭司預表。(來8:3-5;9:6-12)耶穌既是大祭司,審判人類的事就全都交在他手裡。(約5:22)可是,耶穌在地上時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的主意說的,而是時刻跟我聯合的父親做他的事」(約14:10),又說:「我做什麼事都不是自作主張的。我說的這些話,跟父親教導我的一樣」(約8:28)。耶穌也表示:「就算我定人有罪,我也是按照真相定人有罪的;因為我不是獨自一人,還有差我來的父親與我同在。」(約8:16)耶穌雖然完美,受到提升,永遠擔任大祭司,在天上地位顯赫,他卻繼續順服天父,仰賴上帝的指引審判人類。(來7:28;另見林前11:3;1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