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身
(Dedication)
這是指為了神聖的目的而分別出來或撥出來。希伯來語na·zarʹ「納扎」(獻身)的基本意思是「隔絕;保持分離;疏遠」。(利15:31;22:2;結14:7;對照何9:10,Rbi8腳注)與之相關的一個詞是希伯來語neʹzer「內澤」,指聖潔的大祭司或受膏君王冠冕上的聖潔記號或標誌。這個詞也指離俗的安排。(民6:4-6;另見創49:26,Rbi8 腳注)
亞倫被立為大祭司時,頭上裹著細麻布的包頭巾,前面用藍線繫著人人都看得見的一個「象徵獻身的聖牌[『內澤』]」。牌子是用純金造的,其上刻著「聖潔歸於耶和華」的希伯來語字樣。在就職禮中,有聖膏油倒在大祭司的頭上膏立他。(出29:6,7;39:30,31,Rbi8 腳注;利8:9,12)大祭司必須留意避免做任何褻瀆聖所的事,「因為他身上有象徵獻身的標誌,有他上帝的膏油」。(利21:12)
「內澤」一詞也可以指「王冠」。以色列的受膏君王都戴著這樣的冠冕,以此象徵他們所持有的神聖職位。(撒下1:10;王下11:12;代下23:11;詩89:39;132:18;箴27:24)
凡向耶和華起誓要離俗的人,在他離俗的整段時期,都不可剃頭或剃鬚,頭上的長髮象徵他離俗(「內澤」)的標誌。(民6:4-21)先知耶利米指責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雖然曾經起誓要對耶和華保持聖潔,卻背棄了自己的誓言。他對這個不忠的城說:「你要把象徵獻身的頭髮[niz·rekhʹ『尼茲雷克』,『內澤』的一種形態]剪下來扔掉」。(耶7:29)耶和華通過另一位先知指責以色列人頑梗不化,「追隨琵珥山的巴力神,把自己奉獻給[wai·yin·na·zeruʹ『韋因納澤魯』,動詞na·zarʹ『納扎』的一種形態]可恥的神祇」。(何9:10)
約10:22;見獻殿節)「恩凱尼阿」這個希臘語詞跟en·kai·niʹzo「恩凱尼佐」源自同一個詞根。有些譯本將希伯來書9:18的「恩凱尼佐」譯作「獻」(AS,KJ,Dy,Sp),有些則譯作「立」(新世,和合,新譯,現譯)。同樣,有些譯本將希伯來書10:20的「恩凱尼佐」譯作「獻」(AS,Dy,Sp),有些則譯作「開」(新世,和合,新譯,現譯)。耶穌曾經提及法利賽派的人對「科珥班」(意思是「奉獻給上帝的禮物」)的傳統主張。(可7:11;太15:5;見科珥班)耶穌也發出警告,說日子快到了,希律所建的聖殿,連同其中的「美石和奉獻的禮物[a·na·theʹma·sin『阿納泰馬辛』]」都必被拆下來。(路21:5,6)
《希臘語經卷》也提及若干跟呈獻或獻身有關的事,例如記述耶穌的傳道經歷時提及冬季的「獻殿節」(en·kaiʹni·a「恩凱尼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