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拿基立
(Sennacherib)〔源自阿卡德語,意思是:[月神]辛已將我兄弟還給我〕
亞述王;薩爾貢
二世的兒子。他從父親手中繼承了一個強大的帝國,但他在位期間,各地叛亂頻仍,尤以巴比倫城為甚,使他不得不經常出征平定叛亂。父親在位期間,西拿基立看來在亞述北部地區做總督或將軍,故他繼承王位後,北部地區相對太平,但南部和西部地區卻常常爆發動亂。迦勒底人米羅達巴拉但(賽39:1)曾被西拿基立的父親薩爾貢驅逐,離開國土逃到埃蘭,後來他離開埃蘭自命為巴比倫王。西拿基立就去攻打他和他的盟友埃蘭人,在啟什擊敗他們。米羅達巴拉但逃走,躲藏了三年。西拿基立進入巴比倫,立拜爾伊布尼作總督。之後,為了防止亞述周邊山區的國家作亂,他派軍隊鎮壓當地的人。
接著,西拿基立發動了他的所謂「第三次軍事行動」,前去攻打「哈梯人」。「哈梯」顯然是指當時的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古代近東文獻》,J.普里查德編,1974,287頁)這個地區的人普遍想掙脫亞述的軛,不願受亞述統治,猶大王希西家就是其中一個。(王下18:7)不過,沒有證據顯示希西家聯同其他國家反抗亞述。
希西家在位第十四年(公元前732),西拿基立率軍西進,所向披靡,攻佔了腓尼基海岸的西頓、亞革悉、亞科和其他城,然後揮軍南下。各國聞風喪膽,摩押、以東、亞實突等國紛紛向亞述進貢,以示臣服。亞實基倫頑抗到底,結果被亞述軍隊征服。當時被征服的還有附近的城鎮約帕和伯大袞。亞述的一篇銘文指責非利士的以革倫居民和貴族把他們的王帕迪交給希西家,據西拿基立說,希西家「非法囚禁他」。(《古代近東文獻》,287頁;比較王下18:8)據說,以革倫的居民請求埃及和埃塞俄比亞幫助他們對抗亞述大軍。
聖經的記載顯示,大約在這個時候,西拿基立攻打猶大,包圍並攻陷了許多堅固城。希西家派人前往拉吉去見西拿基立,表示願意按他索取的金額進貢。(王下18:13,14)一幅壁畫展示了西拿基立攻取拉吉的情景:西拿基立坐在寶座上,面對淪陷的城,接受從這城掠奪來的戰利品,還有一些俘虜受酷刑折磨。
聖經沒有說帕迪王是否在此時被釋放(如果他真的被希西家俘擄的話),但提到希西家支付了西拿基立索取的一萬公斤銀子(300他連得;約值198萬2000美元)和一千公斤金子(30他連得;約值1156萬美元)。(王下18:14-16)然而,西拿基立隨後卻派三個官員前往耶路撒冷,命令希西家王和耶路撒冷的居民投降,並接受遷徙。亞述王在所傳達的信息中大肆挖苦希西家對耶和華的信賴,並通過他的代表誇耀說,各地的神都沒能解救自己的國民脫離強大的亞述,耶和華也必跟那些神祇一樣無能為力。(王下18:17-35)
亞述的三個代表回去,發現西拿基立正攻打立拿,因為有消息傳來「埃塞俄比亞王特哈加說:『看,他出來要跟你交戰』」。(王下19:8,9)西拿基立的銘文提到在伊利提基(在以革倫西北偏北約15公里[9.5英里])的一場戰鬥,他聲稱自己擊敗了一支埃及軍隊和「埃塞俄比亞王」的軍隊;又說,他攻取了以革倫,並使獲釋的帕迪復位。(《古代近東文獻》,287-288頁)
耶和華擊敗西拿基立的軍隊 西拿基立派人送信給猶大王,威脅要攻取猶大的首都耶路撒冷,並警告希西家這件事勢在必行。(賽37:9-20)儘管如此,聖經卻說亞述人必不「向城放箭」,也不會「築起土壘圍城」。西拿基立肆無忌憚地譏嘲耶和華,耶和華就差一個天使出去,一夜之間「在亞述軍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西拿基立「滿面羞慚地回國去了」。(賽37:33-37;代下32:21)
西拿基立的銘文沒有提到他軍隊所遭受的這場災禍。但正如傑克·法恩根教授指出:「鑑於亞述的銘文往往大肆吹噓列王的功績……我們很難期望西拿基立會把這場敗仗記錄下來。」(《遠古的光》,1959,213頁)不過,西拿基立本人對整件事的記述卻很值得注意。這個記述刻在「西拿基立稜柱」上,一條藏於大英博物館(泰勒稜柱),另一條藏於芝加哥大學的東方研究所。銘文的一部分說:「至於猶太人希西家,他不肯服在我的軛下,我就圍攻他的46座堅固城、堡壘,以及周圍的無數小村鎮。攻城略地的方法是:壘起堅實的斜(土)坡,把撞城錘運到(城牆)
附近,(配合)步兵的進攻;挖掘隧道,突破城牆缺口。我趕出20萬零150人,包括男女老幼,以及無數的馬、騾、驢、駱駝和大大小小的牛,我把(這些)都當作戰利品。我把他[希西家]囚在耶路撒冷他的王宮裡,就像籠中鳥。……我洗劫他的城,奪去他的國,賜給亞實突王米天提、以革倫王帕迪、加沙王西里貝。……後來,希西家……向我進貢,把供物送到我尊貴的大城尼尼微,貢物包括金子三十他連得、銀子八百他連得、寶石、銻、大紅石、(鑲嵌)象牙的臥榻和椅子、象皮、烏木、黃楊木(和)各種寶物,還有他(親生)的女兒、妃嬪、男女樂手。為了獻上貢物,並以奴僕身份向我致敬,他差來(私人的)特使。」(《古代近東文獻》,288頁)這篇居功自傲的銘文誇大了銀子的數目,把三百他連得說成八百他連得,其他貢物的數量顯然也不盡不實。但在其他方面,這篇銘文跟聖經的記載基本一致,證明聖經是真實可靠的,也顯示西拿基立並沒有攻佔耶路撒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西拿基立說希西家向他進貢是在亞述人威脅要包圍耶路撒冷之後,但聖經表明進貢是在此之前。西拿基立為什麼要顛倒事情的先後順序呢?《芬克與瓦格納新標準聖經詞典》(1936,829頁)指出一種可能性:「西拿基立對這次戰役的結局含糊其辭。他攻取以革倫之後做了些什麼……仍然是個謎。西拿基立的編年史對這個時期的記載是:西拿基立懲罰希西家,攻擊猶大國,處理猶大的領土和各城。他這樣編排各事,看來是要掩蓋某些不可告人的祕密。」聖經的記載表明,上帝降災給西拿基立的軍隊後,西拿基立慌忙返回尼尼微。西拿基立為了掩飾真相,就顛倒事情的經過,說希西家派特使到尼尼微 進貢。還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就是這事之後,古代銘文和其他文獻再也沒有記載西拿基立在巴勒斯坦進行的任何軍事活動,儘管歷史家說他返回尼尼微後再統治了20年。
公元1世紀的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斯聲稱,他就這件事的報導引自巴比倫人貝羅索斯(據認為生活在公元前3世紀)的資料。約瑟夫斯說:「西拿基蒙斯跟埃及人交戰後返回耶路撒冷,發現御前總長率領的軍隊正受一場瘟疫威脅,因為上帝降下瘟疫打擊軍隊,圍城的第一個晚上就死了十八萬五千個士兵、指揮官和軍官。」(《猶太古史》第10卷21節[1章5段])為了解釋這場災禍的起因,有些聖經評注家引用公元前5世紀希羅多德的一個記載(第2卷,141節):「一天晚上,一大群田鼠入侵亞述軍營,啃光了士兵的箭袋、弓和盾牌的把手」,令亞述軍無法進侵埃及。這個記載跟聖經的記載顯然並不一致,而希羅多德對亞述這次征戰的描述跟亞述銘文也不一致。但不管怎樣,貝羅索斯和希羅多德的記載確實顯示,西拿基立的軍隊在這次征戰中遭遇突如其來的災禍。
西拿基立遇上的麻煩還沒有結束。他回到亞述之後,不得不鎮壓在巴比倫發生的另一場叛亂,這場叛亂是由米羅達巴拉但發起的。這次,西拿基立任命兒子亞述納丁舒姆作巴比倫王。六年之後,西拿基立向埃蘭人發動戰爭,但埃蘭人很快就還以顏色,入侵美索不達米亞,俘擄了亞述納丁舒姆,立自己的王統治巴比倫。在接著的幾年,兩軍為爭奪巴比倫的統治權拼個你死我活。最後,為了報仇泄憤,西拿基立將巴比倫夷為平地。鑑於巴比倫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享有「聖城」地位,西拿基立的滅城行動是頗不尋常的。西拿基立統治的晚期,看來沒有再發生什麼重大戰事。
一般認為,西拿基立攻打耶路撒冷後過了20年才駕崩。這個年份是根據亞述和巴比倫的文獻推算出來的,但那些文獻的可靠性卻令人存疑。無論如何,聖經的記載並沒有說西拿基立一回到尼尼微就死了。「後來,他進入自己的神殿」,就是尼斯洛神的殿,他兒子亞得米勒和沙利薛「用劍殺了他」,二人隨後逃到亞拉臘地。(代下32:21;賽37:37,38)西拿基立的兒子以撒哈頓繼承王位,他在一篇銘文中證實了聖經的這個記載。(《亞述與巴比倫古文獻》,D.盧肯比爾著,1927,第2卷,200-201頁;見以撒哈頓)
建築工程 西拿基立統治期間,亞述帝國的版圖沒怎麼擴張。但他在尼尼微(當時已再度成為
首都)大興土木,興建了許多宏偉的建築。他的宮殿宏偉壯觀,佔地面積達450米(1500英尺)乘210米(690英尺),有大廳、庭院和華麗的房間。他在戈邁勒河上建造堤道,就是出名的澤萬水道,把水從48公里(30英里)之外引入城中。這條水道既為園林提供灌溉用水,也成為護城河的水源,令城的防禦力量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