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耶和華的公正和慈悲
你們要按事實秉公審判人,以忠貞之愛和慈悲彼此相待。——撒迦利亞書7:9
1,2.(甲)耶穌怎樣看待上帝的律法?(乙)抄經士和法利賽派怎樣曲解上帝的律法?
耶穌喜愛摩西律法,對此我們一點也不意外,因為這個律法來自耶和華。而對耶穌來說,耶和華是最重要的。詩篇40:8預告耶穌熱愛上帝的律法,經文說:「我的上帝啊,我樂於遵行你的旨意,你的律法在我內心深處。」耶穌以言行證明上帝的律法完美,對所有人都有益處,而且他強調律法一定會實現。(馬太福音5:17-19)
2 然而,抄經士和法利賽派曲解上帝的律法,耶穌看到這樣的情形,一定十分痛心!這些人只嚴守律法中細微的部分,像是「把薄荷、蒔蘿、大茴香,交納十分之一」,但耶穌指出他們的問題:「律法上更重大的事,就是公正、慈悲、忠信,反而漠視了。」(馬太福音23:23)耶穌與這些自以為義的法利賽派不同,他了解律法背後的精神,明白這些誡命反映出上帝的哪些特質。
3.本篇課文會回答哪些問題?
3 身為基督徒,我們不必遵守摩西律法。(羅馬書7:6)耶和華將摩西律法收錄在聖經的目的不是要我們拘泥於律法的細節,而是希望我們留意「更重大的事」,也就是律法的原則,並且運用出來。我們可以從庇護城的安排學到一些重要的原則。例如,前一篇課文說明我們從誤殺者 採取的行動學到什麼。這篇課文會幫助我們從庇護城的安排更認識耶和華,也更明白如何反映他的特質。接下來我們會討論以下三個問題:庇護城的安排怎樣使人看出耶和華充滿慈悲?上帝對生命有什麼看法?這個安排怎樣反映出上帝的公正?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幫助我們盡力效法天父。(請讀以弗所書5:1)
位置適中的城顯示上帝的慈悲
4,5.(甲)為什麼誤殺者要到庇護城並不困難?請解釋。(乙)我們從庇護城的安排看出耶和華是怎樣的上帝?
4 誤殺者要到這六座庇護城並不困難。耶和華命令以色列人在約旦河的兩邊各撥出三座城作為庇護城,這樣誤殺者能迅速逃到那裡。(民數記35:11-14)另外,通往庇護城的道路修築完善。(申命記19:3)根據猶太人的傳統,這幾條路必須設置路標,引導誤殺者逃到庇護城。因為有庇護城的安排,這些人不會被迫逃到外地去,而受引誘崇拜假神。
5 耶和華規定人必須處死蓄意殺人的罪犯,但他也保護那些誤殺者,對他們表現憐恤之心。一位評注家談到庇護城的安排,他說:「這個安排簡單清楚又有條理,反映出上帝是有恩典的。」耶和華不是無情的審判官,他「富於慈悲」,不會一心想要懲罰他的僕人。(以弗所書2:4)
6.法利賽派的態度與上帝的慈悲有什麼不同?
6 法利賽派卻不同,他們不願對人表現慈悲。根據他們的傳統,假如一個人因同樣的事被冒犯超過三次,就不必寬恕對方。耶穌提到他們的態度時講了一個比喻,一個法利賽派的 人在禱告時說:「上帝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其他的人,敲詐、不義、通姦,也不像這個收稅人。」(路加福音18:9-14)但是,站在他旁邊的收稅人謙卑地懇求上帝以慈悲待他。為什麼法利賽派不願對人表現慈悲呢?聖經說他們「輕視別人」。(路加福音18:9-14)
7,8.(甲)當別人得罪你時,你可以怎樣效法耶和華?(乙)為什麼我們必須表現謙卑,才能寬恕人?
7 要效法耶和華表現憐恤之心,不要像法利賽派一樣。(請讀歌羅西書3:13)表現憐恤之心的一個方式就是樂意寬恕人。(路加福音17:3,4)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即使一個人得罪我許多次,我仍然願意原諒對方嗎?我盡力 與冒犯我或傷害我的人和好嗎?」
8 我們要寬恕人,就必須表現謙卑。法利賽派無法寬恕人,因為他們看不起別人。然而,身為基督徒,我們要謙卑地「看別人比自己優越」,把他們視為我們必須寬恕的人。(腓立比書2:3)你效法耶和華表現謙卑嗎?當別人得罪你時,你會樂意寬恕人,好像讓寬恕之路暢通無阻嗎?我們要樂意表現慈悲,不要輕易動怒。(傳道書7:8,9)
尊重生命就不必承擔血債
9.耶和華怎樣使以色列人看出生命是神聖的?
9 設立庇護城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讓以色列人避免承擔血債。(申命記19:10)耶和華喜愛生命,恨惡蓄意殺人的行為。(箴言6:16,17)上帝公正又聖潔,即使是意外殺人的案件,他也不會坐視不理。誤殺者要得蒙慈悲,就必須先把事情告訴長老。如果案件被判定為意外殺人,他就要住在庇護城,直到大祭司去世為止。這代表他可能終生都要留在那裡。這項安排提醒以色列人生命是神聖的。他們尊重賜予生命的上帝,就必須避免做任何危害同胞生命的事。
10.為什麼說抄經士和法利賽派對別人的生命毫不在乎?
10 抄經士和法利賽派與耶和華不同,他們對別人的生命毫不在乎。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拿走了知識的鑰匙,自己不進去,連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阻礙!」(路加福音11:52)他們本來應該教導人上帝的話語,幫助人民行走永生的道路,但他們阻止人親近「領人得生的領袖」耶穌,使人民走向滅亡。(使徒行傳3:15)抄經士和法利賽派 驕傲又自私,一點也不關心同胞的生命及福利。他們真是一群冷酷無情的人!
11.(甲)使徒保羅怎樣做,表明自己以上帝的觀點看待生命?(乙)我們怎樣才能在傳道方面效法保羅的精神?
11 我們可以怎樣效法耶和華,避免表現與抄經士和法利賽派一樣的態度呢?就是要尊重及珍視生命。使徒保羅徹底作見證,表明他尊重生命。因此,他能夠說:「我也是清白的,沒有欠誰的血債。」(請讀使徒行傳20:26,27)不過,保羅向人傳道,並不是因為責任感或愧疚感,而是因為他愛別人,把人的生命看得很寶貴。(哥林多前書9:19-23)我們也該努力以上帝的觀點看待生命,因為耶和華希望「人人最終都悔改」。(彼得後書3:9)你效法耶和華,培養慈悲的特質,就能在傳道時更熱心,也更喜樂。
12.為什麼上帝的子民應該注重安全?
12 我們注重安全,也能表明我們以上帝的觀點看待生命。我們在開車和工作時都必須小心,在興建、維修、往返崇拜場所時也要留意安全。健康與安全永遠比金錢、進度、效率來得重要。我們的上帝是公正的,他所做的總是 對的,我們應該效法他。長老尤其需要注意自己與他人的安全。(箴言22:3)因此,如果長老提醒你留意安全守則或規定,就要聽從他的勸告。(加拉太書6:1)我們像耶和華一樣尊重生命,就不必「承擔血債」。
按審判的條例作出判決
13,14.以色列的長老怎樣反映耶和華的公正?
13 耶和華要求以色列長老按照他的公正標準行事。首先,長老需要找出事情的真相。接著,他們要仔細衡量誤殺者的動機、態度、以往的行為,再決定是否對他表現慈悲。長老要像上帝一樣公正地審判人,就必須查明誤殺者的行為是不是懷著仇恨或惡意。(請讀民數記35:20-24)如果有人看見事情的經過,就至少要有兩個人作證,才能將殺人者定罪。(民數記35:30)
14 長老確立事實後,需要衡量的不只是誤殺者做的事,還有他是個怎樣的人。長老需要有洞察力,這種能力能使他們看出事情的全貌。最重要的是,他們需要有耶和華的聖靈幫助他們洞悉事理、表現慈悲和公正。(出埃及記34:6,7)
15.耶穌和法利賽派看待罪人的方式有什麼不同?請解釋。
15 法利賽派只留意罪人做了什麼事,而不是留意他的內心。(馬太福音9:9-13)當法利賽派看見耶穌到馬太的家用餐時,他們問耶穌的門徒:「為什麼你們的老師跟收稅人和罪人一起用膳呢?」耶穌聽見了之後就說:「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生病的人才需要。『我要的是慈悲,不是祭牲。』你們去學習一下這句話的含意吧。我來不是要召義人,而是要召罪人。」(馬太福音9:9-13)耶穌並不是在替罪人找藉口。 事實上,耶穌傳道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幫助罪人悔改。(馬太福音4:17)耶穌看出那些「收稅人和罪人」當中有些人願意改變。他們去馬太家不是為了吃飯,而是為了跟隨耶穌。(馬可福音2:15)然而,大部分的法利賽派不像耶穌那樣看待別人。他們口口聲聲說自己崇拜上帝,卻沒有效法上帝的公正和慈悲。他們把同胞視為罪人,還說這些人毫無希望。
16.司法委員會在處理案件時需要怎麼做?
16 今天,長老必須效法耶和華「喜愛公正」。(詩篇37:28)首先,他們需要「調查、徹底追問」,才能確定對方是否犯罪。如果罪行屬實,長老就要按照聖經原則處理案件。(申命記13:12-14)司法委員會的長老要仔細評估,才能判定犯過者是否真心悔改。不過,要看出人有沒有悔改之心並不容易,因為這牽涉到他的內心情況以及他如何看待自己犯的過錯。(啟示錄3:3)犯過者想得蒙慈悲,就必須悔改。 *
17,18.長老怎樣看出犯過者是否真心悔改?(見課文開頭的圖片)
17 耶和華和耶穌清楚知道人心中的想法,但長老無法看透人心。如果你是長老,你怎樣才能看出一個人是否真心悔改呢?第一,你要祈求上帝賜你智慧,使你明辨事理。(列王紀上3:9)第二,你要查考聖經和忠信奴隸的出版物,這能幫助你分辨犯過者是為了「世俗的因素而傷心」,還是因「敬神的態度而傷心」。(哥林多後書7:10,11)你可以看看聖經怎樣描述悔改的人與不願悔改的人之間的差別,留意經文怎麼描述這兩種人的態度和行為,以及對過犯的感受。
18 第三,長老也要努力了解犯過者。他需要考慮犯過者的背景、動機、能力限度。聖經提到會眾的元首耶穌,說:「他行審判並不單憑眼見,責備人也不僅憑耳聞。他按正義審判卑微的人,憑正直糾正地上謙和的人。」(以賽亞書11:3,4)長老們,你們是耶穌手下的牧人,他一定會幫助你們在審理司法案件時表現公正及慈悲。(馬太福音18:18-20)我們真的很感謝長老這麼關心我們,也很感謝他們辛勤地付出,幫助我們以慈悲和公正待人。
19.有關庇護城的記載,你想實踐哪些原則?
19 摩西律法包括「知識和真理的綱領」,我們了解摩西律法,就能更認識耶和華和他的標準。(羅馬書2:20)例如,庇護城的安排幫助長老「按事實秉公審判人」,也讓我們學到如何「以忠貞之愛和慈悲彼此相待」。(撒迦利亞書7:9)雖然我們不必遵守摩西律法,但耶和華的標準從未改變,他仍然會表現公正和慈悲。我們能崇拜創造我們的上帝,效法他的特質,並向他尋求庇護,真是莫大的榮幸!
^ 請看《守望台》2006年9月15日刊30頁的「讀者來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