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醫生處境,今非昔比

醫生處境,今非昔比

醫生處境,今非昔比

1174年,邁蒙尼德被指派為埃及的御醫,為王公大臣診治。他的大半生都在宮廷裡度過。他這樣描述每天回家的情形:「一天只能簡單地吃一餐飯,然後就得趕去看病,忙著開藥方、叮囑該注意的事項。病人絡繹不絕,直到夜幕低垂。……有時回到家都已累得說不出話了。」

當醫生需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今天醫生所處的環境,瞬息萬變,前所未見。他們也和邁蒙尼德一樣,工作繁忙。但是,醫生是否仍像以往一樣受到同樣的尊重呢?新的環境怎樣影響了醫生的生活呢?社會的發展如何改變醫生和患者的關係呢?

時移勢易,關係改變

也許有些人還記得,醫生攜著黑藥箱上門看病的日子。人們對大部分醫生的態度是,一方面景仰醫生的能力,尊重他們的地位,稱讚他們的職業道德;另一方面又抱怨他們的收費,痛恨他們的失誤,譴責他們的冷漠。無論古今,人們對醫生的感情總是錯綜複雜的。

然而,有的醫生卻能跟一家幾代人結下情誼,為他們看病。以往,醫生常常上門看病,要是到鄉下去接生,有時還會留在那裡吃飯甚至過夜。有的醫生親自為病人配藥。有的醫生則不計私利,免費為窮人看病,不分晝夜,全年無休。

當然,現在不少醫生還是那樣辛勞無私,但是在許多地方,醫生和病人的關係在近幾十年的變化之大,超過在過去的幾百年。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先看看,上門看病這種方式的轉變。

為何不再上門看病?

上門看病曾是醫生慣常的做法,目前在一些地區還是有這樣的看病方式。但在世界上很多地區,這種看病的方式已越來越少了。《印度時報》說:「家庭醫生特別讓人感到安心,對病患家庭也非常了解,還願意隨喚隨到。如今的年代,醫生專攻某一個醫學領域,家庭醫生上門看病的方式已成過去。」

由於醫學知識爆炸,許多醫生都只專攻某個醫學領域,成為整體中的一分子,這樣一來,病人每次看病,都可能要看不同的專科醫生。結果,許多醫生就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跟患者的家庭建立長久的關係。

一百年前,醫生開始使用實驗分析、儀器診斷,自那時起,就很少有醫生再上門看病了。許多國家的醫療機構都認為,醫生上門看病是浪費時間。現在的病人大多都能乘車到醫生的診所就診。另外,輔助醫療服務和急救服務,過去都是醫生的工作。

情況改變

當今社會,能獨當一面的醫生少之又少。常常由政府機構或醫療保健公司,聘請醫生提供醫療服務。誠然,許多醫生不喜歡第三者介入醫生和病人之間。這些機構往往要求醫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裡,看更多的病人。英國一位醫生希拉·柏金斯說:「每7-10分鐘我就得看一個病人。還要花大量時間從電腦上查看病人的資料。根本沒有時間深入了解病人。這真令人沮喪。」

從前,醫生的吩咐就像聖旨一般。到了今天,醫生看病,病人反而有更大的決定權。現在許多國家,醫生有義務要向患者說明治療方法可能出現的後果,這樣患者可以知情同意某種治療方法。於是,醫生和病人的關係就發生了改變。在有些人看來,醫生只不過是擁有某方面的專長罷了。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有不少醫生都是女性。女醫生通常比較受人歡迎,因為她們更有耐心聆聽患者傾訴。看來因她們的加入,使人覺得醫生都頗有同情心。

有同情心的醫生,能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面對的壓力,所以還是受大部分人賞識的。但是反過來問一問,又有多少病人了解醫生的感受和面對的壓力呢?將心比心,互相體諒,無疑能夠改善醫生和病人的關係。下篇文章也許能加深我們對醫生的了解。

[第3頁的圖片]

邁蒙尼德

[鳴謝]

Brown Brothers

[第4頁的圖片]

過去,醫生經常上門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