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跨越種種障礙,在巴拿馬向人傳道

跨越種種障礙,在巴拿馬向人傳道

跨越種種障礙,在巴拿馬向人傳道

「巴拿馬——世界橋梁。」半個世紀以前,巴拿馬一個受歡迎的電台節目常常提到這個短語。今天,這句話表達了很多人對這個中美洲國家的感覺。

巴拿馬與南、北美洲兩片大陸相連,發揮著橋梁的作用。有一道實際的橋叫美洲大橋橫臥在著名的巴拿馬運河之上。這條運河確實是工程學上的一大傑作,河道貫穿巴拿馬,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世界各地的船舶只需幾個小時,就能從大西洋航行到太平洋,或從太平洋航行到大西洋。沒有這條運河,航程就需時幾天甚至幾個星期了。的確,巴拿馬是把世界各地連接起來的重要橋梁!

寶貴的真理吸引多種多樣的人

巴拿馬匯集了不同國家和種族背景的人,也有很多本土的民族。他們散居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使巴拿馬成為人口多種多樣的國家。鑑於巴拿馬人民在社會、文化、信仰和語言方面都有許多差異,這些障礙能否逾越,好讓各種各樣的人藉著聖經的寶貴真理,得以同心同德、團結一致呢?

這些障礙是能夠逾越的。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2:17,18指出,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無論是猶太人也好,是非猶太人也好,都因為靠著基督的贖價安排而能夠團結合一、和諧共處。保羅說:「他[耶穌]來把和平的好消息傳給你們這些遠離上帝的人,也傳給接近上帝的人,因為我們雙方藉著他,憑著同一股聖靈,得以親近天父了。」

今天也有類似的情形,巴拿馬的耶和華見證人正努力傳講「和平的好消息」。當地的居民都各有不同的信仰,從屬靈的角度看,他們確實「遠」離上帝;從地理的角度看,有的住在比較偏遠的地區,可說是來自「遠」方。現在,那些「親近」耶和華的人享有真正的和平團結。結果,很多會眾得以建立起來,而且有六種不同的語言,分別是西班牙語、廣東話、巴拿馬手語、英語,還有兩種本土語,叫庫納語和恩戈貝雷語(圭米語)。知道這些說不同語言的人怎樣得以團結地崇拜耶和華,實在令人鼓舞。

保留區

恩戈貝族是巴拿馬八個本土民族中最大的一個,人口約有十七萬,大多住在當局最近劃出的保留區裡。保留區的面積相當廣闊,可是有不少地方是崎嶇的山林,主要靠步行才能到達。當地的沿海地區景色宜人,可以藉水路到達。居民通常住在河流附近,這些水道能為他們提供方便的交通網;還有些居民住在沿海一帶。在保留區裡,很多居民都生活貧困,他們在山上種植咖啡,出海捕魚或者以務農為生。當地大部分人是天主教徒或基督新教徒,也有人信奉本地的馬馬塔塔教。另外,有些人生病或覺得自己遭邪靈騷擾時,會求助於薩滿教僧(當地的靈媒)。雖然不少人會講西班牙語,可是人們最通曉的卻是恩戈貝雷語。

為求傳講真理,水上穿梭往來

耶和華見證人知道,他們不但要幫助人明白聖經真理,還要讓真理打動他們的心。這樣,人們才會有推動力作出適當的改變,好按照聖經的原則生活。為了更有效地幫助當地人,奉派到保留區八個地區服務的特別先驅,藉當地一些精通恩戈貝雷語的見證人之助,學習了這種語言。

保留區裡成立了14個會眾,而且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幾年前,迪馬斯弟兄和妻子吉塞拉奉派到托沃韋做特別先驅,當時會眾只有大約四十人。為了把王國好消息傳給大西洋沿岸謙和的居民,他們倆經常划獨木舟來來回回。有時,平靜的海面會突然掀起洶湧的波濤,相當危險。他們從一個村莊划到下一個村莊,往往弄得胳膊和背部都很酸痛。要適應這些事,真的一點兒也不容易。此外,要學好本地的語言又是另一個挑戰。可是,他們的犧牲和堅忍終於收到了美好的成果:在2001年,耶穌受難紀念聚會的出席人數高達552人。

從托沃韋划過一個海灣,就來到埃斯孔迪達角這個村莊。村裡有一小群傳道員,只要天氣情況容許,他們都會經常划船到托沃韋參加聚會。報告顯示,這個小組很有潛力擴展為一個新的會眾。於是,迪馬斯和吉塞拉就應邀搬去埃斯孔迪達角服務。不到兩年,這個小組已成為一個會眾,合共有28個傳道員。每星期公眾演講聚會的出席人數平均有114人。2004年的耶穌受難紀念聚會一共有458人出席,會眾感到非常雀躍。

向不識字的人傳道

很多誠懇學習聖經的人識字以後,更能親近耶和華。費爾米娜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這個年輕的婦人住在保留區的山地,海外傳道員來到這個偏遠地區傳道,發覺她對王國信息很感興趣,於是請她學習聖經,她表示很想多學一點。不過有一個難題,就是她雖然會講西班牙語和恩戈貝雷語,卻既不會寫,也看不懂這兩種語言。有一個海外傳道員表示,願意用《專心寫讀》 *這本冊子教她。

費爾米娜是優秀的學生,不但勤奮預習課文,做妥所有作業,還常常練習拼寫。她進步得很快,不到一年已經能研讀《你能成為上帝的朋友!》 *這本冊子。當地有聚會安排後,她就開始參加聚會了。可是因為家境窘迫,她難以負擔自己和兒女一起參加聚會的路費。一個先驅姊妹留意到費爾米娜的困境,於是提議她考慮縫製恩戈貝族婦女穿的傳統衣服來售賣。結果,她掙來了一些錢,雖然這些錢可用來買點穿的吃的,可是她把錢只用作參加聚會的路費。費爾米娜和家人現在已搬到另一個地區,她仍然在靈性上不斷進步。她和家人感到非常欣幸的,不單是學會寫讀,更重要的是,他們認識了耶和華。

幫助失聰的人「聽見」好消息

在巴拿馬,不少家庭因為有聽力缺陷的家人而感到尷尬。有時,這些失聰的人也沒有機會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因為很難和別人溝通,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感到被孤立和被排斥。

顯然,傳道員一定要想想辦法,才能幫助失聰的人接觸到王國好消息。在分區監督的鼓勵下,一群熱心的先驅和會眾的其他成員決定學習巴拿馬手語。他們靈活變通,甘願幫助失聰的人,結果帶來很大的報酬。

在2001年的下半年,巴拿馬市成立了一個手語小組,當時大概有二十人參加聚會。隨著弟兄姊妹越來越通曉手語,他們能夠向失聰的人作見證,而這些人是平生第一次以母語「聽見」了王國的好消息。不少見證人開始帶失聰的兒女參加聚會,並且發覺孩子比以前更容易明白聖經的教誨,對真理也表現出更大的熱心。一般而言,孩子的父母如果學會手語,跟孩子的溝通就會比較好,而且也能給孩子屬靈的幫助,結果整個家庭的關係也就更加鞏固。埃爾莎和女兒伊賴達的經驗正好說明這一點。

手語小組裡的一個見證人姊妹聽到關於伊賴達的事,於是探訪她並且留下一本《永遠在地上享受生命!》 *的冊子。伊賴達知道自己能生活在冊子的圖畫所描繪的新世界裡,感到非常高興。姊妹便用這本冊子教導她學習聖經,學完整本冊子以後,她們用另一本冊子《上帝對我們有什麼要求?》 *繼續討論。就在這個時候,伊賴達開始請求媽媽給她解釋課文和幫助她預習資料。

可是,埃爾莎有兩個難題:她不是見證人,對聖經沒有什麼認識;另外,她也不會手語。埃爾莎聽信了人言,認為不應該用手語跟女兒溝通,卻要訓練女兒說話;所以,她們倆的溝通其實非常有限。埃爾莎不忍拒絕女兒的懇求,於是請求會眾的見證人也教導她學習聖經。她說:「我是為了伊賴達而提出這個請求的,因為我從沒見過她對一件事情感到那麼雀躍。」埃爾莎加入女兒的聖經討論,並學習了手語;她比以前付出更多時間和女兒作伴,所以她們的關係大大改善了。伊賴達也開始比以前更小心選擇朋友,只和會眾裡的朋友交往。現在,母女倆經常參加基督徒的聚會;最近埃爾莎還受了浸,伊賴達也正向著這個目標邁進。埃爾莎表示,她至今才真正了解自己的女兒,現在母女倆能夠開懷地「互訴」心聲了。

2003年4月,巴拿馬市手語小組正式成立為會眾,傳道員人數現時已增至大約五十人,出席聚會的人數更多,其中失聰的佔三分之一以上。在巴拿馬市以外,還有三個城市正在建立手語小組。在幫助失聰的人方面,雖然傳道員還有不少工作要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傳道員已採取了重要的一步,幫助誠心學習真理的聾人越過失聰的障礙,讓他們得以認識仁愛的造物主耶和華上帝。

在巴拿馬還有不少這樣的例子。雖然該國人民的語言、文化和背景都有差異,可是他們卻能夠團結起來崇拜獨一的真神。這正是因為在這個堪稱「世界橋梁」的國家裡,耶和華的子民也像一道大橋那樣跨越有如鴻溝的種種障礙,成功把上帝話語的真理廣傳開去。(以弗所書4:4

[腳注]

^ 15段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 16段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 21段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 21段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第8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加勒比海

巴拿馬

托沃韋

太平洋

巴拿馬運河

[第8頁的圖片]

手持織物的庫納族婦女

[第9頁的圖片]

海外傳道員向恩戈貝族婦女傳道

[第10頁的圖片]

恩戈貝族的見證人乘獨木舟去參加特別大會

[第11頁的圖片]

巴拿馬的傳道員跨越文化和語言等障礙,向人傳講聖經的真理

[第12頁的圖片]

用手語主持《守望台》研究班

[第12頁的圖片]

埃爾莎和女兒伊賴達開懷地「互訴」心聲

[第8頁的圖片鳴謝]

船和庫納族婦女:© William Floyd Holdman/Index Stock Imagery; 村莊:© Timothy O’Keefe/Index Stock Imag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