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避免走極端?
為什麼要避免走極端?
在保持平衡方面,耶和華樹立最佳的典範。他「所做的完美無瑕」,公正但從不嚴苛,因為他的公正總是跟慈悲協調一致,相輔相成的。(申命記32:4)他仁愛但從不偏離原則,因為他的作為總會符合他那完美的律法。(詩篇89:14;103:13,14)我們的始祖受造時在各方面都很平衡,沒有走極端的傾向。但是犯罪導致不完美,造成「缺陷」,使他們不能保持這種平衡。(申命記32:5)
打個比方,你是否乘過一輛汽車或騎過一輛自行車,其中的一個輪胎在某處異常地鼓了起來?這種不正常的情況無疑使車子顛簸不定,也不安全。這個輪胎需要修補,否則情況會越來越糟或者導致輪胎破裂。同樣,由於遺傳的缺陷,我們的性格很容易顯出一些弱點,就像輪胎上異常鼓起來的地方。如果容許這樣的弱點繼續惡化下去,我們的人生道路就會崎嶇不平,甚至很危險了。
有時,我們的美好特質或長處,如果失去平衡,就會走極端。舉個例子,摩西律法規定以色列人的外袍要縫上穗邊,但是耶穌日子的法利賽派想顯得與眾不同,就把衣服的穗邊加大,走了極端。他們的動機是要使自己看起來比同胞更聖潔。(馬太福音23:5;民數記15:38-40)
今天有些人想方設法,甚至以令人震驚的方式來引人注意,只是為了得到別人的關注。他們這樣做,其實可能是絕望的吶喊:「注意我!我也是個人!」但是在服飾、態度和行為方面走極端,並不能滿足基督徒的真正需要。
平衡看工作
無論我們是誰,在哪裡生活,有益的工作會叫我們生活得有意義。上帝造人,就是要人從有益的工作得到滿足。(創世記2:15)所以,聖經譴責懶惰。使徒保羅直截了當的說:「有誰不肯工作,就不可吃飯。」(帖撒羅尼迦後書3:10)事實上,做事懶懶散散,不僅會導致貧窮、生活空虛,也會使上帝不悅。
許多人走的另一個極端,就是過度沉迷於自己的工作,甘願做工作的奴隸。他們早出晚歸,認為這樣做是為家人的最大好處著想。可是,他們的家人可能正是這種工作態度的受害者。有個家庭主婦的丈夫經常加班加點,她說:「這個家雖然富裕舒適,我卻願意用家裡的一切來換取丈夫跟我和孩子共處的時光。」那些自願選擇工作過度的人,應當認真想想所羅門王的親身經歷:「後來傳道書2:11)
我回想我手所做的一切事,回想我辛勞的工作、辛勞得來的成就。想不到,一切盡都空虛,猶如捕風」。(不錯,對待工作我們應該避免兩種極端的態度。我們會勤奮地工作,但是要記住,成為工作的奴隸會剝奪我們的快樂,甚或導致更大的損失。(傳道書4:5,6)
平衡看娛樂
聖經預告在我們的日子:「人必……愛享樂不愛上帝」。(提摩太後書3:2,4)追求享樂是撒但引誘人離棄上帝極為成功的一個方法。由於人們沉溺於娛樂享受,所以極限運動或刺激運動就盛行起來。這樣的運動層出不窮,參與的人也越來越多。為什麼這般受歡迎呢?許多人活得不稱心,感到沉悶,於是想尋求更大的刺激。但是要維持這樣的刺激水平,冒險的程度就要不斷提升。良心受過聖經熏陶的基督徒因為尊重生命、尊重賜生命的上帝,會避免這樣危害生命的運動。(詩篇36:9)
上帝創造了第一對人,把他們安置在哪裡呢?在伊甸園裡。(創世記2:8)「伊甸」這個詞在原文的意思是「愉快」或「樂趣」。顯然,耶和華對人類的旨意就是要人生活得快樂滿足。
在娛樂方面保持平衡,耶穌為我們留下完美的榜樣。他全心全意成就耶和華的旨意,時時刻刻按照上帝的律法和原則生活。他願意花時間幫助有需要的人,疲倦時也不例外。(馬太福音14:13,14)即便這樣,耶穌也接受邀請到別人家裡吃飯,讓自己有機會休息一下,恢復體力。當然耶穌知道有些敵人因他這樣做而挑剔他。他們這樣議論他:「看哪!這個人貪食好酒」。(路加福音7:34;10:38;11:37)但是耶穌並不認為,真正熱心事奉上帝的人不能享有任何令人愉快的活動。
顯而易見,我們對娛樂的選擇避免走極端是明智的。把享受和娛樂放在生活的重要位置,永遠不會帶給人真正的滿足和快樂,只會叫人忽視更加重要的事,包括我們跟上帝的關係。然而,我們不應當拒絕一切娛樂,或者批評別人合理的享受。(傳道書2:24;3:1-4)
平衡的生活帶來快樂滿足
門徒雅各寫道:「我們人人都難免多次犯錯。」(雅各書3:2)我們可能發覺在努力避免走極端方面確實如此。那麼,我們怎樣做有助於保持平衡?我們需要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哪裡。要這樣客觀地看透自己並不容易。我們可能並不察覺自己正漸漸走向極端。因此,我們跟成熟的基督徒密切來往,聽聽他們平衡的勸告,這樣做是明智的。(加拉太書6:1)我們也可以問問自己信任的朋友或會眾裡有經驗的長老的意見。另外,閱讀聖經也有助於我們保持平衡,基於聖經的勸告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出在耶和華眼中自己真正的為人。(雅各書1:22-25)
慶幸的是,我們無須任由自己走極端,走極端不是無可避免的。憑著我們堅定的決心和耶和華的幫助,我們能夠保持平衡而成為快樂的人。我們跟基督徒弟兄姊妹的關係也可能因此得到改善,在向人傳道時也可以立下較佳的榜樣。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更進一步地仿效平衡仁愛的耶和華上帝。(以弗所書5:1)
[第28頁的圖片鳴謝]
©Greg Epperson/age foto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