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城市为什么危机重重?

城市为什么危机重重?

城市为什么危机重重?

“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创世记11:4

这句话是在四千多年前说的。当时有人宣布要建一个名叫巴别的大城市。

巴别后来取名为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示拿平原,这一带的土地以往十分肥沃。可是,跟一般人的看法不同,巴比伦并不是圣经记载的第一个城市。其实早在挪亚洪水前已有城市存在。该隐建造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城。(创世记4:17)这座城名叫以诺,或许比小型住宅区或村镇大不了多少。但巴别却是个大城市,城里一座巨塔标明这城是个谬误的崇拜中心。巴别和城内臭名昭著的巴别塔公然蔑视上帝。(创世记9:7)所以,圣经记载上帝采取行动影响事态,把建造巨塔的人的言语变乱,使这些野心勃勃的人的宗教阴谋无法得逞。创世记11:5-9指出,上帝“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

当然,人类分散全地也使城市不断扩展。毕竟,城市能够为人民带来保护,免受外敌入侵。城市也提供一些地方让农民储藏和分配农作物。市场的出现更使居民有机会从事不同的行业,而不一定以务农为生。《城市的兴起》表示:“在城市生活的人一旦脱离三餐不计的阶段,就纷纷从事一些专业,如编制工艺、制陶、纺织、编织、皮革加工、木工手艺,以及石雕工艺这些有利可图的行业。”

这些制成品以城市为销售中心,很快就能够卖出。圣经曾谈及埃及一场严重的饥荒。宰相约瑟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安排人民住在各城市里。为什么?显然由于这会使仅余的粮食更有效地分配到人民手上。——创世记47:21

古时的交通还没有现在的那么方便快捷,城市有助人与人之间的通讯和交流,也加快了社会及文化的改变。城市渐渐成为新事物的集中地,促进科技发展。由于任何人都可自由发表新的意念,带来不少创新的科学、宗教和哲学思想。

南柯一梦

现代的城市也为人带来同样的好处。难怪世上数百万人仍对城市的生活很着迷。对那些受不了艰苦的农村生活的人来说,城市的生活尤其吸引。可是,很多迁到城市去,一心要过较佳生活的人都发觉,他们的梦想根本无法实现。《1998生命征象》一书说:“据人口理事会最近所作的研究显示,今天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生活素质往往比农村更差。”为什么呢?

亨利·西斯内罗斯在《都市人生》写道:“当穷人聚居在同一个地区,他们遇到的难题就会剧增。……越多属于少数民族的穷人聚居,失业情况就会随之恶化,福利负担因而加重,失业的人接受援助的时日也会延长,严重影响市民的身心健康。最令人闻风丧胆的就是罪行充斥。”《大城市的增长与未来》也有类似的评论:“大量移民涌入,时常令失业和就业不足的情况加剧,因为求职者不断增加,劳工市场无法吸纳。”

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里,街童数目日增,令人痛心疾首,事情显示一些城市的确面对着赤贫的问题。据估计,全球共有三千多万街童!《大城市的增长与未来》说:“贫穷和其他问题使家庭关系大受破坏,导致街童被迫要自力更生。”大部分街童都沦落到要以拾荒、行乞或在市场干粗活为生。

其他残酷的现实

贫穷往往使人做出犯罪的勾当来。南美洲一个城市以崭新的现代建筑著称。但当地罪行十分猖獗,市内的建筑物都装上铁窗和铁栏栅。为了保卫家园和家人的隐私,无论是家财万贯,还是家徒四壁的都会安装铁栏。于是,居民就把自己困在铁笼里。一些人甚至在屋子未落成前已筑起铁栏。

人口过剩也令城市不能提供基本的食水和公共卫生设施。据估计亚洲有一个城市急需50万个公厕,但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这个城市只有200个可使用的公厕!

此外,过剩的人口也大大破坏城市的环境,问题实在不容忽视。由于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展,附近的农地也买少见少。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前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说:“城市人耗用大量的能源和水,又不断浪费食物和天然资源。……城市的自然环境已达到饱和,既无法容纳更多污染物,也不能开发更多天然资源。”

西方大城问题多

西方国家的情况可能没有那样严重,但这些国家的城市仍存在着不少危机。例如,《美国大城市的危机》指出:“近年美国城市的暴力事件增长得异常迅速。……美国城市的暴力情况十分猖獗,以致一些医学杂志也开始刊登一些以暴力为题材的专栏,视之为公众其中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毫无疑问,暴力是世上很多主要城市的祸根。

城市的生活素质每况愈下,令很多投资者也望而却步。《都市人生》表示:“很多商人都把业务迁到市郊或海外。工厂纷纷关闭,剩下的只有‘荒凉的土地’。饱受污染的土地上只有空置的建筑物,地里埋着有毒物质,完全不适宜发展。”结果,很多在城市居住的穷人都要住在“环境恶劣的地方,那里排水系统失灵,食水未经适当净化,地上满布垃圾令害虫滋生,侵害附近的民居。破烂不堪的公寓大厦墙上的油漆剥落,幼童很容易吃了含铅的油漆而中毒。……看来这些地区已被遗忘了”。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罪行、暴力和悲惨的事无日无之。

此外,西方国家的城市要提供完善的基本设施也不容易。1981年,作家帕特·乔特和苏珊·沃尔特撰写了一本书,他们为这本书起了个令人瞩目的名字,书名是《美国陷于崩溃,基本设施破烂》。他们在书里写道:“美国的公共设施损毁的速度远比建新设施的速度快。”作者也表示各主要城市里日久失修的桥梁、损毁的道路、残破的排水系统随处可见,已达到危险的地步。

即使二十年后,纽约市的基本设施依然不完善。《纽约杂志》周刊一篇文章把一项规模庞大的第三输水隧道工程描述为,“西半球一项最巨大的基础建设”。这项工程至今已进行了30多年,耗资超过50亿美元。工程完成后,输水隧道每天可以运送逾10亿加仑的淡水到纽约市。作者说:“但多年来的大兴土木只能补现有水管的不足,让20世纪初铺设的水管首次得到维修。”《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报道,要维修市内其余失修的建设,包括地铁、输水管、道路和桥梁,估计要花900亿美元。

除了纽约市外,也有不少城市无法为市民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事实上,很多大城市都经不起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而秩序大乱。1998年2月,新西兰奥克兰电力中断超过两星期,令全城陷于瘫痪。此外,澳大利亚墨尔本由于一家工厂发生工业意外而没有天然气供应达13天,当地的居民没有热水使用。

还有一个问题是所有城市都要面对的,就是交通阻塞。建筑师摩西·萨夫迪说:“目前很多城市的运输系统都无法配合城市的需要,形成严重的冲突。……很多政府在以往建设城市时都没料到商业区的车辆往来会如此频繁,现在才作出适当的配套工程。”《纽约时报》透露,在开罗、曼谷和圣保罗,交通阻塞已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尽管在城市生活要面对以上各种问题,但迁到城市生活的人潮看来仍有增无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发表的文章论到这个情况说:“不论事情本身对与错,城市看来提供较理想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城市的吸引力令人无法抗拒。”可是,世上各大城市的未来会怎样呢?今天大城市面对的问题会有实际的解决方法吗?

[第5页的精选语句]

“大量移民涌入,时常令失业和就业不足的情况加剧”

[第7页的图片]

交通阻塞是很多城市的棘手问题

[第7页的图片]

数百万街童要自力更生

[第7页的图片]

很多人迁到城市去,寻求较佳的生活,他们后来发觉自己的梦想根本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