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痛失爱侣,仍喜乐感恩

痛失爱侣,仍喜乐感恩

人物生平

痛失爱侣,仍喜乐感恩

南茜·波特自述

1947年6月5日傍晚,距美国东南岸不远的巴哈马群岛相当温暖。移民局一名职员突然登门,令我和丈夫乔治大感意外。移民局职员专程把一封信交给我们,信的内容表示当局已把我们列为不受欢迎的人物,因此下令我们“立即离开本殖民地!”

我和乔治是最先来到拿骚服务的耶和华见证人海外传道员。拿骚是巴哈马群岛的最大城市。我们曾在纽约州北部第八届基列海外传道学校受训,毕业后奉派到该市服务。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事,以致在当地只逗留了短短三个月,就引起了这么强烈的反应呢?为什么五十年后的今日,我仍然在这里呢?

受训传道

家父哈里·基尔纳对我的一生影响深远。他是我的楷模。为了成为耶和华见证人,爸爸作了不少牺牲。尽管健康不好,他却差不多每个周末都参与传道工作,热心地把王国事务置于生活的首位。(马太福音6:33)我们的家境虽然清贫,但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爸爸在加拿大艾伯塔省莱斯布里奇所经营的鞋店,却是个属灵活动的中心。我记得在幼年时,就有耶和华见证人的全时传道员(称为先驱)到我们家里来,把他们的传道经验告诉我们。

1943年,我在艾伯塔省的麦克劳德堡和克莱尔斯霍姆附近展开先驱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反对者作祟,见证人在加拿大的传道工作受到政府禁止。传道地区广达100公里,但由于我们年轻力壮,因此即使要骑脚踏车或徒步前往一些小社群或农场,我们也不觉得怎么辛苦。在这期间,我有机会与一些基列毕业生交往,他们的经验激励我也立志成为海外传道员。

1945年,我与乔治·波特结为夫妇。乔治在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出生,父母自1916年以来就一直是热心的见证人。乔治也拣选了全时服务作为终生事业。我们第一个任务,是到加拿大北温哥华市景色宜人的林恩谷服务。此后不久,社方邀请我们到基列学校接受培训。

多年来,我曾跟不同神学院的毕业生讨论过圣经,并且留意到他们所接受的神学课程,大大破坏了他们对上帝和圣经的信心。基列学校课程却截然不同。这个课程大大增强了我们的思考力,更重要的是强化了我们对耶和华上帝和他话语的信心。我们的基列同学奉派到世界各地服务,包括印度、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以及其他地区。我们获悉社方委派我们到热带的巴哈马群岛服务,当时的兴奋心情至今记忆犹新。

险遭驱逐出境

跟其他基列同学相比,我们到巴哈马群岛的旅程并不算长。我们很快就抵达目的地。这里气候暖和,景色宜人,建筑物色调柔和,脚踏车数之不尽。然而,起初令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当船抵达时,岸上已有五个见证人在等候我们。这里的文化跟我们所习惯的大为不同。例如,有人请我丈夫不要在公开场合叫我做“爱人”,因为当地人把这个昵称只用来称呼婚外情人。

过了不久,当地的教士显然因我们到处向人传道而大感不安,于是诬告我们是共产党员。结果,当局下令要我们离境。当时巴哈马群岛的见证人尚不及20人,可是他们很快就取得数千个签名,连同请愿书呈交给当局,请求当局收回成命。这样,有关方面终于撤销了驱逐令。

开拓新地区

圣经真理在爱上帝的人心里迅速萌芽,因此社方差派更多基列海外传道员到巴哈马群岛服务。分社在1950年成立。十年后,纽约布洛克林总部的米尔顿·韩素尔探访巴哈马群岛,问有没有海外传道员愿意到巴哈马群岛的另一个岛屿,开拓当地的传道工作。我和乔治毛遂自荐。结果,我们在长岛一住就住上了11个年头。

长岛是巴哈马群岛的岛屿之一,长140公里,宽6公里。当时岛上并没有任何正式的市镇。首府克拉伦斯镇大约有50户人家。居民的生活颇为简朴,电力、自来水、室内炉灶和抽水马桶全都没有。我们不得不设法适应这种所谓外围岛屿的生活方式。长岛居民的话题大多不离健康。我们后来发觉,跟别人打招呼时最好不要问:“你今天好吗?”要不然,对方准会把详尽的个人健康状况从头说出来。

我们经常“逐厨”向人传道,因为每户的室外厨房通常都会有人。厨房以茅盖顶,人们以柴生火。当地居民大多是农夫或渔夫,他们虽然贫穷,却十分仁慈。大多数居民不但虔信神灵,而且十分迷信,往往把异乎寻常的事件看作兆头。

教士厚颜无耻地擅闯民居,把我们留给住户的圣经书刊撕掉。结果,有些胆怯的人给他们吓倒。然而,不是人人都向教士俯首帖耳的。例如,有一个年届70的妇人就有胆量反抗教士的威吓。她渴望明白圣经,最后她与其他人一起受浸成为见证人。我们找着越来越多对圣经感兴趣的人,在有些星期日,乔治必须驾车驶300公里的路程,以便接他们出席聚会。

起初除了我们,岛上就没有其他的见证人了。乔治和我举行所有的基督徒聚会,借此在灵性上保持健壮。此外,我们也勤恳地紧守一个研读计划,每逢星期一晚研读《守望台》的文章和圣经本身。此外,我们一收到每期的《守望台》和《儆醒!》,就尽快阅读。

爸爸在我们定居长岛期间去世。次年(1963年)夏天,我们把妈妈接到长岛来,与我们毗邻而居。妈妈虽然年事已高,对于长岛的生活却适应得不错,直至在1971年去世为止。今天,长岛已成立了一群会众,当地还有一个新的王国聚会所。

痛失爱侣

1980年,乔治发觉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差。之后,我被迫面对一个令我痛苦不已的现实: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挚爱的丈夫、同工兼伴侣死于早老性痴呆病。他的性情完全改变了。乔治在1987年去世,死前的四年间是一段最难熬的日子。他尽力陪伴我从事传道工作和出席聚会,然而,个中的辛苦却往往令我禁不住流下泪来。乔治死后,会众的弟兄姊妹向我表现真挚的关注,给我很大的安慰。尽管这样,我仍然很想念乔治。

昔日,我和乔治常常有说有笑、互诉心声,这一点在我们的婚姻中非常宝贵。如今乔治已离人世,这使我更加感激耶和华鼓励手下仆人“不断祷告”,“坚持不懈”地祷告,以及“用各样的祷告”向他倾诉。(帖撒罗尼迦前书5:17;罗马书12:12;以弗所书6:18)耶和华的确很关注我们的福利,我为此深感安慰。诗篇执笔者的这番话说得很对:“天天背负我们重担的[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诗篇68:19)我把耶稣的劝告紧记在心,学会不为明天忧虑,坦然接受自己的能力限度,并怀着感激之心领受每天的福分。这确实是最佳的生活方式。——马太福音6:34

从服事职务寻得喜乐

我在基督徒的服事职务上保持忙碌,有助我不致过度缅怀过去。因此,我能够克服一些足以导致抑郁的负面情绪。我教导人认识圣经的真理,从中寻得很大的喜乐。由于经常从事传道教人的工作,我养成了有条不紊的属灵常规,生活也更有秩序、更稳定。——腓立比书3:16

曾有一位女士打电话给我。原来在此之前大约47年,我对她谈及过王国的信息。我和乔治在1947年来到巴哈马群岛,在我们的第一批圣经学生中有一个男子,致电给我的女士就是这个男子的女儿。她的父母、所有姐妹和弟弟,以及他们大多数的子孙,都成为了耶和华见证人。事实上,这位女士的家族有60多人是见证人,但她却一直没有接受圣经的真理。可是,她如今终于快要成为耶和华上帝的仆人了。我和乔治初到巴哈马群岛时,见证人的数目寥寥可数,但现在传道员人数已超过1400人。这实在令人心花怒放!

有时候别人问我可曾因无儿无女而感到遗憾。诚然,有儿女可以是一种福分。可是,我却有很多属灵的儿女、孙儿女,甚至曾孙儿女;他们对我表现很大的爱心和关怀,这种福分大概不是所有实际做父母的都有机会体验到。真的,努力“行善,在善事上富足”的人是最快乐的。(提摩太前书6:18,《新世界译本》)正因为这样,我决心只要健康容许,就尽力在服事职务上保持忙碌。

有一天,在牙科医生的诊所里,一个少妇上前对我说:“你大概不认识我,但我却认识你。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多么敬爱你。”她接着告诉我她是怎样认识圣经真理的,并且表示很感激我们海外传道员到巴哈马群岛服务。

又有一次,我刚度假返回耶和华见证人拿骚分社的宿舍,发现门上有一枝玫瑰花,旁边贴着一张便条,说:“欢迎您回来。”我的心不禁充满感激之情。这使我更深爱耶和华,因为我目睹他的话语、组织和灵产生了一群多么优秀的人!不错,耶和华往往通过我们身边的人去扶持我们。

受恩深重,刻骨铭心

我一生经历过不少风雨,如今生活上的某些方面也不容易应付。然而,我却感激上帝让我享有很多福分:服事职务所带来的喜乐;基督徒弟兄姊妹的爱心和关怀;耶和华组织的仁爱关注;圣经的美好真理;有希望与复活了的亲者团聚;还有与耶和华一位忠仆一段42年刻骨铭心的婚姻。我嫁给乔治之前曾在祷告里告诉上帝,但愿我能够支持丈夫继续留在全时服务的岗位上。乔治的确对全时服务珍之重之。耶和华也垂听了我这个祷告。因此,我决心继续忠心事奉耶和华,好报答他的厚爱。

巴哈马群岛是个旅游胜地,很多游客不惜耗费千金来享受这里的热带风情。由于我甘愿到耶和华的组织所指派的地方事奉上帝,我能够畅游各岛,向人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更重要的是,我得以认识友善的巴哈马人当中最可爱的一群,他们的爱心令我永志难忘。

我实在感激那些把真理带给我父母的人。父母转而把真理的种子栽在我幼小的头脑和心灵里,帮助我培养先求上帝王国的热望。今日,耶和华手下的年轻仆人只要毅然进入引到更大服务机会的“大门”,扩大自己在服事职务上的参与,也会享有很多的福分。(哥林多前书16:9)你只要把一生用来尊荣“万神之神”耶和华,你能够体验到上帝的许多恩惠而感激不尽。——申命记10:17;但以理书2:47

[第24页的图片]

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市从事街上见证工作,摄于1944年

[第24页的图片]

我和乔治在1946年参加基列学校

[第25页的图片]

我和乔治在巴哈马群岛拿骚的海外传道员之家前面合影,摄于1955年

[第26页的图片]

1961至1972年间,我们在戴德曼斯凯服务,图为当地的海外传道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