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远航,朝着新世界进发
人物生平
扬帆远航,朝着新世界进发
杰克·普兰贝里自述
瑞典中部有个风光如画的小镇,名叫阿尔博加。耶和华见证人的分部办事处就坐落在这个小镇的附近,在里边工作的志愿人员超过80个。这里是我和妻子卡琳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我们是怎样来到这里的呢?
19世纪末,一个15岁的瑞典少女移居美国,在纽约市的移民收容中心结识了一个瑞典海员。他们堕入爱河,后来结成夫妇,生了我这个儿子。我于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出生。
不久之后,我们一家搬到布鲁克林,离布鲁克林山道只有几条街。爸爸后来告诉我,他曾带我在布鲁克林大桥附近玩模型小船,这条大桥对着耶和华见证人的世界总部。我怎也料不到,这地方的活动会对我往后的生活有这么大的影响。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场了无意义、残害生灵的战争也在欧洲暂时停止了。军人虽然可以返回家乡,却要面对失业和贫穷等新的问题。
爸爸认为我们最好还是返回瑞典去。1923年,我们回到老家,在达尔斯兰区一个邻近火车站的小村子埃里克斯塔德安顿下来。爸爸在那里开设了一家机器工场。我就是在这个地区上学和成长的。种下真理的种子
爸爸工场的生意不大好,于是重操旧业,当海员去了。那时是20世纪30年代初。家里剩下我和妈妈,妈妈常常为许多事焦虑不安,我就忙于打理爸爸的工场。一天,妈妈探望姨丈约翰。她很忧虑世界的情况,就问姨丈说:“约翰,这个世界以后都是这样的吗?”
姨丈回答说:“不会的,露丝。”他接着告诉妈妈,上帝应许会通过一个王国,铲除所有恶人恶事,在地球施行正义的统治。耶稣基督就是这个王国的君王。(以赛亚书9:6,7;但以理书2:44)姨丈说,耶稣曾教导人要祈求这个王国来临。这个正义的政府将要使地球成为乐园。(马太福音6:9,10;启示录21:3,4)
这些圣经应许顿时触动了妈妈的心。她在回家的路途中不停地感谢上帝。看见妈妈对宗教产生这么大的兴趣,我和爸爸并不喜欢。大约在这个时候,即20世纪30年代中期,我搬到瑞典西部的特罗尔海坦。我在一家大型工场找到了工作。不久,爸爸跟妈妈一起搬到特罗尔海坦来,那时爸爸刚结束海员生涯。这样,我们一家再次团聚了。
妈妈渴求在灵性上得到饱足,于是开始找寻区内的耶和华见证人。那时候,见证人跟早期基督徒一样,在私人家里举行聚会。(腓利门书1,2)一天,轮到在妈妈的家举行聚会了。妈妈焦急地问爸爸,她是否可以邀请朋友到家里来,谁知爸爸说:“你的朋友不就是我的朋友吗?”
从此我们的家就开放给来访的客人了。不过,每逢有客人来聚会,我就会离开。但过了不多久,我就决定留下来。耶和华见证人亲切友善,解释问题简单直接、合乎事实,消除了我的一切成见。一粒种子开始在我心里萌芽,让我相信前途是充满希望的。
海员生涯
我肯定从爸爸那里遗传了对航海的爱好,因此也当上了海员。与此同时,我越来越渴望得到属灵的满足。每当我到达一个港口,我都会设法联络当地的耶和华见证人。有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我走进邮局,询问在哪里可以找到见证人。几经查问,我终于得到一个地址,于是马上前往那个地方。一个10岁的女孩出来应门,她很欢迎我到来。虽然我跟这个女孩和她的家人素未谋面,却
立时感到跟他们很亲近,感受到耶和华见证人这个国际弟兄团体的温暖!我们语言不通,但看到他们拿出日历和火车时间表,还给我画了一幅地图,我就明白到有个大会快要在邻近的哈勒姆镇举行。我前往参加大会,尽管一个字都听不懂,却乐在其中。当我看见耶和华见证人分发传单,邀请人出席星期日的公众演讲时,我也很想出一分力。于是,我拾起人们抛弃的传单,把它们再次分发出去。
有一次,我们的船停泊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我在当地找到耶和华见证人分部办事处。那时已是夜深,我看到里边有个办公室和储藏室。一个女子坐在桌子旁编织,一个小女孩则在玩洋娃娃,她看来是这妇人的女儿;有个男子正从书架拿了些书本,其中一本还是瑞典语的《创造》书。他们很欢迎我这个来访的客人。看见他们那么亲切喜乐的面容,让我很想成为他们的一分子。
在船只回航途中,我们接载了一组加拿大战机的机员,这架战机之前在纽芬兰海岸失事。几天后,当船只驶近苏格兰时,一艘英国军舰扣押了我们的船。我们被带到奥克尼群岛的柯克沃尔,受到当局查问。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希特勒的纳粹党军队在1939年9月侵占了波兰。数天后,我们获得释放,安全返回瑞典。
这次回家对我来说实在有双重意义。我不但实际回到家里,而且还在灵性上安顿下来。现在我渴望成为上帝的子民,不想错过跟他们一起聚集的机会。(希伯来书10:24,25)在那段海员生涯里,我总是把握机会向其他海员作见证,其中一个更成为耶和华见证人。现在想起这些往事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特别的服务机会
1940年初,我参观位于斯德哥尔摩的耶和华见证人分部办事处。接待我的是约翰·埃内劳夫弟兄,他当时负责督导瑞典的传道工作。我告诉他,我想成为全时的先驱传道员。他定神地望着我,然后问:“你相信这是上帝的组织吗?”
我回答说:“我相信。”之后,我在1940年6月22日受了浸,并开始在环境优美的分部服务,跟其他堪作模范的弟兄姊妹一起工作。到了周末,我们都参与传道工作。夏天的日子,我们常常骑自行车到较远的地区,用整个周末向人传道,夜晚就睡在干草堆上。
不过,我们大多数时候都留在斯德哥尔摩和附近的地区逐户传道。有一次,我看见一个男子在地下室里,手忙脚乱地修理锅炉。我于是卷起衣袖,给他帮忙。锅炉不再漏水后,男子感激地望着我,说:“我想你是为别的事而来的。来,让我们上去洗洗手,喝杯咖啡吧。”喝咖啡的时候,我向他作见证。他后来成为我们的同工。
虽然瑞典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但国民还是受到战事影响。越来越多的男子被征召入伍,我也不例外。由于不愿意接受军事训练,我被监禁过好几次,不过每次的时间都不长。后来,我被判在劳动营服役。当日,我们这些年轻的见证人经常被传召到法庭去,因此有机会在许多法官面前,为上帝的王国作见证。这正好应验了耶稣的预言:“你们为我的缘故,会被押到总督和君王面前,向他们和列国的人作见证。”(马太福音10:18)
生活发生改变
1945年,欧洲的战事结束。该年稍后,负责督导全球传道工作的内森·诺尔弟兄和他的秘书米尔顿·韩素尔弟兄,从布鲁克林前来探访我们。他们的探访很重要,不但有助于重新组织瑞典的传道工作,对我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的。当我知道有机会参加守望台基列圣经学校举办的课程后,就马上填写申请表。
第二年,我来到位于纽约南兰星镇附近的守望台基列圣经学校,参加为期五个月的课程。这个训练班加深了我对圣经和上帝组织的体会。我留意到,那些督导全球传道工作的弟兄,不但友善亲切,而且很体恤别人。他们勤恳努力,跟我们都是同工。(马太福音24:14)虽然这并不使我感到意外,但能够亲历这情景,实在叫我欢喜雀跃。
很快就到了1947年2月9日,在第8届基列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诺尔弟兄宣布学员将会派往的地区。轮到我的时候,诺尔弟兄说:“普兰贝里弟兄会返回瑞典,为那里的弟兄服务。”坦白说,知道是返回家乡,我不怎么兴奋。
艰巨的任务
我回到瑞典后,得知环球许多国家正开展一项新的工作安排——区域探访工作。我奉派担任瑞典的第一个区域监督,照管国内各群会众。我负责筹办和督导在国内各城镇举行的分区大会。由于这是全新的安排,我得到的指引并不多。我和埃内劳夫弟兄经常一起工作,尽力把大会的节目安排妥当。我战战兢兢地执行任务,不知多少次,我得向耶和华祷告,求他的帮助。在往后的15年里,我有很大的殊荣从事区域探访的工作。
那时候,要找到合适的聚会场地十分困难。我们只能在跳舞厅之类的地方举行大会。这些地方通常很破旧,而且保暖设施也很差,例如芬兰尔厄基厄大会的一个场地。那个地方是个残破的社区中心,已经没有人使用一段时间。由于下着大雪,气温只有摄氏零下20度,我们用油桶造了两个大炉子,用来生火取暖。可是我们并不知道鸟儿在烟囱里筑了巢,以致烟不能排走,弄得整个场地烟雾弥漫。虽然我们的眼睛已被熏得刺痛,但人人还是裹着大衣,坐着聆听演讲。这样的经历令我对这次大会特别印象难忘。
我们收到指引,在筹办三天分区大会的同时,也要为与会者安排膳食。开始的时候,
我们既欠缺设备,又没有经验,真的不知道如何着手。不过,热心的弟兄姊妹却很乐意接受这个不容易的工作。大会前一天,他们蹲在盆子旁,一边削马铃薯,一边讲述经历,度过许多快乐的时光。弟兄姊妹一起辛勤工作,许多深厚的友谊都是从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我们的另一个工作是挂着标语牌在街上行走,宣传分区大会。我们结队到一些村镇,邀请人出席公众演讲。人们大都态度友善,很尊重我们的工作。一次,在芬斯蓬镇,街上满是刚从工厂出来的工人。突然间,其中一个叫道:“大家看看,这群就是连希特勒也斗不过的人啊!”
人生大事
我一直从事探访会众的工作,直到结识卡琳之后,生活很快就有所转变。卡琳是个可人的年青女子,我们同样获邀参加1953年7月在纽约杨基运动场举行的国际大会。7月20日星期一,在大会小休期间,米尔顿·韩素尔弟兄为我们主持婚礼。在这个著名的棒球场举行婚礼,可真不平凡。我们结婚后继续从事探访工作,直到1962年,我们获邀加入瑞典的伯特利家庭。我起初在杂志部工作,后来因为我学过维修机器,于是被委派保养印刷机和其他机器。卡琳在洗衣部工作几年后,被调到校对部服务。多年来她一直在这部门工作。
我和妻子一同为耶和华服务超过54年,在这段岁月里,我们多彩的生活充满意义和喜乐。耶和华的确赐福给他组织里满怀爱心、勤恳的仆人。回想在1940年,当我开始在分部工作时,瑞典只有1500个耶和华见证人,但今天已增至超过22000人。在其他国家地区,见证人的数目增长得更快,现时全球已有超过650万个见证人。
耶和华正通过他的圣灵支持我们的工作,仿佛时刻让风使我们的帆鼓胀。凭借信心之眼,我们尽管看见波涛汹涌的人海,也毫不畏惧。我们乘风破浪,清楚看见上帝的新世界就在前头。我和卡琳对耶和华的美善深表感激,并且天天求他加给我们力量,让我们继续坚守忠义,最终达到目标,就是得蒙上帝嘉许,享有永生的赏赐!(马太福音24:13)
[第12页的图片]
在母亲膝上
[第13页的图片]
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曾带我在这里玩模型小船
[第15页的图片]
1946年,在基列学校跟赫尔曼·韩素尔(米尔顿·韩素尔的父亲)合照
[第16页的图片]
1953年7月20日,我们在杨基运动场结为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