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篇
做對的事為什麼不容易?
掃羅做壞事,誰最高興呢?——魔鬼撒但就最高興了。此外,猶太的宗教領袖也很高興。後來,掃羅成為偉大導師的門徒,改名叫保羅。保羅成為基督徒以後,猶太的宗教領袖就非常憎恨他。現在,你明不明白,為什麼耶穌的門徒做對的事並不容易呢?——
有一次,名叫亞拿尼亞的大祭司叫人打保羅的嘴巴,還想把他關進監牢裡。另一次,有些壞人打保羅,甚至拿石頭打他,想殺死他。(使徒行傳23:1,2;哥林多後書11:24,25)保羅成為耶穌的門徒以後,確實受了很多苦。
很多人會引誘我們做上帝不喜歡的事。所以,我們要問問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喜愛做對的事呢?就算別人不喜歡,我是不是也會繼續行善呢?我們必須有勇氣,才能繼續做對的事。你說是不是?——
你可能覺得奇怪,「我們行善,別人應該高興才對,為什麼會憎恨我們呢?」沒錯,他們本來是應該高興的。其實,人們看見耶穌行善,也很高興。有一次,全城的人都聚集在耶穌住的房子外面,因為知道耶穌能醫好各種疾病。(但是,群眾有時卻不愛聽耶穌的教導。雖然耶穌總是用正確的知識教導人,有些人卻因為耶穌傳講真理,反而憎恨他。有一次,在耶穌長大的拿撒勒城,就發生過這樣的事。當時,耶穌進了會堂,就是猶太人聚集起來崇拜上帝的地方。
耶穌在會堂裡引用聖經,發表了一個精彩的演講。起初,大家都很讚賞他,並感到驚訝,因為他們沒想到,這個在本地長大的年輕人竟然這麼出色。
然後,耶穌轉了個話題。他告訴群眾,上帝曾經特別照顧一些外族人。聽到這裡,會堂裡的人就很不高興了。你知不知道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人認為,只有猶太人才有資格受上帝特別照顧。他們也認為猶太人比其他民族優越。由於耶穌的話不合他們的心意,他們就憎恨耶穌。你知不知道,他們想把耶穌怎樣呢?——
聖經說:「他們拉住耶穌,把他趕到城外的山崖邊,要把耶穌推下去!不過,耶穌後來逃脫了。」(路加福音4:16-30)
換了是你,你還會不會回去,跟想殺你的人談論上帝呢?——如果你回去,就要有很大的勇氣才行,對不對?——耶穌就有這麼大的勇氣。大約一年後,他真的回拿撒勒城去了。聖經說:「他在會堂裡教導人。」雖然有些人不愛上帝,耶穌卻沒有因為害怕他們,就停止宣講真理。(馬太福音13:54)
另一次,耶穌在安息日看見一個人,他的手是殘廢的。耶穌運用上帝賜給他的能力,醫好了這個人。但是,在場有些人卻想挑耶穌的錯。偉大的導師怎樣應付呢?——耶穌先問他們:「如果在安息日,你的綿羊掉進坑裡,你會不會把牠拉上來呢?」
安息日是猶太人休息的日子。不過,如果他們的綿羊被困在坑裡,即使在安息日,他們也一定會把綿羊救上來。耶穌
說:「這樣,既然人比綿羊貴重得多,在安息日幫助人就更應該了!」耶穌清楚表明,他幫助這個人,醫好他的手是應該的!耶穌吩咐那個人伸出手來,馬上就醫好了他。那個人一定興奮極了!但其他人是不是也替他高興呢?——不是的,他們甚至更憎恨耶穌,暗中商量要把耶穌殺死。(馬太福音12:9-14)
今天的情形也一樣。無論我們做什麼事,也不可能使人人都高興。所以,我們必須決定,我們到底希望誰高興。如果我們希望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高興,我們就應該照著他們的吩咐去做。不過,誰會因為我們做對的事,而憎恨我們呢?我們做對的事不容易,是因為誰在作怪呢?——
是魔鬼撒但在作怪。還有誰呢?——還有一些受魔鬼欺騙,把壞事當成好事的人。耶穌對當時的宗教領袖說:「你們是從你們的父親魔鬼那裡來的,你們想照你們父親的慾望做事。」(約翰福音8:44)
世上有些人是魔鬼喜歡的,耶穌把這些人稱為「這個世界的人」。你知不知道,耶穌指的是哪些人呢?——我們一起讀讀約翰福音15章第19節,就知道了。耶穌說:「如果你們屬於這個世界,那麼世人就會疼愛屬於自己的。但是,因為你們不屬於這個世界,是我從世界中挑選了你們,所以世界的人就憎恨你們。」
所以,「這個世界的人」是指那些不願意跟從耶穌的人。他們都憎恨耶穌的門徒。為什麼呢?——你想想看,誰是統治全約翰一書5:19)
世界的王呢?——聖經說:「全世界都受那個惡者控制。」那個惡者就是魔鬼撒但。(現在,你明不明白,我們做對的事為什麼不容易呢?——這是因為撒但和受他控制的世界在作怪。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什麼原因呢?——原因是:我們人人天生就有罪,這本書第23篇已經解釋過這個問題了。將來,魔鬼和他的世界都會被消滅,人也不再有罪。你說,那是不是很好呢?——
聖經說:「這個世界正在消失。」意思就是:所有不肯跟從偉大導師的人,都不會再存在了。上帝不會讓他們永遠活下去。那麼,你知不知道,誰才能夠永遠活下去呢?——經文繼續說:「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會永遠長存。」(約翰一書2:17)沒錯,只有時刻做對的事,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才有資格永遠生活在上帝的新世界裡。所以,雖然做對的事並不容易,但我們還是應該盡力去做,你說對不對?——
聖經告訴我們為什麼做對的事不容易。讓我們讀讀下面的經文:馬太福音7:13,14;路加福音13:23,24;使徒行傳1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