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夾在兩種文化之間,我該怎麽辦?

夾在兩種文化之間,我該怎麽辦?

第22章

夾在兩種文化之間,我該怎麽辦?

你的爸爸或媽媽是移民嗎?

□ 是 □ 不是

校園裏的語言或文化跟你家裏的不同嗎?

□ 是 □ 不是

「我們一家是意大利人,意大利人待人熱誠,喜歡表達感情。現在我們住在英國。英國人看來很守規矩,注重禮貌。但我對這兩種文化都沒有歸屬感,説我是英國人,我又太像意大利人;説我是意大利人,我又太像英國人。」——焦蘇埃,英國

「學校的老師叫我跟他説話時要看着他。但是,我跟爸爸説話時,如果看着他,他就會説我沒禮貌。我覺得自己夾在兩種文化之間,不知道怎樣做才好。」——帕特里克,在法國出生,父母是移居法國的阿爾及利亞人

你父母移居外地,要面對不少問題。突然間,周圍的人的語言、文化和服裝都跟自己不同。現在你父母與衆不同,可能因此成了笑柄,甚至受人歧視。

你也面對類似的情況嗎?以下是一些年輕人在類似的情況下面對的問題。你覺得哪個問題最難應付呢?請在旁邊的方格打✔。

成為笑柄 努爾小時候跟家人一起從約旦移民到北美。她説:「我們的服飾跟當地人不同,所以成了别人的笑柄。我們也實在不懂得美式幽默。」

身份模糊 年輕的納迪婭説:「我在德國出生,而爸爸媽媽是意大利人,所以我的德語有意大利口音。同學都叫我『蠢意大利人』。當我回到意大利時,發覺自己的意大利語又有德國口音。我搞不清自己的身份,不管我到哪裏去,都是外國人。」

家裏的文化差異 安娜八歲時和家人移居英國。她説:「我和弟弟很自然就適應了倫敦的生活。但是,我爸爸媽媽過去長期生活在葡萄牙細小的馬德拉島上,要他們適應這裏的生活真不容易。」

文三歲時跟父母從柬埔寨移居澳大利亞,她説:「爸爸媽媽到現在還不能完全適應這裏的生活。爸爸常常不開心,發脾氣,因為我不能理解他的感覺和想法。」

家裏的語言障礙 伊恩八歲時跟家人從厄瓜多爾移民到紐約。在美國生活了六年之後,他説:「現在我常常説英語,很少説西班牙語。學校裏的老師説英語,我的朋友説英語,我跟弟弟講話也用英語。我滿腦子都是英語,哪裏還記得西班牙語呢。」

利在澳大利亞出生,父母是柬埔寨人。她説:「我無法把我的感覺一一告訴父母,因為我的柬埔寨語實在太糟了。」

上文提到的努爾説:「爸爸一定要我們在家裏説家鄉話,可是我們都不想説。我們認為學阿拉伯語又沒用又麻煩。我們的朋友都説英語,我們看的電視節目都是英語的。那麽,為甚麽還要學阿拉伯語呢?」

你可以怎樣做呢?

從上述年輕人的話可以看出,除了你之外,還有很多人都夾在兩種文化之間。你可以把問題置之不理,徹底捨棄自己民族的文化,完全融入本地的文化。可是,你這樣做很可能會激怒父母,還會遭受挫折。因此,與其把問題置之不理,不如學會解決問題,把不利的情況化為有利的條件。請考慮以下的建議。

怎樣看别人的嘲笑 不管你怎樣做,都不能取悦所有人。愛取笑人的總會找到藉口取笑人。(箴言18:24)因此,勸他們消除偏見,只會浪費時間。睿智的所羅門王説:「狂傲人不受規勸」。(箴言15:12,《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一個人由於偏見而嘲笑别人,只顯示出他愚昧無知,被他嘲笑的人倒沒有他所説的問題。

怎樣釐清模糊的身份 不論對家庭,還是對自己民族的文化,我們都想有歸屬感,這是人之常情。可是,你自身的價值,並不取決於你的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别人也許會根據你的背景來評價你,但上帝絶不會這樣做。使徒彼得説:「上帝是不偏心的,無論哪個國族的人,只要敬畏他,行正義,都蒙他悦納。」(使徒行傳10:34,35)只要你盡力使耶和華的心歡喜,他就會視你為他的大家庭的一分子。(以賽亞書43:10;馬可福音10:29,30)試問世上還有甚麽身份比這更好呢?

怎樣消除家裏的文化差異 幾乎所有父母的觀點都跟子女有差異。你家的差異也許比較嚴重。你父母想你跟從家鄉的習俗,你卻想採納本地的風俗。儘管這樣,你想活得自在就得「孝敬父母」。(以弗所書6:2,3

與其抗拒家鄉的習俗,認為不適合自己,倒不如找出父母重視這些習俗的原因。(箴言2:10,11)不妨問問自己:「這些習俗跟聖經原則有抵觸嗎?如果沒有,這些習俗有甚麽是我不喜歡的呢?我怎樣才能用尊敬的口吻向爸爸媽媽表達我的感覺呢?」(使徒行傳5:29)當然,要是你懂得説父母的語言,就能更了解父母的想法,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覺,從而以更好的方式孝敬父母。

怎樣跨越家裏的語言障礙 一些家庭發現,如果父母堅持在家裏只説母語,孩子就能使用兩種語言。不妨試試看!你可能也喜歡父母教你寫母語。斯泰利奧斯在德國長大,但母語是希臘語。他説:「爸爸媽媽以往每天都和我討論一節經文。他們先朗讀經文,然後我把經文寫下來。現在,我能讀寫希臘語和德語。」

學家鄉話還有甚麽好處呢?上文提到的焦蘇埃説:「我想學爸爸媽媽的母語,因為我想跟他們更親近,尤其在崇拜上帝方面跟他們更親近。學爸爸媽媽的母語,讓我能了解他們的感受,也讓他們了解我。」

是橋梁而不是障礙

你會怎麽看自己的文化背景?是障礙,把你和别人隔開,還是橋梁,把你和别人聯繫起來呢?很多年輕的基督徒看出,還有一個理由要跨越文化的障礙,就是向其他移民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馬太福音24:14;28:19,20)薩洛芒五歲時就移居倫敦,他説:「能够用兩種語言解釋經文,太好了!我曾幾乎忘了自己的母語,但現今我能流利地説英語和葡萄牙語,在一群葡萄牙語會衆服務。」

上文提到的努爾留意到阿拉伯語地區需要更多傳道員。她説:「我在上阿拉伯語課,重新學習自己忘掉的家鄉話。我的態度改變了,現在我有人糾正我的發音,也學好阿拉伯語。」

如果你熟悉兩種文化,能説兩種或更多語言,肯定對你有好處。你會更明白這兩種民族的人的感受,更懂得回答他們有關上帝的問題。(箴言15:23)普里蒂在英國出生,父母是印度人。她説:「我了解這兩種文化,所以傳道時更自在。我了解這兩種民族,明白他們的生活方式——信仰和觀點。」

你也可以把不利的情況化為有利的條件嗎?要記住,耶和華之所以愛你,在於你的為人,而不在於你來自甚麽地方。你能不能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去幫助自己的同胞認識公正、仁愛的耶和華上帝,就像上文提到的年輕人那樣呢?你這樣做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使徒行傳20:35

重點經文

「上帝是不偏心的」。——使徒行傳10:34

建議

如果同輩拿你的民族背景開玩笑,要有幽默感,不要放在心上。這樣,他們就可能沒有興趣取笑你了。

你可知道……?

如果你能説兩種語言,就可能更容易找到工作。

我要這麽做!

為了更加明白爸媽的母語,我要這麽做:________

關於這一章,我想問爸媽的問題是:________

請想一想……

● 認識父母的文化背景怎樣有助於你更了解自己?

● 由於有多樣的文化背景,你具備了甚麽有利條件?

[第160頁的精選語句]

「助人為快樂之本嘛,所以我很開心可以用俄語、法語和摩爾多瓦語向人解釋聖經。」——奧列格

[第161頁的圖片]

你可以把自己的文化背景視為一座橋梁,把自己和别人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