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重於一切?
外貌重於一切?
大部分人照鏡的時候,都會著眼於身上不大好看的地方。他們會挑選合適的衣服,整理頭髮,裝扮一下。但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們對自己的儀容過度關注,走了極端。在醫學上這種情況稱為身體外貌恐懼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縮寫BDD)
《默克診療手冊》給身體外貌恐懼症(下稱外貌恐懼症)下的定義是「老是覺得自己的外貌不妥,感到很困擾,以致在社交、工作或生活上不願跟人接觸」。 *患者可能假想自己的外貌出了毛病,或者把小瑕疵看得嚴重,老是覺得自己醜陋難看。
美國南佛羅里達州大學教授凱文·湯姆森說,外貌恐懼症並不常見,「發病率也許佔人口的百分之1.0至2.0。在精神科門診病人中佔百分之10至15」。不過,「有研究員相信,由於診症的方法不斷改良,加上一般人較以往更注重外貌打扮,患者數目將不斷上升」。雖然所有年齡的人都有可能患上這症,但患者一般會在青春期發病。對成年人來說,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數目相若。這跟飲食失調的男女患者的比例,有顯著差別。因為飲食失調症以女性患者居多。
外貌恐懼症患者極度關注個人外貌,他們經常照鏡,惟恐儀表不妥。此外,有些患者更孤立自己。據《默克診療手冊》指出,更糟的是,「患者的身體機能失調,需要經常留院治療,他們甚或有自殺傾向」。不難理解的是,為了改善容貌,患者會要求進行整容手術。醫學博士凱瑟琳·菲利普斯寫了一本有關 *
外貌恐懼症的書,她說:「一般來說,我建議患者不要選擇整容手術,因為動過手術的地方就無法逆轉。不少動過手術的外貌恐懼症患者都覺得,手術對他們毫無幫助。」有時,外貌恐懼症患者在年幼時就出現若干病徵。《喬治街日報》 *報導,一個六歲男孩「認為自己的牙齒發黃,肚子太大,頭髮不『整齊』。其實,他的外貌跟一般男孩無異,所謂的『問題』只是想像出來的。他每天早上都會花整個小時梳理頭髮,假如梳不出滿意的髮式,他就乾脆把頭浸入水裡,弄濕後再重梳一遍。由於梳理需時,他經常上學遲到」。一天,他到診所準備見醫生的時候,甚至把椅子的反光金屬面當鏡子,在椅子前蹲著身來,細察自己的容貌有沒有不妥。
不要隨波逐流
印刷精美的雜誌、報刊和電視廣告不斷向人吹噓完美的體態。廣告商採用的手法其實很簡單:以模特兒的美態作為模範,然後告訴人要擁有這種美貌和體態才屬正常。人為了獲得模特兒般的美態,就自願把辛苦掙來的錢雙手奉上。除此之外,朋友或家人假如對你的外貌說了幾句無心之言,你就很可能對自己的外貌失去信心,並對自己的體態有不正確的觀點。 *當然,人在這方面的看法有偏差,不等於患上強迫性精神障礙症。
樣子不俊美就會受人忽視,這樣的想法並不正確,事實也非如此。一般來說,人不會按別人的外表作為擇友的標準。誠然,樣子好看或許先給人一個較佳的印象,但真正維繫友誼的要素是性格、道德操守和價值觀。從某方面來說,我們好比一本書。書的封面也許十分吸引,但假如內容乏善可陳,讀者很快就會失去興趣,不再讀下去了。然而,假如書的內容趣味盎然,讀者就會愛不釋手,封面好看不好看,已無關緊要。既然如此,注重內在美豈不更為重要嗎?聖經勸勉我們要這樣做。(箴言11:22;歌羅西書3:8;彼得前書3:3,4)
事實上,隨著年事漸長,人的容貌會漸漸改變。假如人青春不再就會失去友誼,失去美滿幸福的生活的話,那麼還有什麼前途可言!然而,情況可以很不一樣。怎會這樣呢?
青春常駐
箴言16:31說:「人若行走正義的道路,白髮就是華美的冠冕。」在耶和華上帝的眼中,人事奉上帝多年,雖然年華老去,斷不會失去魅力。跟上帝觀點相同的人,也會尊重這些長輩。由於他們熱心為上帝服務和表現敬虔的行為,他們的白髮就是華美的冠冕。他們是極可貴的人,配得我們的愛戴和敬重。(利未記19:32)
此外,在將臨的新世界裡,耶和華應許會把亞當遺傳給人的罪除去。上帝的忠僕,不論老少,都會目睹和體驗到自己的身體一天比一天美麗,直到身心恢復完美。(約伯記33:25;啟示錄21:3,4)這個前景令人多麼振奮!你也希望置身其中嗎?如果你想獲得這些福分,就要竭力培養內在美,避免受這個世界既膚淺又冷酷的思想所同化。你以上帝的觀點看事物,就會更快樂,更受人重視。(箴言31:30)
[腳注]
^ 3段 《澳大利亞醫學雜誌》說,「精神障礙症有個常見的病徵:極度關注自己的外貌」。此外,他們也會有抑鬱、執著強迫性精神障礙症、神經性食慾缺乏症(又叫厭食症)等徵狀。因此,要辨別精神障礙症和外貌恐懼症並不容易。
^ 5段 請參看《警醒!》(英語)2002年8月22日刊「青年人問」的文章。此外,假如人患了嚴重的精神障礙症,就該向心理治療醫生或專業人士求診。
^ 6段 由美國羅得島布朗大學出版。
^ 8段 如想進一步了解這方面的資料,請看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10章,「外貌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