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為何需要新能源?

為何需要新能源?

為何需要新能源?

「我們如果現在覺得石油供應是個棘手的問題的話,只要再等20年,石油短缺就會成為一場噩夢。」——美國首都華盛頓經濟趨向基金會代表傑里米·利夫金在2003年8月說出這段話。

美國政府在《2003年國際能源展望》報告書中指出,在大約20年內,上篇文章提到的小麥嘉已經達到可以開汽車的年齡,世界能源消耗預期會上升百分之58。《新科學家》週刊把以上預測的升幅形容為「史無前例的能源需求大飆升」。到時傳統能源可以繼續穩定地提供這些需求嗎?請考慮以下事實,看清真相。

煤:

▪ 在所有化石燃料中,煤的蘊藏量最多,估計足以維持供應1000年。全球各地燃煤發電廠的發電量佔全世界總發電量接近百分之40。澳大利亞是世界第一煤輸出國,供應量佔全世界煤市場近三分之一。

不過,世界觀察研究所最近一則新聞稿指出:「煤是含碳量最高的化石燃料,以每一個發電單位來算,煤比石油多釋放出百分之29的碳,比天然氣則多百分之80,佔每年全球碳釋放量百分之43,約等於27億噸。」除了對環境構成的威脅外,燒煤對人體又有什麼影響呢?舉個例子,聯合國最近發表的《全球環境展望》報告書指出:「在中國,燒煤釋放出來的煙和微粒在一年之內,導致國內11個大城市中共5萬人早死,40萬人染上慢性支氣管炎。」

石油:

▪ 全世界消耗石油的速度已經達到每天7500萬桶。估計全球共蘊藏了大約2萬億桶石油,其中已經大概消耗了9000億桶。以目前的開採速度,預計石油供應還能維持40年。

可是地質學者克林·坎貝爾和讓·拉埃勒爾在1998年說:「在未來十年間,傳統石油將供不應求。」這兩位石油工業專家警告說:「傳統理論錯誤地假設,把最後一桶石油從地底抽上來,會跟現在從油井中湧出一桶桶石油的速度一樣快。事實上,任何油井或國家的產油量一直都不斷上升達到頂峰。待石油給抽走了一半左右的時候,產油量就會逐漸下降,直至抽光了為止。所以用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最值得關注的,不是全世界的石油會在什麼時候用盡,而是產量會在什麼時候開始逐漸下降。」

石油產量預計會在什麼時候開始下降呢?石油地質學者約瑟夫·里瓦說:「原定產油量的升幅……還沒達到國際能源機構預計2010年世界石油需求的一半。」《新科學家》雜誌警告說:「如果產量下降而需求繼續增加,油價可能會飆升或上下波動,因而可能導致經濟混亂,糧食和其他物資的運送出現困難,甚至會因為石油短缺而引發爭奪石油的戰事。」

有些分析家認為石油供應量萎縮是個很棘手的問題,其他分析家則認為我們要盡快停止依賴石油。耶利米·克里登在一本雜誌發表文章說:「比石油用盡還糟糕的問題也許是,石油到現在都還未用完。我們燃燒石油而製造出的二氧化碳繼續使地球的氣溫上升,可惜人們老是將經濟和環保的議題分開討論。」澳大利亞廣播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提出,一個國家過度依賴石油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英國國內2600萬輛汽車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導至全球溫度上升);這也造成英國三分之一的空氣污染,甚至每年有1萬人因此死亡。」

天然氣:

《2003年國際能源展望》報告書指出,在未來20年間,「天然氣將會成為全世界增長最快的主要能源」。天然氣是化石燃料中燃燒得最乾淨的,科學家估計地球蘊藏了巨量的天然氣資源。

不過正如一個位於美都華盛頓的天然氣供應協會指出:「除非把天然氣都開採了,否則沒有人真正知道究竟有多少天然氣存在。各人依據不同的假設而作出不同估計……所以對於有多少天然氣存在這個問題,很難得到一個確實的答案。」

甲烷是天然氣中的主要成分。上一段提到的協會指出,甲烷是「爆炸力強的溫室氣體。事實上,甲烷所產生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高差不多21倍」。不過該協會繼續指出,環境保護機構和氣體研究所進行了一次大型調查,「結論是:越多使用天然氣,排放物也就越少,這個好處蓋過了甲烷釋放量增加所帶來的壞處」。

核能:

《澳洲地理學家》雜誌報導:「大約430個核反應堆供應全世界百分之16的電力。」《2003年國際能源展望》報告書說,除了現有的反應堆外,「世界各地共有35個反應堆正在興建中,其中有17個在發展中的亞洲國家」。

核電可能釀成災難,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爾(車諾比)事件就是一例。然而,人們對核電的倚賴卻沒有因而稍減。《新科學家》雜誌報導:「美國現有的核反應堆正受裂痕和腐蝕威脅。」在2002年3月,俄亥俄州的戴維斯·貝斯反應堆因為腐蝕問題而「幾乎釀成核子大災難」。

現有的能源存量有限,而且帶有潛在危險,教人不禁想問:人類毫無節制地消耗能源,地球是不是注定要走向滅亡呢?顯然,我們需要開發無污染、可靠的能源。可是,我們可以找著這樣的能源嗎?我們是否負擔得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