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攝影術的誕生

攝影術的誕生

攝影術的誕生

《警醒!》瑞典撰稿員來稿

故事的起頭是這樣的,意大利物理學家迪拉波特(1535?-1615年)邀請他的賓客進入一個房間,賓客在房內的一堵牆上,看見倒置的影像:一些細小的人在走來走去。房內的人立時驚駭不已。由於在場的人驚慌過度,他們馬上衝出房間。迪拉波特因此被控施行巫術!

迪拉波特本來一心要介紹暗箱(照相機的雛形)攝影術,給賓客一點驚喜而已,卻料想不到會引起軒然大波。照相機的原理雖然簡單,但它的影響力卻非比尋常。究竟照相機的原理是怎樣的呢?

當光線通過一個小孔,進入暗箱時,外面東西的倒置影像,就會投影在小孔相對的牆上。迪拉波特的賓客所看到的,就是暗箱外面正在走動的人。暗箱就是現代照相機的雛形。今天,你和許多人一樣可能都有自己的照相機,或許也曾試過一次性使用的照相機,這類照相機隨處可買,而且價格廉宜。

暗箱在迪拉波特的日子不是什麼新發現。其實,很久之前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已經注意到暗箱攝影術所涉及的原理。到了公元10世紀,阿拉伯學者海桑清晰地把暗箱的原理描述出來。接著,15世紀的畫家達·芬奇也在他的筆記簿上記述這個原理。在16世紀,人們利用一塊光學透鏡使暗箱的影像更為清晰準確。這個改進使許多畫家,更能掌握景物的透視效果和物件的比例。暗箱從此大派用場。可是,雖然經過多番嘗試,人們仍然未能把暗箱所產生的影像長久地保存下來。這個問題一直延續至19世紀。

史上首個攝影師

也許早至1816年,法國物理學家尼埃普斯已開始尋找把影像永久保存下來的方法。但直至他以石印術做實驗時,偶然發現了一些稱為朱迪亞瀝青的感光物質之後,才出現突破。到了19世紀20年代中葉,某天,尼埃普斯把一塊塗上瀝青的白鑞製的金屬版放進一個暗箱內,而暗箱則放在他房子的窗邊,然後他為暗箱內的白鑞版進行了八小時的曝光。尼埃普斯所拍的這幅有大樓、有樹、有農舍的照片,實在太模糊了。今天,就算是攝影的門外漢,看了也會大皺眉頭。然而,尼埃普斯卻很有理由為此感到自豪。他的這幅照片,很可能就是歷史上第一幅可保存的照片!

尼埃普斯為了進一步改良這種攝影術,他在1829年跟一個充滿幹勁的企業家達蓋爾合夥,研究發展這門技術。尼埃普斯後來在1833年去世。接著的幾年,達蓋爾在攝影術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他使用碘化銀作為塗料鍍在銅版上,而碘化銀的感光性證實比瀝青更佳。此外,他更意外地發現,銅版曝光後,再經霧化汞處理,就能令顯影後的影像更加清晰,並且大大縮短拍攝時的曝光時間。接著不久,達蓋爾還發現銅版經鹽溶液洗滌後,能防止照片日後變得灰暗。到了這個時候,攝影術風靡全球的日子已指日可待了。

把攝影術公之於世

達蓋爾把他的發明,稱為達蓋爾銀版照相法(又稱銀版照相法),並在1839年公之於世。公眾對他的發明好評如潮。學者赫爾穆特·格恩斯海姆在他的著作《攝影史》說:「也許沒有其他的發明能比得上銀版照相法那樣,使普羅大眾都為之入迷,並在瞬間就風靡全球。」在一個公眾發布會上,一個目擊者寫道:「一小時後,所有光學儀器店門外都好像『大軍壓境』,可是店內卻沒有足夠器材,滿足那些想一試銀版照相法的人。幾天後,你看到巴黎市內所有廣場,都有人用三腳架承著暗箱,在教堂和皇宮前拍照。這個首都的所有物理學家、化學家和有學識的人都在擦亮他們那鍍了銀的銅版。甚至一些雜貨店的小老闆,也深受這股風氣所影響,不惜花錢花時間參與這『敗家』的玩意兒,過癮一番」。沒多久,巴黎的報刊便把好此道的這群人,稱為「銀版攝影迷」。

由於銀版照相法能夠產生清晰的影像,英國科學家約翰·赫謝爾有感而發地寫道:「把銀版照相法視為奇跡實不為過」。有些人甚至把這發明視作魔法。

不過,這個新發明並非人人接受。1856年,那不勒斯國王禁制人進行攝影。這可能是由於攝影術被認為跟「凶眼」有關聯。當法國畫家德拉羅虛看見到銀版照相法時,他驚呼:「從今天起,不會再有人畫畫了!」對於那些靠繪畫為生的人來說,銀版攝影術的出現使他們感到不安,深恐飯碗會給砸碎。一個評論員表達了一些畫家的懼怕心情,說:「由於攝影術不受個人對美感的主觀印象所影響,因此能把人目所見的現實世界忠實地重現出來」。此外,攝影術受到嚴厲抨擊,是由於照片不留情面地反映現實,摧毀了人們渴望留住青春美麗的幻想。

達蓋爾與塔爾博特

英國物理學家塔爾博特認為自己才是攝影術的發明者,因此對達蓋爾宣布他的發明感到詫異。在達蓋爾的宣布之前,塔爾博特已懂得怎樣把影像保存下來。他用一張鍍上氯化銀的紙放在暗箱內,曝光後,再把這張紙上蠟,得出一個負像的透明片(底片),然後再將這透明片蓋在另一張鍍上氯化銀的紙之上,放在陽光下曝光,從而得出一個正像(照片)。

塔爾博特的照相法起初不大引起人的注意,而且影像質素也差劣,不過,跟達蓋爾的照相法相比,卻有較佳的發展潛力。這是由於底片能複製出多幅照片,而紙製的照片也比達蓋爾的銀版照片便宜和容易處理。現代的攝影方法(使用軟片來拍照)仍是以塔爾博特照相法為基礎的,而達蓋爾的銀版照相法雖然起初大受歡迎,卻逃不了被淘汰的結局。

不過,爭奪攝影之父這個名銜的不單是尼埃普斯、達蓋爾和塔爾博特。當達蓋爾在1839年公布他發明的攝影術之後,由北半球的挪威到南半球的巴西,最少有24個人站出來聲稱自己才是攝影術的發明者。

改變世界的攝影術

社會改革家里斯在攝影術出現的早期,便看出它是一個有力的工具,可以引起公眾對貧窮和人民的苦況的關注。1880年,里斯開始在入夜後拍攝紐約貧民窟,他把鎂粉放在長柄的平鍋裡,然後點燃作為閃光燈。這樣拍攝其實是有危險性的,他曾兩次在拍攝時使房子著火,另一次還燃著了自己的衣服!有人說里斯的照片是令美國總統羅斯福入主白宮後,著手進行許多社會改革的其中一個原因。此外,傑克遜的一輯風景照,也促使美國國會在1872年把黃石公園定為首個國家公園,從而顯示出照片的說服力多麼強大。

大眾化的新玩意

直至19世紀80年代末,攝影仍是昂貴和複雜的玩意,因此,許多對此甚感興趣的人都望而卻步。但到了1888年,伊士曼發明了柯達照相機——一部輕便易用,並裝置了卷裝軟片的盒式照相機。伊士曼的發明可說為後來無數的業餘攝影愛好者架橋鋪路。

當整卷軟片拍攝完畢後,照相機連軟片會交到沖洗工場去。在工場裡,軟片會被拿出來沖洗,而照相機則會被裝上新的軟片。最後,照相機連同沖洗出來的照片就會一併交回客人。整套服務的價錢相當廉宜。柯達公司的宣傳口號是:「你只需按掣拍攝,其餘的交給我們」。這句話並無誇張失實。

到了今天,攝影已成為一種大眾化的玩意,現在每年全球的照片拍攝量達數十億幅,這反映出它受歡迎的程度從未減退。隨著數碼照相機的出現,攝影將會更為普及。今天的數碼照相機,照片的解像度以百萬像素計,一張小小的記憶卡就能記錄數百幅照片了。高素質的照片甚至能透過家用電腦和打印機印出來。毫無疑問,攝影術經過了漫長的道路,才達至今天的成就。

[第20頁的圖片]

以銀版照相法拍攝的巴黎全景,約攝於1845年

[第20頁的圖片]

可能是史上首張照片約攝於1826年

[第20頁的圖片]

許多畫家都借助暗箱來繪畫

[第21頁的圖片]

尼埃普斯

[第23頁的圖片]

達蓋爾拍攝的銀版照片(攝於1844年)達蓋爾的照相機(下)

[第23頁的圖片]

塔爾博特的影室(約攝於1845年)塔爾博特的照相機(右)

[第23頁的圖片]

伊士曼手裡拿著柯達2號照相機(攝於1890年)和裝有軟片卷軸的1號照相機

[第23頁的圖片]

傑克遜拍攝的風景照,這地方後來成為黃石國家公園(攝於1871年)

[第23頁的圖片]

現代數碼照相機照片解像度以百萬像素計

[第20頁的圖片鳴謝]

巴黎全景:Photo by Bernard Hoffman/Time Life Pictures/Getty Images; 尼埃普斯拍攝的照片:Photo by Joseph Niepce/Getty Images; 暗箱:Culver Pictures

[第22頁的圖片鳴謝]

23頁:塔爾博特的影室:Photo by William Henry Fox Talbot & Nicholaas Henneman/Getty Images; 塔爾博特的照相機:Photo by Spencer Arnold/Getty Images; 柯達照片、柯達照相機及達蓋爾的照相機:Courtesy George Eastman House; 黃石國家公園:Library of Congress, Prints & Photographs Division, LC-USZ62-5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