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懼怕死亡?
我們為何懼怕死亡?
「死亡是最可怕的事情,因為一切就此完結。」——亞里士多德
有一個虔誠的女子,在同伴眼中是個真正的信徒。一些人甚至稱她為「教會的支柱」。她受到教導,死亡不是真正的終點,而是通向來生的必經之路。然而,當她發覺自己不久於人世時,就恐慌起來,於是向宗教導師請教:「[關於人死的信仰]這麼多,您怎麼知道哪一種才是正確的呢?」
幾乎所有宗教派別、所有社會群體都持同一觀點,就是人死後會繼續存在,或者會恢復存在。眾說紛紜,哪一種說法才正確呢?許多人則根本不相信有任何一種形式的來生。你的看法如何?你有沒有受到教導,人死後生命會延續下去?你相信嗎?你懼怕死亡嗎?
害怕一切歸於無有
人們對死亡的懼怕,研究人員稱之為「死亡焦慮」。近幾十年來,關於這個話題的書刊和科學報告不勝枚舉。儘管大多數人仍舊不願想到死亡,死亡這一現實卻迫使我們早晚都得面對這個問題。人的生命非常脆弱——平均每天都有超過16萬人死去!人人不免一死,沒有例外,許多人一想到這個現實就心生恐懼。
專家將死亡焦慮分為幾種類別,包括懼怕痛苦、懼怕未知世界、懼怕死亡奪去親人朋友,以及懼怕死亡可能帶給生者的各種不利後果。
死亡焦慮中最突出的,是懼怕一切就此完結。許多人一想到死亡意味著人生的絕對終點,就惶惶不可終日,他們的宗教信仰也安慰不了他們。科學的發展越發助長了人們的恐懼感。想想看,人體的各項機能大都被科學家分析研究過了。沒有哪個生物學家、物理學家或化學家在人體內發現過任何可見的部分,能夠在人死後繼續存活。所以,許多科學家將人的死亡描述為一個生物過程。
難怪許多人看似對來生堅信不疑,內心
卻生怕死後歸於無有。古代所羅門王的話很有意思,他在自己執筆的書卷中說,死亡是人人的結局。話雖如此,不少人還是懼怕死亡。「塵土」——人的最終歸宿?
在距今3000年前寫成的傳道書中,所羅門寫道:「活人知道自己必死,死人卻毫無知覺,再也沒有酬勞,因為他們都無人紀念,被人遺忘。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都已經消逝了。」他又說:「凡你的手能做的事,都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要進的墳墓,沒有工作,沒有計劃,沒有知識,沒有智慧。」(傳道書9:5,6,10)
上帝啟示所羅門說:「世人有什麼結局,獸類也有什麼結局,彼此的結局都一樣。……人並不比獸優越……。全都歸於一處,都出於塵土,也都歸回塵土。」(傳道書3:19,20)
上述的話儘管由所羅門王執筆,卻是在上帝聖靈啟示之下寫成的,是上帝的話語聖經的一部分。關於死亡,一般的觀點是,我們體內某些東西會在死後以另外一種形式繼續存在下去。但是傳道書以及聖經中其他許多經文,都不支持這個觀點。(創世記2:7;3:19;以西結書18:4)那麼,上帝是不是說,歸於「塵土」,或者歸於無有,就是所有人的最終結局呢?絕對不是!
聖經沒有教導我們,人體的某個部分會在人死後繼續存在。但是,聖經也清楚指出,死去的人有一個確鑿不移的希望。下一篇文章會說明,為什麼你無需懼怕死亡是人生的最終結局。
[第3頁的附欄]
無法擺脫的敵人
有人說,死亡是人類的大敵。死亡的的確確是我們的敵人,而且這個敵人肆虐的足跡無處不在。據估計,每年都有大概5900萬人死亡,也就是平均每兩秒就有一個人離開人世。以下是一些跟死亡有關的統計:
▪ 每過102秒,就有一個人死於戰爭。
▪ 每過61秒,就有一個人被謀殺。
▪ 每過39秒,就有一個人自殺身亡。
▪ 每過26秒,就有一個人死於交通意外。
▪ 每過3秒,就有一個人由於飢餓或其他相關的原因而死去。
▪ 每過3秒,就有一個五歲以下的兒童死亡。
[第4頁的附欄]
空費心機枉尋覓
1949年11月9日,詹姆斯·基德(70歲,一個開採銅礦的人),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山區失蹤。過了幾年,他在法律上被視為死亡之後,有人找到他用鉛筆寫的遺囑,以及一筆共值二十多萬美金的現金和股票。在遺囑中,基德表明要用自己的遺產資助科研人員尋找「科學證據,證明人有不死的靈魂」。
不消多久,就有一百多人申請這筆款項,他們都自稱是科學家或科研人員。法院為此進行了許多個月的聆訊,也有很多人聲稱找到靈魂存在的證據。最後,法官批准把款項撥給兩個知名的研究機構。事情至今已經超過半個世紀,可是研究人員仍未能找到任何「科學證據,證明人有不死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