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懷期待的一天
第130屆基列學校畢業典禮
滿懷期待的一天
在2011年3月12日星期六,有超過8500人出席了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第130屆畢業典禮,當中包括畢業生和他們的親友。出席的人想必都滿懷期待,除了期待參加這個典禮,也肯定會對當天畢業的學員充滿期望,因為這些受過優良訓練的海外傳道員很快就會被派到世界各地,幫助別人認識聖經的真理。
「等候耶和華的人都是有福的」
這個鼓舞人心的應許來自以賽亞書30:18,也是傑弗里·傑克遜所發表的演講的主題。傑克遜弟兄是耶和華見證人中央長老團的成員,並且擔任這次畢業典禮的主席。他熱誠而語帶幽默地對學員們說,恭喜他們成功熬過了艱苦的基列課程,他們也一定能熬過這個令人激動的一天。對於未來,學員們可以懷有哪些合乎現實的看法呢?傑克遜弟兄根據以賽亞書30:18-21提到三點。
首先,傑克遜弟兄說:「你們可以確信耶和華會垂聽你們的禱告。」他請聽眾留意第19節提出的保證:「上帝一聽見你呼求的聲音,就要恩待你」。傑克遜弟兄指出,在希伯來語原文,經文中的「你」是單數而不是複數,這顯示耶和華會垂聽並回應我們個人的禱告。他又說:「耶和華是我們的父親,他不會說:『你怎麼不能像某某人那樣堅強?』反而會留心聆聽我們每個人的禱告,並加以回應。」
其次,正如傑克遜弟兄所說,我們肯定會遇上難題。他說:「耶和華沒有保證我們的生活會一帆風順,卻應許會幫助我們。」在第20節,上帝預告以色列人在被圍困期間,每天都要經歷苦難和壓迫,就像每天都要進食和喝水一樣。可是,耶和華會隨時向他的子民伸出援手。同樣,基列學校的畢業生也會遇上各種困難和考驗,有些甚至是他們預料不到的。傑克遜弟兄說:「但有一點是你可以 預料得到的,那就是耶和華一定會在你身邊,幫助你應付每一個考驗。」
第三點是什麼?傑克遜弟兄引用第20和21節,提醒學員說:「耶和華必定會提供指引,因此要尋求上帝的指引。」他又說,今天,每個基督徒都必須仔細聆聽耶和華通過聖經和聖經書刊對我們所說的話。傑克遜弟兄熱誠地勉勵學員天天閱讀聖經,因為這會為他們帶來生命。
「你們要敬畏耶和華」
中央長老團成員安東尼·莫里斯在他的演講中,解釋「敬畏耶和華」這個詞組在聖經中的含義。(歷代志下19:7)「敬畏」一詞指的不是一種病態的畏懼,而是指人強烈地渴望做對的事,或因深深尊敬某人而戰戰兢兢。莫里斯弟兄勸勉學員說:「到了委派給你們的地區之後,你們要繼續敬畏耶和華。」學員們可以怎樣顯出敬畏耶和華的心呢?莫里斯弟兄提到兩個切合實際的建議。
首先,莫里斯弟兄鼓勵學員實踐雅各書的原則,這節經文說:「要敏於聆聽,不急於說話」。他說,學員們在這五個月的課程中學到很多聖經知識,但他們到了自己的地區後要小心,千萬不要炫耀自己的知識。莫里斯弟兄說:「你們必須先聆聽。要聽當地的弟兄姊妹和帶頭的弟兄說話,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國家和文化,也不要害怕說:『我不知道。』如果基列學校的培訓真的在你們身上發揮作用,那麼,你們就會看出自己所知的其實很少,要學的反而很多。」 1:19
在提出第二個建議時,莫里斯弟兄讀出箴言27:21:「鍋可熔銀,爐能化金,稱讚也可以試煉各人。」他解釋說,正如金銀會受到精煉,別人的稱讚也能精煉我們。為什麼呢?因為稱讚可以試煉我們的品格。別人的稱讚能使我們變得驕傲自大而在屬靈方面失足,但也能使我們更加感激耶和華,並更決心按照上帝的標準行事。因此,莫里斯弟兄勸勉學員要以正確的心態去接受別人的稱讚,視之為一個證明自己「敬畏耶和華」的好機會。
「要珍視你的使命」
中央長老團成員蓋伊·皮爾斯發表了這次畢業典禮的重點演講,題目是「要珍視你的使命」。他說,「海外傳道員」一詞在英語的意思是「奉派執行某個使命的人」。當然,世上有很多人奉派執行種種不同的使命,其中許多跟醫治身體的疾病有關,也有不少是政治性質的任務,旨在解決世界的難題。「可是,」皮爾斯弟兄說,「你們的使命卻完全不同」。為什麼呢?
學員們查考過很多關於醫治身體疾病的聖經記載。聖經說,耶穌復活了一個少女後,少女的父母「興奮莫名,非常激動」。(馬可福音5:42)一些盲人被耶穌用奇跡治好之後,也非常雀躍。基督施行這些奇跡的一個原因是讓我們知道,他在將臨的新世界裡也會施行同樣的奇跡。首先,「一大群」正義的人在渡過這個邪惡制度的終結後,他們身體上的疾病會獲得醫治。(啟示錄7:9,14)他們的親友復活後,身體同樣會恢復健康。到時,所有人都會多麼快樂!
然而,就像皮爾斯弟兄所說,醫治身體的疾病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那種醫治,將來也不會是。耶穌治好過的病人,後來也再次生病,他所復活的人也再次死去。那些被他治好的盲人,最終也再次看不見,因為他們也死去了。因此,耶穌為人帶來的屬靈醫治,才是最重要的醫治。基列學校的畢業生要執行的使命正是給人屬靈的醫治。他們幫助別人跟天父和好,使他們在屬靈方面活過來。惟有那些獲得屬靈醫治的人才能得享永生。皮爾斯弟兄說:「屬靈的醫治能夠榮耀上帝。你幫助別人得到這種醫治,就是成功完成傳道使命了。」
另外三個精彩環節
「今天會過得好嗎?」美國分部委員會成員羅伯特·雷恩斯根據這個主題,發表了一個切合時宜的演講。他勉勵學員要使自己每天都過得好,方法就是善用時間,有憂慮時要尋求聖經的指引,並且仰賴耶和華,向他懇切禱告。
「你會履行這條雖舊猶新的誡命嗎?」基列學校導師馬克·努瑪爾在他的演講中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引述約翰一書2:7,8,指出使徒約翰提到的「舊誡命」,同時也是一條「新誡命」。這條誡命就是基督的門徒必須無私地彼此相愛,願意為別人犧牲。(約翰)約翰說這是一條舊誡命,因為在幾十年前,基督已經親自吩咐門徒要彼此相愛。但這也是一條新誡命,因為當時的基督徒正面對一些新的考驗,他們必須以新的方式,更徹底地表現彼此相愛的精神。同樣,海外傳道員也要面對一些他們沒有遇過的情況,因此須要學習用新的方式去表現愛心。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 福音13:34,35
努瑪爾弟兄勸勉學員說:「不要成為你討厭的那種人。」他說,當有人做了一些我們覺得很討厭的事時,假如我們用同樣的方式回報對方,就會成為自己所討厭的那種人,這是對自己非常有害的。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努力尋找新的方法去表現愛心,就能發出「真光」,驅散屬靈的黑暗。
「優雅地負起你的擔子」基列學校的另一位導師邁克爾·伯內特發表了這個切合實際的演講。他談到在非洲,人們常常把很重的東西頂在頭上,但他們也會在頭上墊一個「卡他」,就是用布捲成的一個圈。有了「卡他」,頂重物時會比較舒服,走起路來也能夠保持平衡,步態優雅。海外傳道員在他們的地區裡也要肩負很重的責任,但他們已經得到一些好像「卡他」一樣的裝備,那就是在基列所受的完善培訓,而這些培訓都是以聖經為根據的。他們只要應用學到的知識,就能好好履行職責,不會顧此失彼。
講述經歷和訪談
基列學校的學員所接受的培訓,也包括跟本地的耶和華見證人一起傳道。威廉·塞繆爾森是基列學校和各訓練班統籌部的監督,他主持的環節是「不可歇手」。(傳道書11:6)在這個環節中,他講述了一些學員的傳道經歷。然後,學員們通過重演這些經歷,生動地說明他們怎樣孜孜不倦地傳道。不論是在飛機上、餐館裡,還是在加油站,他們都努力找機會傳講好消息。此外,他們也挨家逐戶傳道,跟遇見的人攀談和寫信作見證。毫無疑問,他們並沒有歇手,因此得到美好的成果。
接著,在基列學校服務的肯尼思·斯托瓦爾主持了「試試耶和華,這樣你必蒙福」這個環節。(瑪拉基書3:10)他跟三個經驗豐富的海外傳道員進行訪談。巴里·希爾曾在厄瓜多爾和多米尼加共和國服務,埃迪·莫布利在科特迪瓦服務,塔布·洪斯貝格爾則先後在塞內加爾、貝寧和海地傳道。他們講述的經歷讓人看出瑪拉基書3:10說得沒錯。希爾弟兄憶述他和妻子當初怎樣努力適應厄瓜多爾的生活。他說,當地天氣十分炎熱,路面不是沙塵滾滾就是滿地泥濘。此外,有兩年半的時間,他們都要用水桶洗澡。可是,他們從沒有想過要離開。他們覺得,海外傳道工作是耶和華所賜的福分。希爾弟兄說:「這個工作就是我們的生命。」
在典禮的尾聲,一個學員代表全體畢業生讀出一封信,表達對基列學校的由衷感激。信的內容很感人,其中一句是這樣的:「現在,我們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堅定,但我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進步的餘地。」接著,所有學員領取畢業證書,並被委派到許多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最後,傑克遜弟兄對學員們說,他們在未來的日子必定會體驗到耶和華的幫助,尤其是當他們遇到考驗的時候。這次畢業典禮結束後,所有出席的人都對未來滿懷期待,充滿希望。他們深信,耶和華肯定會任用這些新的海外傳道員成就許多美好的事。
[第31頁的附欄或地圖]
本屆統計數字
學員來自的國家:9
平均年齡:34.0
受浸平均年數:18.6
全時服務平均年數:13.1
[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學員奉派前往以下國家
海外傳道地區
阿根廷
亞美尼亞
布基納法索
布隆迪
剛果(金沙薩)
捷克共和國
海地
香港
印度尼西亞
肯尼亞
立陶宛
馬來西亞
莫桑比克
尼泊爾
巴布亞新幾內亞
羅馬尼亞
塞內加爾
坦桑尼亞
烏干達
津巴布韋
[第31頁的圖片]
守望台基列學校第130屆畢業生合照
以下名字由前排開始,從左到右排列。
(1) Molina, Z.; Bassolino, S.; Alatsis, C.; Arroyo, A.; Niño, L.; Merkling, S.; Clark, M.
(2) Little, C.; Tibaudo, S.; Jakobsson, S.; Moreno, J.; Rodriguez, A.; Lee, K.; Cárdenas, H.; Aguilar, L.
(3) Clairbush, A.; Polley, A.; Caldwell, S.; Adame, J.; Hildebrandt, S.; Shoemaker, I.; Grohman, N.; Galvez, G.
(4) Clark, J.; Bassolino, A.; Packham, K.; Adame, J.; Knaus, M.; Niño, M.; Moreno, R.; Galvez, J.
(5) Rodriguez, D.; Geynes, M.; Molina, J.; Aguilar, A.; Alatsis, I.; Manno, A.; Grohman, R.; Packham, J.
(6) Geynes, S.; Cárdenas, M.; Arroyo, C.; Manno, C.; Merkling, J.; Lee, H.; Clairbush, X.; Jakobsson, P.
(7) Little, J.; Hildebrandt, B.; Shoemaker, M.; Knaus, K.; Caldwell, J.; Tibaudo, F.; Polley, C.